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漫谈(3)

更新时间:2023-06-03 02:28:58 阅读: 评论:0

中华姓氏漫谈(3)
    中华姓氏漫谈-关姓(26) 作者:武 玮 河南博物院 [字义]“关”的本义为门闩。许慎《说文解字》:“关,以木横持门户也。”[遗迹]河南洛阳关林河南许昌西郊灞陵桥[关姓源流]关姓在现今中国姓氏人口排列位于第153位。关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源自颛顼帝的后裔关龙氏。颛顼帝是黄帝的孙子,有圣德,为五帝之一。帝舜时,颛顼的后裔董父为舜养龙,被赐为豢龙氏。上古时豢与关二字互相通用,所以豢龙氏又写作关龙氏。到夏朝末年夏桀在位时期,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大夫关龙逢苦苦劝谏,反被杀害。后来关龙逢的后人把姓简化为关氏,并尊关龙逢为关姓的始祖。夏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河南、山西等黄河中下游地区。夏朝的国都曾设于安邑,亦即现在的山西省夏县北方。据说,关氏的始祖关龙逢,便是当时的安邑人。换言之,关氏家族的发源地也就在这里。二是春秋时期关尹喜的后人,以官名为氏。关尹即守关的关令。春秋时期老子见周王室衰败,欲离开周地西游,走至函谷关时,负责守函谷关的关尹喜非常景仰老子的学问,再三请求老子为其著书。老子就写了《道德经》,阐述了其哲学思想。传说喜将此书传播于世后,也随老子成仙而去。喜的后人就以其官名为氏,称关氏。据说,这一支关氏主要是繁衍于山东、江苏的交界之处。三是一些少数民族改姓为关。如清朝满族姓氏瓜尔佳氏和乌扎拉氏的后人有改姓为关的。如嘉庆年间延绥镇总兵
关腾,为镶黄旗瓜尔佳氏。道光咸丰年间黑龙江副都统关保,为正黄旗乌扎拉氏。春秋时期有郑国大夫关其思。关氏子孙到三国时期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关羽。根据目前见到的一些关氏族谱记载,三国蜀汉大将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为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市解州镇)人,是夏代忠臣关龙逢第二十七世(一作三十七世)后裔。关羽的祖父关审,字问之,号石磐,深谙《易经》、《春秋》。关羽的父亲关毅,字道远。关羽作为忠、义、勇、武的代表,受到中国人普遍崇敬,关羽本人也被神话,与孔子共尊为“文武二圣”。后世的关姓人也都骄傲地称自己是关羽的后裔。关羽的后裔在史书中记载不详。《三国志》中提到魏灭蜀汉后,将关公的子孙全部杀死。然而依照现存的关氏族谱记载,关羽、关平父子于麦城兵败被杀后,关平之妻赵氏带着八岁的儿子关樾,在安乡避难,改姓为门。直到西晋灭吴后赵氏才带儿子出来恢复关姓。清雍正十年(1732年),朝廷确定由关樾一支后裔世袭五经博士。关羽另一子关兴,在蜀汉时任侍中,为诸葛亮所器重,惜早卒,遗有两子关统和关彝,因为嫡子关统无子,所以由庶子关彝承袭爵位,成为关公后裔的一大宗派。至北魏时期,关羽的后代关朗,精通经史,为魏孝文帝所器重。此后还有一支关羽后人向南迁移至今湖北江陵一带定居下来。西晋末年关姓又有一支从山西迁至江苏定居。南朝宋有名儒关康之,精通经史,著作甚丰,其祖籍为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人,后徙居京口(今江苏镇江)。
唐朝五代时,关姓已经主要分布在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河北、江苏等地。据《旧唐书》记载关羽后裔关播,字务先,在唐朝德宗时担任检校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的官职,其祖上即从山西迁入河南。五代时有著名画家关仝,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擅画山水。至宋代末期,关姓又出了一位著名人物关汉卿,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卒于宋亡(1279年)之后。他是元代戏曲奠基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安国(今属河北)人,一说大都人。一生所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望江亭》等十三种。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王瑞兰、谭记儿等多种妇女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流传至今而不朽。明末清初,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就有关姓将士入台驻守,后定居于当地。清政府统一台湾后又有不少关姓人从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迁居台湾。现在关姓子孙已广泛分布全国各地,并流播海外。[祖地今日][新郑]位于河南省中部,北靠省会郑州,距郑州市38公里,是中原商贸城郑州市的卫星城市,居河南省经济发展核心区。全市总面积873平方公里,总人口60万人,城镇人口15万人。农业主要种植玉米、红薯、小麦。养殖业有生猪、禽、蛋等。新郑红枣非常有名。工业有机械、电力、建材、化工、烟草、食品加工等行业。新郑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建都之地,也是众多姓氏的祖地。春秋战国时的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500多年。因此新郑被中国古都学会命名为“中华第一古
