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如海:世界无界,心容则容_第一辑 心宽如海

更新时间:2023-06-03 10:00:52 阅读: 评论:0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心宽如海,要宽厚待人,更要宽厚待己。如果一个人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就会让自己很累,丝毫体会不到人生的乐趣。相反,如果一个人心宽似海,懂得包容,懂得接纳,能自持,能内敛,那么他一定会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要记住,心宽路就宽,心窄路就窄,只有把心变宽,日子才会越过越有生机。
第1章心宽者有境界,能看远
雨果曾说过,世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胸怀的宽广没有界限,所以能装下波澜壮阔,能看透风云变幻。心胸宽者拥有大境界,因此,拿得起更放得下,深谋远虑,决胜于千里。
心宽似海,就永远不会封冻
当面向大海之时,每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番感慨,这时通常都会放下心中的烦扰来感受大海的广博,享受难得的宁静。杯子的容量仅是一杯,海却可纳百川,宇宙的浩瀚广博更是让我们无法观测其边界......由此可见,万物都有着自己的容量,人心亦是如此。界限不在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而在于我们心中的自我限制。
知识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才可以掌握更多更为先进、准确的信息,没有一位学者能够一劳永逸。即使是
大海,它所收纳的百川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因为每年都会有新的河流注入,同时也会有河流枯竭。宇宙浩瀚无边,但它也逃不脱不断变化的事实。想要自己的心不会封冻,就要试着将心放宽,也唯有如此,才能接受更多,也才意味着得到更多。
在丽江古城之中,有一座不亚于古代王公贵胄的繁华宅邸,那就是有名的木府。在当地纳西人的心中,木府土司的统治一直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为纳西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木府有着一个不同于其他地方官宅的特点,那就是在这里没有将府邸围起来的城墙。这对于统治者的宅邸来说,未免特点太过突出了。因为无论是从领地,还是从权力或安全方面考虑,这样的做法都是明显的失策。
但是事实却非如此,因为这样的选择让木府的土司得到了民心以及发展。在历代的土司当中,十九世可以说是公认非常杰出的一位土司,他曾提到过,不设城墙是为了能和人民融入一体。经过事实的验证与历史的考验,也都表明了这种做法的正确性。虽然显示领地的城墙消失了,但是他所得到的领土却不仅仅是城墙能够圈起来的面积。木府的面积相较以前更加宽广,不可否认的事实还有一个,那就是土司的心比他的领土还要宽广。
对于一位统治者来说,高高的城墙象征着地位和权力,肯舍弃城墙的君主,必定心胸无比宽广。取消了象征着权势和地位的城墙之后,土司直接了解到了民心、民意以及民生,对自己的政策以及统治也
都有了一个最为客观而直面的了解,这也使得木府的统治得以延续。
城墙虽只是一物而已,但是它所代表的意义却是一般人难以舍弃的。很多人患得患失,担心因为自己一时的不注意而失去所有的一切,于是为自己的心设了界限,划了范围。通过历史不难看出,一位心胸宽广的君主,他的统治也一定很牢固,所经历的朝代也必定是繁盛的。
众所周知,唐朝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巅峰,因为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各个民族之间
也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所以,在历史上呈现出了盛世繁华的景象。唐太宗、武则天也作为一代明君而名垂千古。晚清的君主担心自己的统治会因为通商贸易受到威胁,于是选择了闭关锁国,然而结果却不是保护了自己的一切,而是将当时的中国遗弃在了世界前进的途中。
高瞻才能远瞩,看得更远也就不会封冻起自己的内心。当心打开之后,能够装下的,即是世界。
佛的心胸无限宽广,所以能够到达常人难以触及的境界和领域。佛看到的是众生,而非自己。正因为放眼于世界,所以才能了悟世间百态,参透人生真谛。很多人也是因为打开了自己的胸怀,才见到了真理,看到了从未看过的美丽景色。
21岁,本该是生命盛放的时期,但是史铁生却在这个年龄瘫痪了。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打击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对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即使是这样,他还是在重新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过程当
中,打开了心的设限,试着去接受肢体残缺的自己。在失去了行动能力之后,他转而开始思考自己,思考人生,思考一切。
失去了用双腿丈量大地的能力,他选择用笔来探寻自己的前路。因为他不再纠结于自己的身体残疾,而是用放宽了的心去思考人生和整个世界,所以他的无数优秀作品也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
人们残缺的往往不是身体的某个部分,而是心灵的某个角落。在那个角落之中,人们为自己设定了活动范围,龟缩在其中,因此只能在这个范围中打转,永远也走不出自己设下的困局。事实上,只要试着打开这个角落,那么心的冰封也就自然能够解除了。
