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活区临舍-双层钢管脚⼿架防护棚搭设⽅案
临设防护棚搭设施⼯⽅案
编制:
审核:
Xxxx项⽬部
2018年4⽉24⽇
⽬录
⼀、⼯程概况: (2)
⼆、编制依据: (2)
三、防护棚搭设布置 (2)
四、防护棚的搭设 (3)
五、防护棚搭设的质量要求 (5)
六、防护棚搭设安全措施 (6)
七、防护棚拆除安全措施 (8)
⼋、应急预案 (9)
九、塔楼防坠安全措施 (16)
⼗、防护棚搭设⽰意图 (17)
⼗⼀、临舍防护棚搭设平⾯图 (18)
⼗⼆、临舍防护棚搭设进度计划 (18)
防护棚搭设施⼯⽅案
⼀、⼯程概况:
Xxxx项⽬⼯程位于四川省眉⼭市仁寿县视⾼镇景观⼤道16号。项⽬⽤地⾯积130800.1㎡总建筑⾯积186646.
47平⽅⽶。由8栋27层⾼层住宅、4栋11层住宅、4栋6层住宅、8栋4层住宅及若⼲商业组成;地下室为负⼀层车库地下室。
⽣活区毗邻项⽬部,沿临悦隽西南-东北向围墙成长条形布置有办公及⽣活区,通长约300m,宽约18m。悦隽天府项⽬⼀标段受场地限制所布置1、2、3#塔机均对办公及⽣活区有不同程度覆盖,覆盖区域办公区及宿舍须搭设双层防护棚。
本施⼯⽅案主要适⽤于为xxxx项⽬临舍搭设双层防护棚。
⼆、编制依据:
《建筑施⼯扣件式钢管脚⼿架》(JGJ130-2011年版);
《建筑施⼯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建筑施⼯⾼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建筑⼯程现场安全⽂明施⼯标准化技术规程》(DBJ51/T 036-2015)三、防护棚搭设布置
根据现场情况及项⽬总平布置,我项⽬1、2、3#塔机对项⽬办公及⽣活区临舍都有不同程度覆盖,依据《建筑施⼯⾼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JGJ80-2016)规定均需搭设安全防护棚。(具体须搭设防护棚区域详xxxx项⽬⽣活区临舍防护区域图)
四、防护棚的搭设
4.1 材料及规格
4.1.1 根据JGJ59-2011《建筑施⼯安全检查标准》以及JGJ130-2011《建筑施⼯扣件式钢管脚⼿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本⼯程防护棚采⽤符合现⾏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规定的钢管,钢管型号为Ф48*3.0㎜。连接件采⽤符合现⾏国家标准《钢管脚⼿架扣
件》(GB15831)规定的扣件;
4.1.2 钢管、扣件均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4.1.3 防护棚采⽤50mm厚架板;
4.2 防护棚基础
4.2.1 防护棚基础利⽤现场内已硬化临时道路,⽴杆下垫50mm厚⽊架板。
4.3 ⽴杆
4.3.1 相邻⽴杆的对接扣件不得在同⼀⾼度内,错开布置,错开的距离不得⼩于500mm。各接头中⼼⾄主节点的距离不得⼤于步距的1/3。
4.3.2 ⽀撑体系为双排架体系,排距600,⽴杆间距1500,步距1800。4.3.3 ⽴杆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步距、纵距等应按⽴⾯图布置。
4.3.4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步⽔平杆,⽤直⾓扣件,且严禁拆除。主节点处两个直⾓扣件的中⼼距不应⼤于150mm。
4.4 纵向⽔平杆(⼩梁)
4.4.1 纵向⽔平杆设置在横向⽔平杆上弦,间距不⼤于1000mm。
4.4.2 纵向⽔平杆接长采⽤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纵向⽔平杆的接头不得在同步或在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两个相邻接头在⽔平⾯错开的距离不应⼩于500mm,各接头中⼼⾄最近主节点的距离不宜⼤于纵距的1/3,且主节点横向相邻两跨不应有接头。