都”。 主要旅游景点有轩辕故里、郑韩故城、始祖山文化游览区、新郑博物馆、欧阳修陵园等。郑韩故城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另有风台寺塔,唐户遗址,华阳故城、裴李岗文化遗址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华姓氏漫谈-曹姓(27)
  作者:武 玮 河南博物院  来源 :《根在河南》[字义]“曹”的本义是指诉讼的两造。许慎《说文解字》:“曹,狱之两曹也”。[遗迹]河南许昌西郊灞陵桥河南郑州中牟县古官渡战场遗址[曹姓源流]曹姓为中国大姓之一。在当今中国姓氏中居于第32位。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57%。曹姓起源主要有三。一是黄帝的后裔,以赐姓为曹。相传帝颛顼有个玄孙叫陆终,陆终第五子叫安。安曾经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大禹就赐其曹姓,封在曹国,即今河南灵宝市曹水,安被尊为曹姓始祖。安的后人曹挟在周武王时被改封在邾国(今山东邹县一带)。邾国被楚国灭掉后,邾国人有恢复祖姓曹姓的,也有的去邑字旁为朱姓.。二是出自姬姓,以封国为氏。西周初年,周武王的弟弟振铎被封在曹国,建都于陶丘(今山东定陶县西南),后来,姬姓曹国被宋国灭掉,曹君一部分后人便以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三是出自少数民族的曹姓,以国名为姓氏。据《隋书》记载,古之曹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的北方和东北方一带。古代曹国在《北史》、《隋书》、《新唐书》等史书上颇有记载,在历史上,一度是唐王朝的藩地。《新唐书·西域列传》将其称为“昭武
九姓”之一。出于对中士文明的景仰,古曹国中先后有数万人通过新疆南北麓、阿勒泰一线的古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定居之后,就以曹为姓。此外,曹操父亲东汉大司农鸿胪曹嵩,原姓夏侯,过继给曹腾后遂改姓曹,其后代亦称曹氏。曹姓自亡国后,开始向外迁徙。先秦时期,曹氏子孙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等省。秦朝末年,沛(今江苏沛县)人曹参跟从刘邦起义,屡立战功,西汉初年封为平阳侯。曹参子曹窋,爵平阳侯,后徙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北)。东汉后期中常侍曹腾,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因拥立汉桓帝有功而封为费亭侯。养子曹嵩,字巨高,袭其爵位。曹嵩子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州市)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了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后,他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并在统治范围内屯田和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还擅长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抒发了他的政治抱负,也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他的儿子魏文帝曹丕、陈留王曹植在文学上也很有建树,父子三人被称为“建安三曹”,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子曹丕建立曹魏政权后,尊曹操为魏武帝。曹魏政权建国共46年,公元265年为西晋司马氏政权所代。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2:2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730538639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华姓氏漫谈(3).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华姓氏漫谈(3).pdf

标签:河南   后裔   中国   关姓   姓氏   山西   记载   山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