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专家毕金仪:让心如花绽放

更新时间:2023-06-03 10:04:12 阅读: 评论:0

著名⼼理专家毕⾦仪:让⼼如花绽放
她留着短发,⼲净利落;她眼睛很亮,如湖⽔⼀般平静,专注⽽有神。她语⾔犀利,逻辑清楚,常有惊⼈之语……
她就是国家级⼼理咨询师毕⾦仪。
她是节⽬中话语犀利的⼼理专家。在《向前⼀步》《第三调解室》《谁在说》《选择》《夜线》等电视节⽬中,她频繁露脸,发⾔不多,但⾯对现场的争议和观点不⼀,进展困难时,她经常⼀针见⾎,直指问题所在。
她独特的⽓场,给⼈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她出现在我⾯前,我知道那是⼀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在这些看似刚性的性格背后,是她内⼼深处的⼀份柔软,是⼀个个关于“⼼”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如花绽放,是她对
在这些看似刚性的性格背后,是她内⼼深处的⼀份柔软,是⼀个个关于“⼼”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如花绽放,是她对梦想的领悟。
⼼·动|只为梦想
“学⼼理学的过程,
就是⼀连串礼花燃放的过程。”
毕⾦仪是个有主意的⼈。
她出⾝⾳乐世家,⽗亲是指挥家、作曲家,母亲是⼀名歌唱家。成长在这样⼀个艺术之家,她从⼩学琴,很喜欢⾳乐。但她却先后选择了法学和⼼理学。“我喜欢知性的东西,但更喜欢能帮助别⼈的职业。律师和⼼理咨询师没有太⼤不同,本质上都是助⼈于危难的事。我的⼈⽣就是这样,在帮助别⼈为前提的基础上做事,让我⼼安。”
毕⾦仪的第⼀专业是法学,她毕业后从事了近20年与专业相关的企业管理⼯作并不时代理离婚诉讼案件,“在代理离婚案件中,我能感觉到,当事⼈和我们的交流,多少都有隐瞒,有时甚⾄会导致在替他(她)办理案件中遇到⼀些⿇烦。”
对此,毕⾦仪表⽰⾃⼰当时不理解,“既然我们在替他(她)做事情,为什么还对我们有所隐瞒?在深度
了解之后,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按照法律条⽂办就可以了,其中掺杂了很多其他因素,⽐如:出于亲情、⾯⼦等保护其他⼈的⾓度,是⼀个⾮常复杂的⼼理活动。”
从那个时候开始,毕⾦仪就对⼼理学发⽣了浓厚兴趣。“我很想知道,除了在法律上对⼈们提供帮助,是不是可以对⼈们的⼼理有⼀些了解,对⾃⼰办案也有帮助?”
毕⾦仪开始对⼼理学产⽣兴趣的时候,中国⼼理咨询与⼼理治疗的发展⽔平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够提供精神卫⽣服务的从业⼈员,尤其严重匮乏合格的⼼理咨询师和⼼理治疗师。
说做就做,毕⾦仪不但是个“有主意”的⼈,更是那种雷厉风⾏的⼈。2001年,毕⾦仪参加了我国最早⼀批⼼理咨询师学习,当时37岁的她到中国科学院读了医学⼼理学硕⼠研究⽣。⼀个“⼼”的世界也逐渐展现在她⾯前。
“当我真正开始学习⼼理学的时候,发现原来⼈每天都有⼤量的⼼理活动,⽽且⾮常复杂,⽆时不在。⼈的⼼理是永远探究不完的。”
谈到这⾥,毕⾦仪的脸上充满神采,“学⼼理的整个过程是⾮常愉悦的,就是⼀连串礼花燃放的过程。过
去那么多的不解之谜、从⼩困扰⾃⼰的各种疑惑被⽼师⼀⼀解开,那种感觉,特别像放礼花,‘嘭'地⼀声在我的⼼⾥绽放,对我的⼈⽣都是⼀个滋养。”
学习⼼理学给毕⾦仪打开了⼀扇门,学习的过程让毕⾦仪痴迷。她越学越带劲,越学越觉得有意思。2002年,毕⾦仪取得了⼼理咨询师证书,之后和同学联合开办了闻⼼斋⼼理咨询所,成为⼀名⼼理咨询师。