4.5 横向⽔平杆(主梁)
4.5.1 横向⽔平杆间距间距同⽴杆。
4.5.2 横向⽔平杆为桁架结构,在其⽴杆(柱)⽀承点处,应加设防滑
扣件。
4.6 扫地杆
防护棚底脚必须设置纵横向扫地杆。纵向扫地杆采⽤直⾓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上⽪不⼤于200mm处的⽴杆上。
4.7 ⼩⽴杆及斜拉杆
横向⽀撑体系为桁架结构,⼩⽴杆间距按跨度均分且不⼤于1800,⼩⽴杆间⽤斜拉杆连接,边跨应尽量降低斜拉杆与⼤⽴杆的连接⾼度。
4.8 防护隔离⽵架板
4.8.1 防护隔离为⽊架板,在上下层搁栅杆杆(⼩梁)⾯上分别各铺⼀层。每层板⽤2股16#铁丝捆牢。
4.9 纵向斜撑
4.9.1 沿防护棚外侧纵向⽅向(⽔平⽅向)每隔7.2m设⼀道纵向斜撑,与地⾯成45°-60°⾓度。
4.9.2 斜撑的接长采⽤搭接,搭接长度不⼩于1m,应采⽤不⼩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杆端距离不⼩于100mm。
4.9.3 斜撑斜杆应⽤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杆或横向⽔平杆的伸出
五、防护棚搭设的质量要求
5.1 地基基础:表⾯坚实平整,不积⽔,底座沉降量不⼤于20mm。
5.2 ⽴杆垂直:⽴杆⾼度6m时允许偏差±50mm。
5.3 间距:步距允许偏差±20mm,纵距允许偏差±50mm,横距允许偏差±20mm。
5.4 纵向⽔平杆⾼差:⼀根杆的两端允许偏差±20mm,同跨内两根纵向⽔平杆⾼差允许±10mm。
5.5 主节点处各扣件中⼼点相互距离不⼤于150mm。
5.6 同步⽴杆上两个相隔对接扣件的⾼差应不⼩于500mm。⽴杆上的对接扣件⾄主节点的距离不⼤于⽴杆步距的1/3。
5.7 纵向⽔平杆上的对接扣件⾄主节点的距离不⼤于⽴杆纵距的1/3。
5.8 扣件的拧紧扭⼒矩:控制在45~60N.m。
六、防护棚搭设安全措施
6.1 防护棚脚⼿架搭设⼈员必须是经过按现⾏国家标准《特种作业及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合格的专业架⼦⼯。上岗⼈员应体检合格,⽅可上岗作业。
6.2 搭设防护棚⼈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穿防滑靴。
6.3 防护棚脚⼿架的构配件质量与搭设质量,应按规定进⾏验收,合格挂牌后⽅准使⽤,并做好验收记录。
6.4 遇有六级及六级以上⼤风和雾、⾬、雪天⽓时应停⽌搭设与拆除作业。
6.5 搭设完毕后应做好防雷接地保护装置(防雷保护区内可免)。
6.5.1 可采⽤截⾯≮8mm的圆钢或厚度≮4mm的扁钢设置避雷连接。接地
线的连接要绝对可靠,连接时应将表⾯油漆清理⼲净。接地线设置于架体四⾓。
6.6 各类设施的防护棚严禁与脚⼿架相连。
6.7 ⼈⾏通道应按平⾯图贯通,并做好指⽰标志牌。
6.8 搭设防护棚脚⼿架前,应搭设临时性满堂脚⼿架。搭设过程中应有防倾覆和防⽌坠物伤⼈的措施。
6.9 ⼯地临时电线路的架设不得在防护棚脚⼿架上。
6.10 防护棚搭拆时,地⾯应设围档和警戒标志,并派专⼈监护,严禁⾮操作⼈员⼊内。
6.11 防护棚使⽤期间,应定期检查下列项⽬:
6.11.1 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撑、桁架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
6.11.2 地基是否积⽔,底座是否松动,⽴杆是否悬空。
6.11.3 防护棚⽴杆的沉降和垂直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6.11.4 剪⼑撑(含斜撑)是否符合⾓度(45°-60°)的要求,刚度是否有保障。安全防护棚隔离板是否捆绑牢。
6.11.5 防护棚⾯上的杂物、垃圾是否清扫⼲净。
6.11.6 下层防护⾯有⽆剩余(可活动)的材料、⼯具及废物等。
6.12 在使⽤期间,不得随意拆除脚⼿架杆件。如遇特殊情况,应预先申请,办好⼿续,采取加固措施后,⽅可临时拆除,当⼯作完成后,应⽴即恢复原样。
