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知识精编
学生背诵版
第一单元 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一、基础知识
1.我国主要朝代概览:
夏(BC2070,禹)——商(BC1600,汤)——
西周(BC1046,周武王,镐)——
东周(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秦(BC221,嬴政,咸阳)——
西汉(BC202,刘邦,长安)——
东汉(25,刘秀,洛阳)——
三国(魏(220,曹丕)、蜀(221,刘备)、吴(222,孙权))——两晋(西晋(266,司马炎)、东晋(317,司马睿))南北朝——
隋(581,杨坚,长安)——
唐(618,李渊,长安)——五代十国——
宋(北宋,960,赵匡胤,东京(河南开封);南宋,1127年,赵构,临安(杭州))辽(耶律阿保机,契丹族)夏(元昊,党项族)金(阿骨打,女真族)蒙古国(铁木真,蒙古族)——元(1271,忽必烈,大都)——明——清
2.埃及国王又称“法老”“太阳神之子”。
3.古巴比伦国王自称“巴比伦之王”“世界四方之王”。
4.古印度最早种植棉花。
5.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期,佛教得到很大发展。
6.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7.
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尧 舜 禹(禅让)。禹 启(世袭)。 8.我国有文字可考的王朝始于:商朝。
9.周朝用来维持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有: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10.分封制对象是:亲属、功臣。
11.根据血缘关系决定继承权的制度是:宗法制。
1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13.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他任管仲为相。
14.春秋五霸中必有的三个:①齐桓公;②晋文公;③楚庄王(另两个是④秦穆公,⑤宋襄公;或者④吴王阖闾,⑤越王勾践)
15.战国七雄是(按东南西北到中央):齐、楚、秦、燕、赵、魏、韩。(书P14图1-21)
16.春秋时期,各国为了称霸诸侯,战国时期,各国为了统一天下。
17.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化之根。
18.“法西斯”是象征权力和威信的束棒。
19.公元前27年,屋大维独揽大权,罗马进入帝国时代。
20.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有: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帝国;2世纪,罗马帝国;8世纪,阿拉伯帝国。
21.当时,地中海成为“罗马人的小澡盆”。
22.建筑:古希腊——帕特农神庙;古罗马——凯旋门、古罗马竞技场。
23.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
二、大问题
1.四大文明古国比较(书P28)
文明古国 | 发源地 | 文明产生时间 | 城市 | 主要成就 | 共同点 |
古埃及 | 尼罗河流域 | 公元前3500年 | 孟斐斯; 底比斯 | ①象形文字;②太阳历(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生产规律);③金字塔、狮身人面像;④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面积;π=3.16;⑤崇拜阿蒙神;⑥医学:解剖学、尸体防腐技术、分科治病。 | ①地处温带,邻近大河流域; ②气候湿润、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③有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产; ④适宜人类居住、满足人类生存需要。 说明:早期人类对自然环境依赖性比较强。 |
古巴比伦 | 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 乌尔城 | ①楔形文字;②太阴历;③星期制度;④空中花园 |
古印度 | 印度河、 恒河流域 | 公元前2500年 |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 ①发明阿拉伯数字(0-9);②发明通用计数法;③创立佛教 |
古中国 | 黄河、长江流域 | 公元前2070年 | 二里头 | ①甲骨文;②青铜文化:司母戊鼎。 |
| | | | | |
2.印度种姓制度(书P7)
地位 | 等级 | 名称 | 代表阶层 | 职责、义务 | 规定 |
统治 阶级 | 一 | 婆罗门 | 祭司、贵族 | 掌宗教祭祀大权 | ①不同等级不能通婚 ②下一等级的人不能从事上一等级职业 |
二 | 刹帝利 | 国王、武士、官吏 | 掌行政大权 |
被统治阶级 | 三 | 吠舍 |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 供养前两个种姓 |
四 | 首陀罗 | 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者 | 没有任何权利 |
| | | | | |
3.《汉谟拉比法典》
目的: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秩序。
地位: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步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概况: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当时的社会情况。
性质(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诸子百家:
学派 | 代表人物(未注明是战国时期人) | 思想或主张 |
儒家 | 孔子(春秋) | “仁”;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 |
孟子 | “仁政”;“民贵”“君轻” |
道家 | 老子(春秋);庄子 | “无为”,顺应自然 |
墨家 | 墨子 | “兼爱”“非攻” |
法家 | 韩非子 | 法治,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依法治国 |
兵家 | 孙子(春秋)、孙膑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 | |
5.商鞅变法
(1)概况: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2)内容:①废除土地国有,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农耕;③奖励军功;④建立县制。
(3)作用:①增强了秦国经济、军事实力;②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4)性质: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政治改革。
第二单元 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一、基础知识
1.欧洲封建社会又称为中世纪。
2.800年,查理曼帝国诞生。
3.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法兰西(法国)、德意志(德国)、意大利。此外,还有另外
一个重要封建国家英吉利(英国)。
4.丕平献土,为教皇国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5.基督教是中古西欧占统治地位的思想。
