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知识归纳

更新时间:2023-06-03 00:35:18 阅读: 评论:0

中考历史专题知识归纳
专题1    近代侵华战争、不平等条约
 
时间
不平等条约
影响
重要人物、事件
鸦片战争
1840-1842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林则徐
虎门销烟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割占150多万平方公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甲午中日
战争
1894-1895
《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黄海大战:邓世昌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
《辛丑条约》
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联军攻占北京
抗日战争
1937-1945
 
1945815
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的民族牺牲。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南京大屠杀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近代三大严重危害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内容
《南京条约》:1842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④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1895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辛丑条约》:1901
①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专题2    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
阶级
内容
阶段
人物
评价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军事器物
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 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洪秀全
反抗清朝统治的农民起义
反帝爱国运动
资产阶级
 
 
维新派(改良派):
维新变法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革命派: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孙中山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
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
鲁迅
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一直影响到后来
无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创立共产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武装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结论
?        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担当起领导中国摆脱民族危机、走上富强道路的重任。
?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道路行不通,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和人民的彻底解放
 专题3    改革
古代改革
名称
时间
改革者
主要内容
意义(作用、影响)
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
秦孝公
商鞅
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奖励耕战;
建立县制
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
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孝文帝改革
北魏时期
5世纪)
孝文帝
迁都洛阳。
汉化政策:学汉语;穿汉服;用汉姓;
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
其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
我国改革----改革开放30周年(1978--2008
 
时间
内容
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底
①思想上:否定两个凡是,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政治上停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
③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对内改革
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重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股份制)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的开始──1980年建立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例题:商鞅变法的内容中,能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
A.土地私有B.奖励耕织C.奖励战功D.推行县制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所起作用的理解和区分。
A项承认土地私有,保证了新兴地主的地位;B项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项加强了军队的战斗力,D项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后世政治制度影响最深远
专题4    边疆问题
西藏问题
 
主要事件及影响
唐朝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友好关系。合同为一家
元朝
设置机构管理,西藏成为元朝正式行政区
清朝
确立册封达赖和班禅制度(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册封另一位佛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新中国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
60年代初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反对藏独,反对分裂
新疆问题
 
主要事件及影响
西汉
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
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军事机构
清朝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军队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管辖。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新中国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
台湾问题
 
主要事件及影响
三国时
台湾吴国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元朝
元朝政府加强了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清朝
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民国
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新中国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对台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987年台湾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38年隔绝状态被打破;
九二共识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八项主张。(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解决台湾问题的主要障碍 :美国支持台湾、干涉中国内政以及对台军售;台湾分裂势力。
 
专题5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重要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地点
内容
历史作用
中共一大
1921年上海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遵义会议
 
1935年遵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1届三中
全会
 
1978年北京
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会建设
史上的伟大转折。
 
专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成立
筹备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9月在北平召开。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平并改为北京;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标志
开国大典1949101
意义
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斗争。
巩固
军事上
追剿国民党残余,解放全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19515月,标志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抗美援朝
1950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的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土地改革
开始于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
 专题中美关系(中美建交30周年)
 
近代
从鸦片战争开始追随英法侵略中国;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抗战时期:中美合作抗战,美从军事、经济等方面援助中国;
内战时期:扶蒋反共,控制中国
建国初期
1950年派遣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阻挠我国对台湾的解放。
政治孤立、经济封锁,走向对抗。
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签订上海公报,结束了20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建立起正式外交关系。(2009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只同台湾保持文化、商务和非官方的关系。
 
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焦点。中美之间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美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
中美双方在人权、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着分歧。
 专题8 中日关系
古代
唐朝:日本派遣遣唐使;鉴真东渡
明朝:戚继光抗倭
近代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北京大肆抢劫,并获得大量赔款;
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夺取了山东和青岛,取得了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三四十年代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1931.9.18)开始局部侵华,霸占东三省,并建立伪满洲国,实行殖民统治
                    七七事变(1937.7.7)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
现代
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正常化
 
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
在台湾问题上,公开把自己的利益范围,划到包括台湾在内的周边地区。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与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相配合,影响到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确立,日本要求在政治、军事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专题9 经济危机 
时间、爆发地
1929—1933 美国
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影响
一是人民群众深受其害;
二是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三是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四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虽然都是国家干预,但具体措施不一样:美国采用新政和改革的方法;德国采取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的方法。
罗斯福新政
新政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国家工业复兴法》)
成效(影响、意义、作用):
①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专题10 经济全球化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0:35: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7237181903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考历史专题知识归纳.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考历史专题知识归纳.pdf

标签:中国   台湾   经济   制度   国家   日本   人民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