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中国古代史上册知识提纲

更新时间:2023-06-03 00:21:57 阅读: 评论:0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 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过群居生活。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第二课 原始农耕生活
1、 半坡居民的生活: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半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使用磨制石器;农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饲养家畜;能制造彩陶,会纺织、制衣。
2、 河姆渡人的生活: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河姆渡人住在干栏式房屋内,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饲养家畜;会制作陶器,打造木结构水井。
第三课 华夏之祖
1、 涿鹿一战,炎黄大战蚩尤。从此,炎黄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 黄帝——“人文初祖”,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衣食住行奠定基础。其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属下仓颉造字。
3、 炎帝,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神农氏)。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使人们互通有无。
4、 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简朴,舜宽厚待人,禹治水有功,这种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1、 为维护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有三类,王室子弟、开国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拱卫边疆和随从作战。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范围,加强了西周的统治。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1、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和秦穆公。
2、 齐桓公首霸中原:鱼盐之利,经济富庶;任用管仲为相,改革生产;“尊王攘夷”。齐国国富兵强,于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 晋文公励精图治,晋楚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余年后,楚庄王打败晋军,成为中原霸主。
4、 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5、 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田氏伐齐,建立田氏齐国。形成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6、 魏齐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计),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
7、 战国末期,秦国不断战争兼并东方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赵军大败。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1、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春秋末年,已经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
2、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是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3、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而使用和推广,生产关系发生改变(封建地主和农民),到了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先后在各国开展变法。
4、 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支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调整生产关系的措施);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工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结果: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5、 启示:国家要适应历史发展潮流,适时改变国家的政策,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有创新精神;改革者要无所畏惧。
6、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阶级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我国的封建社会形成了。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 甲骨文: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2、 春秋晚期的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实行仁政)。孔子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提出“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育主张。其弟子整理《论语》一书记载了他的言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孟子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不过分不捞鱼鳖,按时令进山伐树。提出性善论君轻民贵思想。另一位代表人物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性恶论和君舟民水。
3、 孔子晚年编成《春秋》一书,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4、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易、长短,认为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战国时期代表庄子,提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5、 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6、 法家代表人物,战国末期的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提倡法治,主张严刑峻法,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法家代表还有李悝、商鞅等。
7、 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后代战国时期的孙膑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孙子兵法》。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1、 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 为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政治上,皇帝制度(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经济上,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又有隶书);思想上,焚书坑儒(留下医药、占卜、种植的书),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军事上,反击匈奴(蒙恬),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发南疆。
3、 秦统一的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将中国历史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4、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 汉武帝雄才大略,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汉武帝不费一兵,不损寸
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2、 意义: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出现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张骞通西域(凿空):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张骞从长安出发,越过河西走廊去西域,认识了不少国家;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访问各国,友好往来。
2、 货物往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天马、汉血马等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植物、乐器、歌舞等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等传入西域。
3、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汉元帝时期),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丝绸之路:汉朝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
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汉武帝之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最远抵达斯里兰卡。
5、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密切了汉族和沿途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第十六课 秦汉文化(一)
1、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
2、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即“蔡侯纸”。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 汉武帝时期,司马迁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第十八课 三国鼎立
1、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公元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
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公元229年,吴王孙权称帝,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第十九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原因:北人南下,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原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南方较为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2、 秦汉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在北方。东汉末年,北方社会动荡不安,南方比较安定,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口开始南迁。西晋后期,匈奴等族纷纷起兵,北方民众纷纷南下形成南迁浪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3、 启示: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 北魏孝文帝改革:494年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该穿汉服、学说汉话、改汉姓、和汉人通婚)。影响: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巩固了北魏的统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 启示: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强国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0:2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7229171882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代史上册知识提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代史上册知识提纲.pdf

标签:经济   发展   国家   西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