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知识框架

更新时间:2023-06-03 01:23:37 阅读: 评论:0

第1课
1、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云南元谋县      流域:长江流域
特点(特征):(1)使用工具(石器)          (2)使用天然火
2、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流域:黄河流域
特点(特征):(1)直立行走  (2)制造工具  (3)天然火  (4)群居      (5)采集果实,猎取动物
3、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    流域:黄河流域
特点(特征):(1)长得和现代人差不多      (2)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3)人工
取火
第2课
原始居民
流域
现金所在地
距今年代
农业
建筑
畜牧业
手工业
半坡居民
黄河
陕西西安
6000年
粟、白菜、芥菜、磨制石器
半地穴式
猪、狗、鸡
纺麻织布、彩陶
河姆渡居民
长江
浙江余姚
7000年
水稻、磨制石器
干栏式
猪、狗、水牛
黑陶
1、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不同
2、造成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建筑不同的因素是:自然环境的差异
3、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包括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
第3课
1、黄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人文始祖
2、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方式,被称为禅让制,比如尧舜禹
第4课
1、夏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70年      都城:阳城    意义:第一个朝代
2、禅让制(尧、舜、禹)→世袭制(禹、启)
  出现的原因:私有制的出现
3、夏朝是我国最早的国家
4、夏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1600年被汤所灭
  原因:桀的暴政,不得民心
5、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商朝又被称为殷朝、殷商
第5课    西周的封邦建国
一、商亡周兴
(1)时间:公元前1046年      (2) 事件:牧野之战/武王伐纣
(3)商朝灭亡,西周建立,定都镐京
(4)商朝灭亡的原因:
  a、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B、周国力的日益强大
二、分封制(重点记忆内容,大题必考)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
2、分封对象:宗室、功臣、先朝贵族贵族(以血缘为基础)
3、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权利:获得土地和人口        义务:朝觐、纳贡、随从作战
4、内容:周天子把宗室、功臣和先朝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诸侯定期朝觐、纳贡、随从作战。诸侯在自己的封土上再往下层层分封,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格局。
5、分封制的作用
改变了夏商时期的松散状态,使西周迅速发展为疆域辽阔、对周边民族影响巨大的国家。
三、礼乐制
目的:维护分封制
第6课    西周的衰微
一、国人暴动
时间:公元前841年    国王:周厉王      国人:平民
原因:社会的发展造成两极分化,使国人与贵族上层的矛盾日益激化。
影响:西周的统治基础被削弱了。
二、分封制的瓦解(重点记忆)
原因:(1).血缘关系日益疏远,联系也就日渐松散。
      (2).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农业进步,诸侯国实力大增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3、西周的灭亡、东周的建立
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 ,申侯联合犬戎族攻破镐京,杀死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
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7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1、甲骨文(商朝)
发现地点:河南安阳小屯村        王懿荣
含义:因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得名,又叫“殷墟卜辞”
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了
2、青铜器(商周时期)
种类:工具、兵器、车马具、礼器(祭祀、宴会、丧葬所用的器具,)
代表:司母戊鼎(商朝)
上面的文字叫做:铭文、金文、钟鼎文
第8课    大国争霸
1、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春秋争霸
争霸的原因 :周王室衰微
争霸的实质:诸侯国为谋取霸权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
春秋首霸:齐桓公(原因: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结果:葵丘会盟,确立中原霸主地位)
争霸影响(评价):1、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消极)    2、促进了各民族间的融合(积极)  3、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积极)
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巍韩
(三家分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第9课    经济结构的变动
1、铁农具牛耕出现的时间:春秋                  2、广泛应用的时间:战国
3、都江堰
时期:战国              国家:秦          地方:四川成都    主持者:李冰父子
作用:让成都成为了“天府之国”,有分洪、灌溉、运输的作用
4、中国商业发展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让统一的呼声更高。
第10课    商鞅变法(大题常考点)
1、变法的目的:富国强兵            2、代表:魏国、楚国、秦国
3、商鞅变法的内容:(大题常考)
(1)奖励耕织、垦荒,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2)奖励军功(贵族最反对)
(3)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
(4)推行县制
(5)统一度量衡
4、作用(大题常考):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国力大增,为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第11课    百家争鸣(大题常考点)