6.封建庄园的经济特点:自给自足。
7.11世纪起,西欧新兴城市中,巴黎、伦敦成为政治、经济、文化、贸易中心。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对外贸易繁荣,佛罗伦萨则以手工业著名。
8.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是《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9.阿拉伯文化特点:先进性、包容性。
10.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继承人称为“哈里发”。
11.日本“大化改新”(孝德天皇)
内容:(1)政治上: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2)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原来被贵族控制的农民转为国家公民。
(3)律 令:编订第一部律令法典。
意义:日本成为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二、大问题
1.雅典民主制
①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民主制达到极盛。
②机构: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决定国家内政外交大事)
五百人议事会(处理日常事务)
陪审法庭(最高司法机构)
陶片放逐法(防止破坏民主制度)
积极方面:使公民享受更多的政治权利。 ③评 价
(两重性) 消极方面:a.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
b.占人口大多数的奴隶、妇女、外国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2.雅典、斯巴达比较(书P18图1-24)
希腊城邦 | 经济特点 | 政治特点 | 差异原因 |
雅典 | 以对外贸易和商业为主,工商业发达 | 民主制度 | ①雅典是沿海城邦,适合发展海上贸易。 ②斯巴达是内陆城邦,相对闭塞。 |
斯巴达 | 以农业为主 | 军事独裁 |
| | | |
3.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贡献(为什么古希腊、古罗马是西方文化之根或源头?)
①“哲学”一词来自古希腊语;
②许多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成为西方近代科学源头;
③罗马人的《十二铜表法》是欧洲法学渊源;
④建筑结构、风格(拱券式、柱廊式)成为西方建筑典范;
⑤古希腊希罗多德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著有《历史》;
⑥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故乡;
⑦古希腊《荷马史诗》是欧洲最早一部史诗。
4.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贡献(桥梁作用)
①阿拉伯文化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②阿拉伯人把古希腊、古罗马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然后传到世界各地。
③它也把中国等东方国家的一些文化,如中国四大发明和印度数字符号传到欧洲。
5.三大宗教比较
名称 | 创立时间 | 创始人 | 创立地点 | 经典 | 建筑 | 教义 |
基督教 | 公元1世纪 | 耶稣 | 巴勒斯坦地区 | 《圣经》 | 天主教堂 | |
佛教 | 公元前6世纪 | 乔达摩·悉达多 | 古印度 | | 印度佛塔 中国寺庙 | 宣扬“众生平等”。认为生老病死源于人有欲望,要消灭欲望,达到“极乐世界”。 |
伊斯兰教 | 公元7世纪 | 穆罕默德 | 麦加 | 《古兰经》 | 清真寺 | 只信奉唯一的真主“安拉” |
| | | | | | |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一、基础知识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2.我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
3.秦朝采用法家学说治理国家。
4.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七国之乱”发生在汉景帝时期。
6.汉高祖将田租定为:十五税一;汉景帝为:三十税一。
7.西汉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在汉武帝时期;唐朝最鼎盛时期在唐玄宗前期。
8.隋朝创立两个制度: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9.三省是: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管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10.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安史之乱。
11.几个盛世:①文景之治(西汉,文帝、景帝);②光武中兴(东汉,汉光武帝);
③贞观之治(唐太宗);④贞观遗风(武则天);⑤开元盛世(唐玄宗)
12.从分裂到统一的几个朝代:①(春秋战国)秦;②(三国)西晋;③(南北朝)隋;
④(宋夏辽金)元
13.《史记》,西汉,司马迁,记载“黄帝—汉武帝时期”,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4.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15.4世纪以后,纸取代简帛,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16.秦汉时期数学名著:《周髀算经》(勾股定理);《九章算术》。
17.西汉《黄帝内经》,最早记述人体解剖和血液循环情况。
18.东汉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
华 佗:擅长针炙和外科手术;麻沸散;五禽戏。
19.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东汉末年,道教创立(尊老子为教主,经典是《道德经》)
二、大问题
1.秦朝巩固统一措施
(1)政治上:①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②自称“始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对皇帝直接负责。
③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2)经济上:①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②统一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交通上:大修驰道,统一车轨。
(6)军事上:①北击匈奴,修长城;②南统越族,开灵渠(沟通长江、珠江)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政 治 上:①颁布“推恩令”;
②建立刺史制度,设司隶校尉,加强对官员监督。
(2)经 济 上:由中央统一铸造货币,经营盐铁生产和销售。
(3)思想文化:①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官学。
(4)开疆拓土:
①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②派张骞出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