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目标与职业道路的自我设计与调节
作者:黄亨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北京西三角人事技术研究所所长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心职业技能专家委员会委员
原国家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成才目标和成才道路的设计
一、成才目标的设计 (一)成才目标设计的原则 成才目标的设计原则归纳起来有如下几条: 一是成才目标设置的杰出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人们在设置成才目标时,应当努力向杰出人才看齐,有决心成为杰出的人才。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因为他没有上进心,没有进取心。”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在成长的道路中给自己确定一个很高的终生奋斗目标,能激励自己永不停步、奋发前进。 二是成才目标设置的专一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人们在设置成才目标时要明确、专一,不要分心旁顾。古人云“教之道,贵以专”;“追逐两兔而不得其一”。自古治学“专则成,乱则废”。宋代学者苏轼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耳。”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在任何事情上都比别人高出一筹。如果能在某一专门方向上比任何人都能高出一筹,那么你就会成为该方面的杰出人才。有人说:自然科学家闯入哲学思维领域就成了门外汉;同样任何一个专家闯入其他领域都完全可能成为门外汉。但在他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中,他却很有发言权,是个难得的人才,这就足够了。俗语云,“略知百行,不如精通一行”,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三是成才目标设置的可调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我们设置的成才目标要及时地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及自身素质的变化等因素的改变来作适当的调整。成才目标的可调性和专一性是辩证的统一,成才目标的专一性是指成才目标作适当调整后的专一性;成才目标的可调性是指在成才目标具有专一性基础上的可调性。也就是说成才目标是可以作适当调整的。但不管怎么调整,都要保持成才目标的专一性。当然成才目标是不能随便进行调整的,关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调整成才目标的问题。我们在下面还要作详细的讨论,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四是成才目标设置的阶梯性原则。这条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终生目标的设置时,要善于将终生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可望又可及的大阶段,在若干个大阶段之中,又可以进一步分解出若干个小阶段。这样终生目标就逐渐被化整为零,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最终会逐渐逼近终生目标的实现。这就是“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的道理。“大处”指的就是终生目标,有了这个“大处”,会使我们永远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能使我们在学业上不误入歧途;“小处”指的就是具体的小目标。没有一个个现实而具体的小目标,我们就很难着手我们眼前的工作。“大处”和“小处”是辩证的统一,“大处”是众多“小处”的总体之和,又大于、高于众多“小处”;“小处”是在“大处”指引下的“小处”,是达到“大处”的每一个具体步骤的“小处”。成
才中只有真正达到这两者的有机统一,在奋斗过程中才能充满信心,不断地向终生目标“迫近”,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达到终生目标的小目标,那么终生目标就如空中楼阁,要真正实现就很困难。“万丈高楼平地起”,要筑成万丈高楼,也只有从打地基开始,然后一砖一瓦地往上添加,只有这样,“万丈高楼”才有筑成的希望。
(二)成才目标设计的具体方法
1. 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设置成才目标。
兴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日本教育学家木村久一指出:“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他说:“千万不要忘记:毅力、勤奋、入迷和忘我的出发点实际上在于兴趣。有了强烈的兴趣,自然会入迷,入了迷自然会勤奋,有毅力,最终会达到忘我。”① 我们对某些事物感兴趣,实质上表明我们在某一方面具有了倾向性的智能优势,表明我们对该方面的事物了解得比较多;反之,我们对某一方面不感兴趣,实质上表明我们对这一
方面的事物并不怎么了解或者知之甚浅。实际上,人类知识的每一方面只要你能真正钻进去,一定会变得很感兴趣的。按照自己的兴趣来设计自己,容易使自己的智能倾向优势得到发挥,一些还说不清道不明的先天性因素,在人才成长中的作用会自然而然地在这类自我设计的成长过程中显示出来,会进一步加速人才的成长。考察一下世界上一流科学家的成长,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根据自己的酷爱来设计自我的未来。如达尔文从小就酷爱采集生物标本,父亲希望他长大后当医生或牧师,但他却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献身于生物学;华罗庚从小就爱好数学,父亲希望他当一个小商人,但他却走上了数学研究的道路;爱迪生从小爱动手做实验;爱因斯但从小对物理学感兴趣;詹天佑从小迷恋玩泥巴、做模型等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最热爱的专业,自然就容易取得成就。
2.根据自己原有的特长和基础来设计自己。
人的才能发展具有连续性特征,成才目标的设置要建立在自己原有特长的基础上,这样就容易冒尖。王通讯曾提出“时代潮流下的三个成才模型”理论,他认为,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纵向成才”、“横向成才”、“综合成才”,这对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人进行自我设计具有启发意义。例如一位学数学的本科毕业生,虽然自己对数学谈不上有很浓厚的爱好,
但毕竟还是自己唯一的专业,若想在事业上求得进一步的发展,自然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或者继续研究数学,争取有所小成;或者将数学应用于其他专业领域,自己开始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或者将自己原有的几个不同专业的知识进行综合,力图寻找一个新的立足点。但不管采取那一种方式,总应建立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如果完全抛开原有的专业基础,进行新专业的自学,对于尚年轻的人来说或许可行,但对于已过而立之年的人来说这样做总不合算。有学者曾提出“聚焦成才”论,也就是将自己原有的各种不大相干的知识,按照某一特定的目标融汇贯通起来,努力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可以说社会上大多数人才的成长走的都是这种道路。
3.根据自己的性格、气质来设置成才目标。
人才的成长和一个人所固有的性格、气质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我们总不能让李逵去学绣花,或让他去当服务员;总不能让林妹妹去战场厮杀,争当巾帼英雄;总不能让牛皋去做政治思想工作;让“拚命三郎”去当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如此等等,人的性格、气质本来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何加深对自己的认识,以便扬长避短,这对一个人的成功的确非常重要。我国语言学家姜亮夫原来爱好填词作诗,后来在王国维和梁启超两位大师的指
点下,认识到自己并无多少诗情诗才,只好放弃,从而开始专攻文字声韵学,终于取得成就。他对性情和成才目标的一致性的体会就很深刻。在《浙江日报》举办的“治学经验一席谈”中他深有体会他说:“这是我的一个了悟,悟到学习是与性情相关的。”让性情和目标一致起来,是我们进行自我设计时必须考虑的一大问题。另外,如果你还不大了解自己的性格或气质特点,可以寻求相关的专业机构咨询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