井底之蛙的故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对于它来说,天只有井口一般大而已,其实限制它范围的无关于视野,而是它的心。它认定天只有那般大,自然不会去试想天空的辽阔无垠。如果它打开了自己的心,那么无边的天际自然就被纳入其心中。
如果只着眼于自我设限的世界,就只能在自己的困局当中挣扎。若想看得更远,懂得更多,唯有解除心中的设限。这样,便能保持心如大海一般不会封冻。
心宽不计较,人生便无所不能达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时候,事情往往没有那么复杂,但是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各种猜疑
或计较,使得事情越来越繁复,有时还会出现误会。于是,人们放不开这样那样的小事,如此一来,反倒忘记了最开始的自己,忘记了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工作。这种时候通常也就失去了目标,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前进,这样很容易止步不前。
对于现代人来说,温饱已经不再是幸福的标准。幸福对于很多人而言是一种内心的满足感,但是在很多时候,人们的幸福指数往往偏低。这也是因为人们太过于容易计较,因为眼前很小的得失,而忘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也就迷失了应该前进的方向。
清代有一位叫做张英的大学士,他在朝为官,家人远在家乡。
有一天,他的家人给他捎来一封书信,信中说家乡的邻居要向外扩张院墙三尺,这样就侵占
了老家的院子。因为这件事他家人感到非常气愤,决定无论如何都要守住自己的院子,于是双方对峙。他家人气不过就给他捎来书信希望他能够制止邻居,出一口恶气。本来对于已经身为大学士的他来说这件事易如反掌,但他没有用自己的权力去打压邻居,而是给家人回了一封书信,信中写道: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看到张英的书信后,他的家人也觉得自己有些小题大做,太过于计较了。于是就放弃了原来和邻居争抢的打算,让出了三尺之地。邻居本来已经做好了争夺到底的准备,但是看到张英的家人让出了三尺地给自己,也知道了张英写信劝慰家人的事,为此深感惭愧,也取消了扩充院子的打算,还将院墙退后了三尺。
就这样,一条六尺宽的小巷出现在了两家当中,并被人称为"六尺巷"。而这个故事也像这条巷子一样流传下来,为后人传颂。
学泼皮无赖,或是和人争论打架非常容易,几乎人人都能做到,然而有几人能够像张英一样如此不计较呢?只因区区三尺之地,一定要争出一个结果。无论是哪一种结果,相信都会损害到其中一方的利益。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于是人们计较到底。但是,即使如愿争抢到了权益,也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件事情或许就会像一根鲠在自己喉间的鱼刺,一直影响着自己难以安心,时刻想起来都会让自己感到气愤。张英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选择了不去计较。也正因为他和他的家人做到了心中释然,放宽了心,放下了争夺之心,所以留得美名为后人称颂。
世事皆是如此,只要放宽了心不去计较,那么烦恼也就失去了寄宿的基础。不计较眼前小节,才能心无旁骛地前进,想要的一切早晚有一天会来到自己的手中。
有一个大家都熟知的故事,就是廉颇和蔺相如的友谊的故事。廉颇是将军,身为武官,他很不齿于蔺
相如这样凭借口才升职的文官。
蔺相如知道廉颇有意针对自己,于是尽量避免和他相见,对于他的挑衅也是让他三分。
对此一开始廉颇颇为得意,觉得蔺相如胆小如鼠。蔺相如身边的人看不过去,于是问蔺相如为什么不给廉颇一点颜色看看。可蔺相如回答说:"我连秦王都无所畏惧,又怎么会怕了廉颇呢?只是现在秦国之所以对我赵国有所忌惮,正是因为我二人对赵王的辅佐,如果此时我们两个人互相争斗,那么就必定会给秦国可乘之机。"通过这番话,大家都明白了他不是畏惧廉颇,而是顾全了大局,所以选择不去计较。
事情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顿时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于是背负荆棘到蔺相如面前请罪,由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也就是"负荆请罪"的典故。
豁达之人必定有着宽广的胸怀,斤斤计较、针锋相对必然会引起一番权势的争夺。正因为选择了放宽心不去计较,所以在收获大家尊重的同时,也获得了廉颇的敬重和友谊。
要想树立远大的志向,那么就不能缺少一个宽广的胸怀。也就是说,将心放宽将无所不达,不去计较一些小的利害得失,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业。
不学着忘记,就迈不开步伐
宠辱不惊,对于现代人来说,很难做到。面对自己或荣耀、或晦涩的过去,人们都难以选择忘记。然而,忘记过去才是前进的基础,无论过去如何,那都仅仅代表着过去,并不能为自己的未来增光添彩。过分执著于过去的人,只能不断在自己的回忆当中徘徊。
纠结于过去的得失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这句话可以说是至理名言。即使通过反省知道了事情的解决办法,但是也只能在以后应用,而不能改变"曾经"。
过去对于人们来说,仅仅是经验,已经涂鸦的白纸无法再次成为一片空白。无论是美丽的图画,还是凌乱的线条,都已无可改变,我们只能选择去遗忘。
有两位禅师为了展现禅的道理在纽约的画廊作了一幅画。这幅画作比较特别,因为需要用细沙耗尽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绘画。经过一个月的努力,一幅恢弘的画作跃然纸上。
两位禅师的画作结构严谨,色彩丰富,而且他们的画层次感非常好。随着两位禅师画作的逐渐成形,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渐渐地,极致繁华的景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面对如此精致而恢弘的画作,人们叹为观止,感受着心灵的涤荡与灵魂的震撼。
