新华网评:“人人出彩”的“中国梦”更美丽
2013年03月18日 10:36:34来源: 新华网
赵永福
17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习近平表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梦想之大,上升到国家民族,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梦想之小,散落到平民百姓,是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过越幸福。国家梦想以人民期望为基,人民期望托起梦想的实现。人民群众的点滴之愿,汇成江河,汇成海洋,汇成一条复兴之路,汇成伟大的“中国梦”。“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道出了政府对国民个体人生、理想的重视和尊重,凸显出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的重要理念。
“中国梦”与每个中国人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国家好、民族好,我们每个人才会好;只有民族、国家实现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同样,
只有每个人都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劲头,立足本职,干好自己的事情,像罗阳、林俊德、张丽莉等那样,在自己岗位上人人出彩,每个人活力都充分涌流,13亿个体共同编织的“中国梦”才够美丽,才更坚实。
过去的我们,很少像现在一样用琐碎的诉求表达着梦想,用细微的视角来解读一个看似宏大的“中国梦”,也很少像现在一样渴望公平,渴望个体的“小”幸福得到聆听和尊重。过去的我们,也很少像现在一样,用不同的途径宣誓自己的“中国梦”,用不同的舞台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力量包括你的力量,包括我的力量,是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付出的一份力量。
生逢盛世,是我们的幸运,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人生出彩的机会”带来更多梦想的期冀。当“中国梦”成为亿万普通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当每一个普通人为细微的梦想发声,当每一个普通人为梦想而唱,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执政者的奋斗目标,梦想终将照进现实,照进每个中国的生活中。
新华网评:让每个人梦想成真托起“中国梦”
2013年03月17日 15:05:43 来源: 新华网
梁思奇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主席在两会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相信一定令听到和读到的人为之感慨,为之激动。
“中国梦”已成为国人关注的话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疑是宏大的历史大叙事,而落到每个人的身上,就是每个人的梦想成真,实现自己也许是微末的愿望,享受自己也许是普通的幸福。
俗话说,锅里有,碗里才有。如果说“中国梦”是一口“大锅”,那么这口“锅”里的丰盛,与每个中国人都息息相关。作为人均收入仍处于落后位置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以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长,不断夯实实现“中国梦”的物质文化基础,为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提供根本保障。
过去还有另一句话:小河有水大河满。“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说“中国梦”是巍峨泰山,是浩渺河海,它需要细土和细流的汇集。因此,激发每个人的潜能,“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与国家的发展一起进步,使其梦想成真,是“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当“我想读书”的孩子能走进课堂,当“我想找一份好工作”的大学生获得招聘,当“我想在城里买一套房”的农民工能在城里落脚,当“我想开个公司”的创业者拿到营业执照……当国家为每个人的竞争发展,营造公平的环境,提供平等的机会,满足基本的条件,帮助每个人通过诚实守法的劳动,实现自己确定的生活愿望和奋斗目标时,抽象的“中国梦”就具体变成了每个人的真切感受,变成他们热爱并愿意为这个国家奉献的理由。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马克思说,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前提。脚踏实地,着眼“每个人的发展”,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满足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要求,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个人民富裕、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作者为北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新华网评:憧憬“中国梦”,更需“实干圆梦”
2013年03月11日 08:55:12
张玉胜
十万张调查问卷,通过邮递员之手,送到寻常百姓人家。正值两会热议国是,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2012-2013)》3月7日发布结果,展示了普通老百姓心中的“中国梦”。生活安定、公平正义、经济发展……这些都是老百姓心中关于美丽中国的畅想。(3月8日《光明日报》)
从党的十八大到全国两会,“中国梦”成为国人的热议话题,也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的高度概括,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宏大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表达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对“中国梦”的本质诠释。
梦想寄寓的是人们的期盼与诉求,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肩负的责任不尽相同,对“中国梦”认知的切入点无疑会涵盖社会的各个方面,呈现五彩缤纷的理想画卷。身为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全国人大代表李连成描绘了他心目中的“农民梦”:就近上好学、就近看好
病、就地找好工作,村民享受城市般的公共服务;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则把水稻长得像高粱、穗子像扫帚、籽粒如花生、亩产1000公斤描述为自己“粮食安全梦”……由此看来,人们心仪的中国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与幸福。