学派
代表
时期
主要思想
儒家
孔子
春秋
1、“仁”(核心)2、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3、最早创立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战国
1、发扬了“仁”的思想2、民贵君轻3、先义后利
道家
老子
春秋
1.自然无为2、辩证法,矛盾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3、“无为”治国
庄子
战国
1、“顺应自然”2、追求精神自由3、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1、严刑重罚2.提倡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以“法”治国3、主张改革
墨家
墨子
战国
1、“非攻”、“兼爱”2、选用贤能的人治理国家3、提倡节俭
第12课    秦朝的统一
一、秦的统一
时间:公元前221年            人物:秦始皇                      都城:咸阳
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国家
二、统一后的巩固措施(大题常考点)
1、政治上:a.君主专制(三公制):皇帝之下设立(1)丞相,负责处理政务.(2)太尉,负责军事.(3)御史大夫, 负责监察百官.      b.中央集权:郡县制
2、经济上:(1)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2)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第13课  秦朝的灭亡
1、秦的灭亡
时间:公元前202年      原因:秦的暴政  秦末两次农民起义:1、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2、项羽刘邦巨鹿之战
2、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公元前202)    结果:刘邦胜
第14课    西汉初立
1、西汉的建立
时间:公元前202    皇帝:刘邦(汉高祖)  都城:长安  措施:“无为而治”    结果: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复苏
2、“文景之治”
1、来由: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2、原因:a、轻徭薄赋  b、减轻徭役    c、提倡节俭    d、以德化民
3、削藩(fan)    藩国:诸侯国
1、背景:郡国并行,诸侯势力膨胀        措施:削藩      结果:没有彻底清除诸侯国势力
第15课  新的大一统
1、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削弱相权:中朝(决策)、外朝(执行)        2、加强监察:司隶校尉(中央)、刺史(地方)
二、推恩令
时间:汉武帝时期
目的: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结果:基本解除了诸侯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3、罢黜(chu)百家,独尊儒术
性质:思想专制    提出者;董仲舒      与春秋战国儒家的不同:a、融合道家、法家思想    b神化皇权
影响:使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
第16课  开拓边疆与对外交流
1、汉匈和战
1、战国:修长城    2、秦:修长城,派兵防守      3、秦末汉初:和亲   
4、汉武帝:卫青、霍去病三次战争,屯田            5、汉元帝:昭君出塞(和亲)     
二、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
时间
目的
结果
作用
第一次
公元前139年
联合西域夹击匈奴
没有达到目的
了解了西域状况
第二次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
建立了与西域的友好关系
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
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
3、丝绸之路        时间:张骞通西域以后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亚、中亚、南亚——大秦(罗马)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第17课  东汉的兴衰
1、“光武中兴”: 时间:公元25年            建立者:刘秀,即光武帝                定都:洛阳
措施: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结果:社会安定、国富民强、史称(“光武中兴”)。
2、东汉后期政局混乱
表现:1、皇帝年幼,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控朝政,政局混乱        2、黄巾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第18课  汉代的科技与文化
时期
成就
人物
东汉
改进造纸术
蔡伦
西汉
《黄帝内经》
东汉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医圣)
东汉
麻沸散、五禽戏
华佗
西汉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
西汉
佛教传入
东汉
道教兴起
第19课  三国鼎立
1、官渡之战  人物:曹操、袁绍      目的:为了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的控制权    结果:曹操胜,基本统一了北方
2、赤壁之战    人物:孙刘联军、曹操    结果:以少胜多,重创曹军
3、三分天下
魏:220年,曹丕,洛阳      蜀:221年,刘备,成都      吴:229年,孙权,建业
影响:北方经济恢复,为以后的统一奠定基础
第20课 北方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从西晋到十六国
1、西晋的建立:265年 ——316年    司马炎    洛阳
2、十六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出现十六个政权
2、北方民族的内迁
1、五胡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从长城以外迁入中原
2、影响:空前的民族交流和交融
3、北魏孝文帝改革(重要)
1、目的:革除旧俗,吸收汉人文化
2、内容:a、政治:改用汉制    b、经济 均田令  c、迁都:迁都洛阳  d、其他:改用汉服、汉姓、说汉话,通婚姻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1:23: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72661763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年级历史知识框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年级历史知识框架.pdf

标签:统一   时期   发展   经济   居民   国家   西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