但就在大家陶醉于画作的唯美中时,两位禅师竟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吃惊的举动--他们用刷子将他们费尽一月心力的画作抹掉了。
顷刻间,一切灰飞烟灭。在人们还没来得及表示出惋惜的时候,两位禅师将刚刚的一片繁华倒进了溪流当中。无论是刚刚漫天飞舞的人物形象,还是那些欣欣向荣的生命,抑或那些宏伟的庙宇,全部都变成了两位禅师手中缓缓流逝的细沙,随风而逝了。
两位禅师通过他们的行为让人们知道,铅华落尽,剩下的唯有一片细沙。无论是怎样的繁华,即使是倾城之姿,抑或纸醉金迷的生活,到头来都只是随时间流逝的细沙而已。
很多人对于自己的人生低谷都难以接受,因为无法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很难再次振作起来。其实人的一生之中难免会有低谷,这个低谷可以看做是人生的转折期,如果能够坚持度过,那么一定会比原来更好。如果没能振作起来,那么无疑就会从此委靡不振。
很多人对于自己的曾经难以忘却,是因为会进行比较。但是,那毕竟是过去。过去的繁华只是过眼云烟,已经不复存在,只有未来,才是需要奋斗的。
除了繁华,很多人还放不下自己不堪的过去,或是挫折,或是失败。
美国著名的总统林肯,他的从政之路可谓是坎坷颇多。1832年的时候,他失业了,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可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但是他没有委靡不振,只是将这看做一个转折点,也由此下
定了当政治家的决心。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的第一次竞选失败了。这一年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不堪回首的一年。但是他很快就振作了起来,成为了一个企业家。然而天不遂人愿,他的企业没能维持很久,仅仅一年的时间就倒闭了。为此,他付出了此后17年偿还债务的惨痛代价。
即使是这样不堪回首的过去,也没能阻挡他继续向前的脚步,他再一次参选了州议员。终于希望出现了,此次他成功当选。事业上有了转机,爱情也随之而来,他订婚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结婚前的几个月,他的未婚妻不幸去世。为此他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衰弱,卧床不起几个月。
过去对于他来说也许无可留恋,他没有回望过去,而是在重整精神之后继续了他的从政生涯。他开始竞选国会议员,可惜出师不利,他失败了。但是他从未执著于过去,而是坚信着自己能够成功,终于在多次的失败打击之后,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
过去的一切只能代表过去,即使是失败了,因为失败的昨天并不能够阻挡成功的明天。可人们往往因为过去的失败而变得怯懦,也因此失去了拼搏的勇气,难以前进。林肯的过去可谓是不堪回首,然而这些都没能成为他前进的阻碍。对于他来说,过去的失败和挫折不能影响他未来的一切。
科学家们的发明都是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甚至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然而他们都没有为此止步不前,而是坚信成功就藏在失败的背后,于是都积累经验,舍弃过去,重新出发。人生还很长,执著于过去并不能获得幸福。如果失恋了还一直沉醉于过去的美好,悼念消逝的爱情,那么很可能将属
于自己的幸福就在自己的眼前遗失掉了。只有忘记过去,才能追求到属于自己的真正幸福。
永远回顾着昨天,那么只能重复着昨天的生活,今天也只能成为过去式,永远都没有明天的希望。要想放心迈开自己的步伐,就要忘记自己的过去,即使是繁华,即使是不堪。只有将过去从心中抹去,才能迈出走向明天的步伐。
有远见的人不为一时一地所困
困境在人的一生当中难免会出现,面对困境,人们所表现出的反应也截然不同。对于高瞻远瞩的人来说,一时的困境一定不会成为他们前进的障碍,他们放眼所见的,是自己光明的未来。而一些没有远见的人则会被困于当前,无法逃脱。
眼之所至,心之所向。一个人的行为取决于心中所想,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才能够前行。如果看的只是眼前,那么顾及的也就只能是眼前。只有看得更远,才能更好地决定当下,帮助自己脱离困境。但是,为了能够看得更深远,我们还需要放宽自己的心,释然自己所受之辱,只有忍辱负重,才能到达自己最终的目的地。
人难免有时会身不由己,这种时候如果放弃,那么就只能一直在困境当中挣扎。但是,如果能够展望未来的话,那么就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境,直达成功的彼岸。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无人不晓,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他时刻不忘所受之辱,努力达成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10:00: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7576521905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心宽如海:世界无界,心容则容_第一辑 心宽如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心宽如海:世界无界,心容则容_第一辑 心宽如海.pdf

标签:能够   人们   没有   城墙   人生   前进   只能   计较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