⼼理学,这三个字对于⼤多数中国⼈来说还有⼀些神秘。⼈们往往会跟“读⼼术”、“⼼理控制术”、“催眠”这些词语以及由此⽽派⽣出来的感觉联系到⼀起。但毕⾦仪知道,⼼理咨询是⼀门⾮常专业的⼯作,需要不断学习。
“⼼理学科跟医科很像,各种理论和技术更新很快,学习不能间断。”这是毕⾦仪对⾃⼰专业的认识。从2003年结束研究⽣学习后⾄今,尽管⼯作忙碌,但她从未间断过专业知识的更新和再教育,其中包括六年连续的中德班初级、⾼级课程学习。“⼼理学⾏业我是半路出家,⼯作场合还包括媒体平台,每句话每个想法都要禁得起推敲,不敢懈怠呀!”
2005年、2006年,⼼理学的社会认知⽐现在贫乏,她在《新浪》、《搜狐》《法制晚报》《⼥友》《MISS》等媒体写专栏做访谈,深⼊浅出地解读各种⼼理现象……后来,她⼜出版了⼏本书。《恋爱了》从“我是恋爱了吗”到“当爱已成往事”,把恋爱经过⽤⼼理学视⾓诠释了⼀遍。《在⼈间》则由例⽽论,⽤简练明了的⽂字拨开⼈际交往似是⽽⾮的迷雾,乍⼀看像本⼼理辅导⼯具书,⽽若⼀旦陷⼊恋情之惑、苦于⼈事之困,定能从中找到“病根⼉”和“药⽅⼦”。
2006年底、2007年初,她和北京电视台合作第⼀档节⽬《为你⼼动》,这是⼀个⼤型相亲节⽬,⾥⾯有⼀些相亲等⼼理环节。之后,她⼜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半边天》、北京电视台《情感部落格》《谁在说》《⽣活⼴⾓》等节⽬,2013年⼜来到《第三调解室》。“我是事业型的⼈。如果⾃⼰的事业除了财务上的收获,能满⾜⾃⼰,能帮助别⼈,还有很⾼的社会价值,我就会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
⼼·直|独特风格
“希望他(她)来⼀次,
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改变。”
毕⾦仪是个喜欢直接表达⾃⼰观点的⼈。“⼀针见⾎、⼀语中的、深⼊浅出、直截了当”是她特有的风格。
2017年7⽉23⽇,《第三调解室》栏⽬播出了⼀期名为《第四套房》的节⽬,节⽬中争吵激烈,双⽅各执⼀词。毕⾦仪⼀边专注地观察当事者,⼀边⽤笔在纸上写着。之后,她与当事⼈的⼀段对话,⾄今仍令许多⼈印象深刻。
⼀对夫妻名下已经有了三套住房,⽽且都位于⼤兴区亦庄镇的黄⾦地带。当天,夫妻⼆⼈来到现场,⽬的只有⼀个,就是要和亲⼈争夺第四套房。
毕⾦仪:我问你,你今天到这⼉来接受调解吗?
当事⼈:我接受不了了,我现在不接受了。
毕⾦仪:就是你其实到这⼉来就是只有⼀个打算,就是把这套房拿⾛是吗?
当事⼈:对。
……
调解之时,当事⼈⼀家执拗的态度,令调解⼯作进展困难,见此情景,毕⾦仪与他们进⾏了沟通。
当事⼈:他们拿出⼀个遗嘱来,我们两⼝⼦都不知道,不知道这个遗嘱什么时候写的,我婆婆活着时候也没跟我们说过。
毕⾦仪:⼲吗要跟你们说?
当事⼈:也没透露过。
毕⾦仪:为什么要跟你透露?把这个房⼦拿出去卖了然后⼤家分钱。
当事⼈:我不卖,我婆婆说了。
毕⾦仪:你说了不算。
当事⼈:那怎么办呀?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10:0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7578511905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著名心理专家毕金仪:让心如花绽放.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著名心理专家毕金仪:让心如花绽放.pdf

标签:理学   学习   时候   咨询师   有所   喜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