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
专题09碳和碳的氧化物
1.(2022北京中考)下列方法能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倒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2.(2021北京中考)将CO2通入下列液体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水B.稀硫酸C.食盐水D.澄清石灰水3.(2019北京中考真题)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4.(2022北京门头沟二模)如图所示,将二氧化碳缓慢倒入烧杯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A.隔绝空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D.降低温度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
5.(2018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
A.CO2B.O2C.NaCl D.NaOH
6.(2022北京中考)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瓶中依次加入Na2CO3和稀硫酸,塞紧胶塞。
(1)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干纸花不变色,湿纸花变红。湿纸花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7.(2021北京中考真题)用如图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1)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观察到短蜡烛熄灭后,关闭K,片刻后长蜡烛熄灭,由此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3)观察到纸花变红,由此并不能得出“CO2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理由是______。
8.(2022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问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__________(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
(3)用NaOH溶液吸收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______________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______________
(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______________。
9.(2021北京中考真题)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和天然气。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______(填序号)。
A.天然气B.氢气C.肼(N2H4)
(3)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矿物质碳化封存的反应之一是氧化镁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0.(2020北京中考真题)请从A或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均作答,按A计分。
A氧气的制取与性质B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11.(2018北京中考真题)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焦炭、空气等,转化过程如下:
(1)②中,反应为CO2+C高温2CO,其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
(2)③中,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8北京中考真题)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 进行系列实验。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
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 2O+H 2SO 4=CuSO 4+H 2O +Cu
(进行实验)
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
序号1-11-2
装置
反应后物质的
颜色、状态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
色物质
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序号
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2-1
1:9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少量黑色物质2-21:10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2-3
1:11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2-4
1:12无黑色物质2-51:13混有较多黑色物质
(解释与结论)
(1)配平化学方程式:___C+___CuO 高温___Cu+___CO 2↑。
(2)实验1—2中,证明产生CO 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
(4)实验2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 2O,所需试剂是__________。
1.(2022北京朝阳二模)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④纸花变红,②③纸花不变红
B.③说明只有CO2不能使纸花变红
C.对比②③④的现象,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D.若对比④中小花放入集气瓶前后的现象,可不做实验②
2.(2022北京平谷一模)下列操作中,能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的是
A.观察气体颜色
B.插入燃着的木条
C.闻气体的气味
D.倒入澄清石灰水
3.(2022北京顺义二模)下列方法不能区分O2和CO2两瓶气体的是
A.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B.观察颜色
C.伸入燃着的木条
D.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4.(2022北京朝阳一模)下列实验室制取CO2的相关图示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干燥装置
D.收集装置
A.A
B.B
C.C
D.D
5.(2022北京东城一模)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依据②中的现象,不能判断①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