大河没水小河干。个人的理想和幸福总是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也正是由无数个有特性、具象化的国民理想,汇就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想。这便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永恒道理。因此,实现“中国梦”还需每个国人立足本职、从我做起的扎实努力。全国人大代表、女航天员刘洋说得好:“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梦’中一颗螺丝钉。只要我们每个人做好螺丝钉的职责,‘中国梦’的实现一定不会遥远。‘中国梦’浓缩到个人身上,就是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每个人的人生理想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也一定会变为现实”。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国梦”是民族振兴的精神丰碑,更是社会进步的引航风帆。经济腾飞、公平正义、富国强兵是激励国人不懈追梦的动力源泉。实现“中国梦”,每个人都不能只当看客侃将,而应当成为“实干圆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奉献者,只有汇聚起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才会好人好梦、梦想成真。为此,各级官员需恪守“打铁先
得自身硬”的忠告,克己奉公,勤政为民;每个公民都要敬业爱岗,实干创新,崇尚科学,乐于奉献。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提出了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政府工作报告又为未来的中国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梦在前方,路在脚下。让我们在“中国梦”的指引下,坚定不移、义无反顾地朝着富强、美丽、幸福的中国愿景进发。
新华网评: “看得见”的实惠越多“中国梦”越近
2013年03月08日 10:49:00
王俊禄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主席习近平6日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十八大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亿万国人共同的追求。习近平
提出的“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实际是“中国梦”具体而微的体现。“中国梦”是一座精神丰碑,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理想追求融入其中。
“中国梦”的实现有赖于每个国人的团结和奉献,群众获得“看得见的实惠” 则是“中国梦”重要的任务和指标。“中国梦”不仅要解决国家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也要努力使个人的梦想能照进现实,生活更加富裕安康,社会更加文明和谐。
那么,什么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不掺假的变化。工资涨了,兜里鼓了,道路通了,家园美了……对普通老百姓而言,这些身边的点滴变化,才是真真切切的实惠。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大力推进民生事业的发展。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不打折的幸福。在肯定收入增长的同时,还要看看到手的钱是否能跑赢CPI增速;在看到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的同时,还要比比看病难、看病贵,高房价、高物价,上学难、就业难是否仍在吞噬群众“到手的幸福”;在看到监管、治
理力度不断加大的同时,要查查雾霾、污水、交通、有毒食品、问题药品是否依旧让百姓“添堵”。
“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是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待遇。村头多个篮球场,种田间隙切磋球技;广场添个露天影院,打工空余欣赏大片……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别忘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此外,要倡导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使老人倒了有人扶,落水者有人救,邻里和睦相处,社会共享和谐。
只有每个中国人都注入自己的热情,“中国梦”才会携着每个人的体温,凝聚成蓬勃向上的滚滚洪流。(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新华网评:实现“中国梦”需凝聚哪些力量
2013年03月06日 16:29:31
何林生
正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两会,吸引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继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29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2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集这里,共商改革发展大计,把党的主张、人民意愿凝聚为国家意志,托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如何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坚定信心,以笔者之见至少需要凝聚“五大力量”:
一是团结的力量。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50多个民族的大国。只有人民大团结、民族大团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可能实现。
二是改革的力量。改革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更是中国的现实抉择。今日中国之发展、之强大,得益于改革、收效于改革,破解发展中的问题与瓶颈,仍然需要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仍需发力、给力。
三是创新的力量。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正在打基础、谋长远,正行进在门槛的边缘。今日之中国发展需要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创新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各方面、各领域靠创造来突破、来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