6.13 不得在脚⼿架基础及其邻近处进⾏挖掘作业,否则应采取安全措施,并报有关责任⼈批准。
6.14 不得以防护棚为卸料平台,堆放周转材料。
6.15 不得在防护棚上凉晒⾐被。
七、防护棚拆除安全措施
7.1 拆除前,组织双⽅项⽬副经理、⼯程师、安全员及班组长对防护棚整体进⾏检查,如防护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或损坏,应⽴即进⾏整改和加固,以保证防护棚在拆除过程中不发⽣坍塌危险。
7.2 对参与防护棚拆除的操作⼈员、管理⼈员和检查、监护⼈员进⾏施⼯⽅案、安全、质量、保护等措施的交底,交底内容应包括拆除范围、数量、时间、和拆除顺序、⽅法,物件垂直运输设备的数量、防护棚上的⽔平运输、⼈员组织、指挥联络的⽅法和⽤语、拆除的安全措施和警戒区域。交底应签字齐全。
7.3 拆除现场必须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的警戒标志。警戒区域内严禁⾮操作⼈员通⾏或在防护棚下⽅继续组织施⼯。地⾯监护⼈员必须履⾏职责。防护棚拆除,应配备良好的通讯装置。
7.4 仔细检查吊运机械包括索具是否安全可靠。
7.5 如遇强风、⾬、雪等特殊⽓候,不得进⾏防护棚的拆除。夜间实施拆除作业,应具备良好的照明设备。
7.6 所有⾼处作业⼈员,应严格按⾼处作业规定执⾏和遵守安全纪律、
拆除⼯艺及⽅案要求。
7.7 拆除⼈员进⼊岗位以后,先进⾏检查,加固松动部位,清除防护棚内留下的材料、物件及垃圾块。所有清理物应安全输送⾄地⾯,严禁抛掷。7.8 不允许分⽴⾯拆除或上下同时拆除(踏步式)。认真做到⼀步⼀清,⼀杆⼀清。
7.9 拆除防护应⼀步步进⾏,由上⽽下,⼀不⼀清的进⾏拆除。剪⼑撑的拆除,应先拆中间扣件,再拆两端扣件。
7.10 所有杆件与扣件,在拆除时应分离,不允许杆件上附着扣件输送地⾯,或两杆同时拆下输送地⾯。
7.11 所有⽵架板拆除,应⾃外向内竖⽴、搬运,防⽌⾃⾥向外翻起后,⽵架板⾯垃圾物件直接从⾼处坠落伤⼈。
7.12 当⽇完⼯后,应仔细检查岗位周围情况,如发现留有隐患的部位,应及时进⾏修复或继续完成⾄⼀个程序、⼀个部位的结束,⽅可撤离岗位。
7.13 拆下的防护棚、钢管、扣件及其他材料运⾄地⾯后,应即时清理,按规格堆放,保持场地清洁。
⼋、应急预案
8.1 ⽬的
提⾼施⼯过程中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确保意外发⽣的时候能有序
的应急指挥,为有效、及时的抢救伤员,防⽌事故的扩⼤,减少经济损失,保护⽣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降低到最⼩程度,制定本预案。
8.2 应急领导⼩组及其职责
组织机构图
8.2.1 项⽬经理邹代彬是应急救援领导⼩组的第⼀负责⼈,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作。副组长由项⽬⽣产经理胡勇刚担任,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作,组长不在或授权时,副组长按序⾏使组长的权利。
8.2.1.1应急领导⼩组组长(副组长)职责:
8.2.1.1.1及时向公司及当地政府部门等报告事故及处理情况,必要时请求援助,并接受其领导,落实指令。
8.2.1.1.2审定并签发本项⽬应急预案。
8.2.1.1.3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令。
8.2.1.1.4下达本项⽬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指令。
8.2.1.1.5负责⽣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指挥⼯作,统⼀协调应急资源。
8.2.1.1.6检查督促各应急救援⼯作⼩组做好抢险救援、信息上报、善后处理以及恢复⽣活秩序的⼯作。
8.2.1.1.7负责对外联络,向新闻媒体发布相关信息。
