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1.北京人会使用 火,使用打制石器。
2.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位于 流域,半坡居民居住 房屋,种植 等农作物。浙江余杭河姆渡遗址位于 流域,河姆渡居民居住 房屋,种植 等农作物。
3. 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史前社会的传说含有夸张或神话的成分,其中也含着某些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经考古资料证实的为“ ”,未经考古资料证实的为“ ”。
4.炎帝(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又称“ ”)和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等,又称“ ”),两人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 ”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建立者是禹。
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了为了巩固统治(目的),西周实行 。
3.战国时期,在 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其中,最能反映变法性质的措施是 ,影响最为深远的措施是 。这次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秦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骨上的文字称为 ,它是中国汉字的源头。
5.我国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铜器是 。
6.儒家学派的始人是春秋后期鲁国的 ,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一书。该人物的思想主要是 和 两部分,提倡“为政以德”;在教育上,他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7.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推广引发社会变革,社会变革引发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 主张“兼爱”“非攻”,儒家 主张“仁政”,道家 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 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改革。
8. 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它使 成为“天府之国”,它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是 ,建立者是秦始皇 (姓名)。
2.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 ,确立我国两千多年王朝统治的基本体制。在政治上,中央设立三公制(包括协助皇帝处理政事的 、掌管军事的 ;监察百官的 ),地方推行 )。在经济上,把 作为统一的货币;在军事上,修筑 (目的防御 );在思想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 (目的:加强思想控制)。
3.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政治上。颁布 ,巧妙地削弱诸候王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立 ,在地方设立刺史,在思想上采纳 的建议,实行 ,从此 学说被立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这一系列措施使中央集权空前强大,大一统帝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4.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 ,这是今 地区正式隶属中央管辖。
5.从汉朝开始,丝绸之路成为 ,它从 出发,经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到达 。
6. 时期, 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7.东汉时期,张仲景被称为“ ”,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被誉为“ ”,他研制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8.西汉末年, (宗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主张“一切皆苦”、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东汉末年, (宗教)在中国本土产生,宣扬修身养性、炼服丹药,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9.《史记》的作者是汉武帝时期的 ,该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 到 时期的历史。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公元208年,曹操与孙(权)、刘(备)联军进行了 。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三国鼎立:①魏: 年建立,建立者 ;②蜀: 年建立,建立者: ;③吴: 年建立,建立者 。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目的),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措施:迁都 ,实行 政策(包括改穿汉服、 、 ,提倡与汉人通婚);影响:促进 ,加快北魏封建化进程,推动社会发展。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家 最早把圆周率π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书法家 被称为“书圣”,他的作品《兰亭序》被称为“ ”。
是我国的传统历法,又称阴历,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为中国的传统节日。
第五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隋炀帝凿的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抵 ,南至 ,自北向南分为 , , , 四段,成为贯通 的大动脉。
2.唐太宗年号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把 比为知得失一面镜子;他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负起草政令, 负责审核, 负责执行),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大増,被誉为 。
唐朝兴盛的原因:①吸取隋亡的经验教训:②政治开明,任用贤臣,重视吏治,减轻赋税,发展生产,重视民生。
3.唐玄宗统治前期,被誉为 ,它是唐朝最强盛的时期。统治后期年号为“天宝”,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
4. (朝代)创立科举制,强调以 做为选拨官吏的原则,有利于 ,扩大统治基础,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雁塔题名、状元都与该制度有关。)
5.唐太宗时期,高僧 到天竺求取佛经,口述而成《 》;唐玄宗统治时期,高僧 东渡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或:开放性、双向性)
6.唐朝末年,《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
第六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通过“ ”夺取政权,后来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①将统
兵权和调兵权分离,规定禁军定期换防,将地方精锐选入禁军,以控制 ;②在中央设参知政事将相权分解,在地方设知州和通判相互牵制,以强化 ,③地方设转运使,大部分赋税收归中央,以集中 。宋朝时期,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朝廷派文官担任知州管理地方事务,体现出 的特点。
2.1005年北宋和辽订立和议,称为“ ”。1127年,金灭北宋,史称“ ”,同年,赵构建立 。 是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取得了郾城大捷。
3. 时期,我国经济中心开始南移; 时期,我国完成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原因是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表明 流域已成为最重要的粮仓。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
4.北宋前期, 地区出现了“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5.宋朝时期,负责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元朝时期,负责管理农业的机构是 。 完成统一蒙古的大业; 建立元朝并统一全国。
6.元朝忽必烈改制,建立 加中对地方的管理。设立 管辖西藏地区,这标志着西藏
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管辖。 7.元朝时,形成新的民族 。
8.北宋时期, 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宋朝时期,人们发明的指南针(罗盘针)应用于航海,经 人传播到欧洲为 提供了条件。火药,唐末开始运用于军事,宋朝时期广泛运用于军事,传播到欧洲后在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
9.宋代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称为 ,反映了城市中 阶层的欣赏趣味;城市中风行 ,类似于现代的足球运动。
第七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明朝,朱元璋废除 制度,设立 和廷杖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专制统治,清朝 帝设立 ,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明清实行八股取士和 ,严重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2.明清时期,我国积极抗击外来侵略:明中期, 抗击倭寇;清初,郑成功从 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亲征,与俄国进行雅克萨反击战,双方于1868年签订了我国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