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谋人:距今170万年,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最早的古人类
2. 北京人:70万年-20万年,学会使用火并保存火,模样与现代人相似
3. 山顶洞人:距今3万年,人工取火,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爱美意识
4. 河姆渡人:生活在七八千年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干栏式建筑 木结构水井,种植水稻,饲养家畜,运用雕刻技术,制作陶器玉器和骨哨,懂得使用天然漆;猪纹陶钵。
5. 半坡居民:距今6000年的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种植粟饲养家畜,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 制作彩陶,会纺织;人面鱼纹彩陶盆
6. 阪泉之战:黄帝炎帝,黄帝胜,炎帝归顺黄帝;涿鹿之战:炎黄联盟蚩尤,炎黄联盟胜,演变华夏族
7. 炎帝:陕西渭河流域,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8. 黄帝:名轩辕,建造宫室以避寒署,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
9. 仓颉造字 伶伦制作音律 嫘祖缫丝
10. 禅让制:尧舜禹 禅让给有贤德的人 大禹治水,消除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
11. 禹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是我国第一个王朝。禹传位启,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最后一个是桀
12. 商汤灭夏,公元前1600,建商,定都亳。盘庚迁都到殷;最后一代君王纣不得民心。
13. 公元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武王灭商,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14. 分封制:
(1)目的:稳定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内容: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4)诸侯权利和义务:具有较大独立性,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调兵
(5)意义:加强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15. 周厉王统治期间,引起“国人暴动”,周朝由盛转衰。
16. 青铜器: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利簋: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记载牧野之战;
17. 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我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最早的有文字记载从商朝开始
18. 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
(1)农业: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深耕细作,经济发展;
(2)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冶铁业得到发展
(3)商业:出现商品交换,使用金属货币;
19. 诸侯争霸:
(1)原因: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影响: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但又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代表:齐桓公率先称霸,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0. 商鞅变法:
(1)根本原因: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目的: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2)内容:政治上:确立县制,国君派官吏治理,加强了对地方的官吏;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鼓励耕织,生产布帛粮食多的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意义:提高了秦国的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掀起了争先改革的狂潮。
21. 成都岷江都江堰,战国时期秦修建;防洪灌溉能水运,李冰父子永流传;
22. 百家争鸣原因: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为学术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3. 代表:儒家:春秋孔子--强调“仁”和“克己复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战国孟子---“仁政”;“民贵、君轻”(民本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准则;道家:春秋老子---辩证法思想;崇尚“自然”,主张“无为而治;正反好坏两方面;战国庄子---主张做人应该顺其自然;法家:战国韩非子---法与时移;中央集权;以法治国;墨家:战国墨子---“兼爱”、“非攻”、崇尚节俭 兵家:孙子--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4. 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5. 秦始皇加强统治的措施:
(1)加强中央集权:中央上确立皇帝制,皇帝之下设丞相掌管行政,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世袭政治。
(2)巩固统一:统一文字,小篆作为通用文字,有利于政令在全国的推行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改变了币制混乱的局面,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交流;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的发展;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度,修建道路,使秦朝陆路交通四通八达。修建灵渠,修建长城,北击匈奴。
26.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原因:秦的暴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的统治,鼓舞了更多的农民起义。
27. 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定都长安,汉高祖刘邦;建国初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28.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文帝以节俭著称。
29.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措施:
(1)实行“推恩令”,削弱了地方的势力,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加强了文化控制
(3)实行盐铁专卖,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4)北击匈奴,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沉重打击了匈奴。
30. 东汉建立: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在位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东汉中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31. 黄巾起义:184年,张角面对东汉的黑暗统治,掀起了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
32.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受汉武帝所托出使西域;第一次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第二次加强文化交流;意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相互了解和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