8.2.1.1.8负责检查监督应急准备⼯作情况,组织开展应急培训教育及应急预案的演练、操练和讲解活动。审批并落实项⽬应急准备及救援资⾦。
8.2.1.2应急领导⼯作组职责:
⑴综合协调组。
组长:xxx
组员:xxx 负责对事故救援过程中的各职能⼩组进⾏协调指挥,并做好联系社会、公司救援⼒量的沟通⼯作。
⑵抢险救援组。
组长:xxx
组员:xxx
负责现场伤员的搜救、损失设备的安全转移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作,及时控制危险源。
⑶安全疏散组。
组长:xxx
组员:xxx
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员进⾏防护指导、⼈员疏散及物资转移等⼯作。接警后, 督促所有员⼯⽴即离开⼯作岗位, 从安全道路有秩序地撤离。员⼯疏散顺序是先现场⼈员,再附近⼯⼈、村民,最后各部门负责⼈和安全员。并根据各部门负责⼈提供的⼯作⼈数及访客登记资料核查⼈员情况,承包商与访问客⼈的疏散由负责接待部门负责⼈指派专⼈护送⾄安全区域。安全撤离后,防⽌员⼯未经许可重返事故现场。
⑷现场救护组。
组长:xxx
组员:xxx
负责抢救和临时处置事故现场伤员,负责护送重伤员到相应医院救治。有权禁⽌⼈员进⼊情况不明的现场,防⽌⼈员伤亡事故扩⼤。
⑸现场警戒组。
组长:xxx
负责隔离事故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事故,禁⽌⽆关⼈员和车辆进⼊危险区域,协助⼈员抢救和疏散,防⽌有⼈借机偷盗和破坏财物。
⑹善后安置组。
组长:xxx
负责根据⼈员伤亡或失踪情况,负责联络和接待其家属,处理有关赔偿、抚恤等事宜。
8.2.2 领导各单位应急⼩组的培训和演习⼯作,提⾼应变能⼒。8.2.3 当发⽣突发事故时,负责救险的⼈员、器材、车辆、通信和组织指挥协调。8.2.4 负责准备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
8.2.5 及时到达现场进⾏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8.3 应急反应预案
8.3.1 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后,作业⼈员、班组长、现场负责⼈、项⽬部安全主管领导应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抢救。
8.3.2 事故报告
事故发⽣后应逐级上报:⼀般为现场事故知情⼈员、作业队、班组安全员、施⼯单位专职安全员。发⽣重⼤事故时,应⽴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24⼩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报告。
8.3.3 现场事故应急处理
施⼯过程中可能发⽣的事故主要有:机具伤⼈、⽕灾事故、雷击触
电事故、⾼温中暑、中毒窒息、⾼空坠落、落物伤⼈等事故。
8.3.3.1 ⽕灾事故应急处理:及时报警,组织扑救,集中⼒量控制⽕势。消灭飞⽕疏散物资减少损失控制⽕势蔓延。注意⼈⾝安全,积极抢救被困⼈员,配合消防⼈员扑灭⼤⽕。
8.3.3.2 触电事故处理:⽴即切断电源或者⽤⼲燥的⽊棒、⽵竿等绝缘⼯具把电线挑开。伤员被救后,观察其呼吸、⼼跳情况,必要时,可采取⼈⼯呼吸、⼼脏挤压术,并且注意其他损伤的处理。局部电击时,应对伤员进⾏早期清创处理,创⾯宜暴露,不宜包扎,发⽣内部组织坏死时,必须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8.3.3.3 ⾼温中暑的应急处理:将中暑⼈员移⾄阴凉的地⽅,解开⾐服让其平卧,头部不要垫⾼。⽤凉⽔或50%酒精擦其全⾝,直⾄⽪肤发红,⾎管扩张以促进散热,降温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及时补充⽔分和⽆机盐,及时处理呼吸、循环衰竭,医疗条件不完善时,及时送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