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洛神水赋的成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06-03 00:09:38 阅读: 评论:0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立足社会实践,把优秀传统
文化与现代潮流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人时代精神;善于运用科学技术,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推动内容创新的同时,转变思路,推动传播手段、方式的创新。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这背后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又有科技和运镜的完美结合,更离不开演员水下26小时的敬业拍摄。唯有美的形式才能征服观众的感官,进而打动其内心。
舞蹈《洛神水赋》中,衣袂飘飞的洛神蹁跹起舞,或沉潜或飞升,或柔婉或刚劲,碧波荡漾之中,曹植笔下“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的神女宛若重生,以至于网友惊呼:“看到神仙了!”民乐演奏《兰陵王入阵曲》以粗犷雄浑的鼓声与慷慨悲凉的琵琶声相互和鸣,抒发驰骋沙场的英雄豪情与思亲念远的人伦亲情,刚柔并济,震撼着观众的耳膜,也触动了观众的情肠。
舞蹈《丽人行》从屏风上的一幅幅仕女图中,幻化出一群盛装的唐朝女子,她们奇丽的妆容、曼妙的舞姿,配上由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的富丽宫室,重现了来自大唐的“中国式性感”和盛世风华。 
凭的是底蕴之深。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过节不仅意味着团聚、旅游、休整,也意味着重温久远的传统,追寻文化的根脉。《端午奇妙游》就根植于传统文化之中。首先,这个“网剧”的故事时间被设定为端午节,观众跟随唐小妹的脚步,领略了绵延千年的端午习俗和风情。《龙舟祭》中气势磅礴的男性群舞,融合杂技、武术和击鼓,描绘了龙舟祭祀的肃穆和龙舟竞渡的热烈,表达对屈原的追思和传承华夏文明的期望。挂艾叶、佩香囊、吃粽子等习俗,装点着唐小妹游览街市的画面。其次,借助4位唐小妹不同的身份设定和游历行程,多种传统文化在历史长廊中一一呈现。
《医圣传人》传播中医文化,《丽人行》是对李白《清平调》的视觉再现。《唐印》中的舞者化身木偶,惟妙惟肖地演绎了傀儡戏的机巧与精妙。《兰陵王入阵曲》以琵琶与大鼓奏出唐代歌舞戏的遗响,追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又以白居易的诗来烘托主人公“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的思念与忧伤。《洛神水赋》中的河神宓妃,则历来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来源和情感寄托。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新颖的创意、绝美的形式、深厚的底蕴,火了《唐宫夜宴》,又火了《端午奇妙游》。中国风节目“出圈”的背后,是创作者满足当代观众审美需求的诚意和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敬意。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审美。立足本土,紧跟时代,善待传统,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记忆,应当成为综艺节目创作的一种风向。
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堪称惊艳,唯美演绎了《洛神赋》的神韵,令人心醉。舞蹈充分利用了电视载体的优势,通过剪辑和特效合成一部美妙绝伦的舞蹈作品。由于是在水下表演,舞蹈演员正常情况下一次在水下只能待50秒到1分钟,只能拍摄一个镜头,所以舞者和工作人员在水里共泡了26小时才拍摄完成。无论从拍摄难度还是表演难度来说,它都是极高水平的作品。
此次作品“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传播效果,也恰好体现了当下传统文化资源转换较难、有关传统文化的优秀文艺作品的稀缺,以及大多数优秀传统文化作品难以有效传播等问题。中华上下五千年所积攒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多如天上繁星,但真正能在新时代依然流行的还是少数。当代年轻人们成长于快节奏时代,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能力强,相比较而言,传统文化难以因其传统的方式和慢节奏吸引年轻一代。渐渐的,传统文化作品成了“风干牛
肉”,虽然飘香四溢,但是有些“生硬难嚼”,部分创作者对其“制作方法”懵懵懂懂,更不想大费周章地去细细制作,受众拿到了“嚼得腮帮子疼”,还没品出香味就已经咽下。
很明显,这样的传播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表面,他们能鉴定古风和现代风的区别,至于其文化内涵,却说不出个所以然。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化创新一直以来都是老生常态的话题,传统文化的创新更是其中难攻的碉堡。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传播好,弘扬好,才能让年轻人更好地跟上文化自信的脚步,让中国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因此,传统文化的创新不能只停留在其内容和审美的传播上,更需要从中汲取其蕴含的深厚内涵进行创作,结合新时代的特色和热点,活用创新形式,活化历史,讲好中国故事,打造时代精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火了,节目《洛神水赋》像是一捧传统文化的活水,砯的一声,在青年网民心中溅起了点点水花。自此,中国又多了一台国民级舞蹈,像它的前作《唐宫夜宴》,也像年岁更久些的《雀之灵》《千手观音》。有所不同的是,《唐宫夜宴》和《洛神水赋》离开了杨丽萍、邰丽华等舞蹈家的光环,仍然凭借着寄寓其中的文化精魂而具备相当的影响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如果说,传统文化的再造有密钥的话,这把钥匙就藏在《洛神水赋》和《唐宫夜宴》展示出的舞姿、韵律和视觉效果中。尝试着将两台舞蹈中的“文化密码”一一拆解开来,那就是:技术为先、IP为用、艺术为体、文化为魂。 
新技术环境下的青年人正在同步推进着彼此依存但互有特色的两场“新文化运动”:一场以互联网“新文化”为主体,二次元、饭圈、共享、网红、萌等等网络文化众声喧哗;一场以“新”文化为旗帜,神话、典籍、诗词、汉服、礼仪等等传统文化重绽新芽。 
新技术是传统文化再造的驱动力量,与各色技术相结合继而收获新生命是传统文化不可错失的机遇。不只是河南卫视推出的两台舞蹈,央视制作的《典籍里的中国》《中国诗词大会》,共青团和哔哩哔哩联合发起的“中国华服日”都是拥抱新技术的典例,精良的服化道、高水准的摄影和后期、全媒体的呈现、多平台的推广一道构筑了“新传统文化”参与度、收视率和关注量的神话。长期沉睡的传统文化能够享有如此这般的影响力,哪怕在十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并不容易引人注意的是,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也被冠以“唐宫夜宴前传”,这直接反映了创作团队想要打造文化IP的愿望。事实上,传统文化再造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其本
身的庞杂。 
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文化形式、种类是难以尽数的,即便是“优秀传统文化”又何尝不让国人目炫。哪些传统文化具备再创造的价值?答案是,具有被开发为IP潜质的文化。画作如《唐宫夜宴图》、文章如《洛神赋》可以再创造。富有生命力的“新传统文化”必然具有被大众分享或消费的可能,早在邓丽君演唱《水调歌头》《几多愁》时,这一原则就已经显出端倪。今天,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推出的文创产品屡出爆款,以“白蛇”“哪吒”“齐天大圣”等为主人公的电影频上银幕正是传统文化IP化的最好体现。 
必须承认,即便明确了IP化的方向,传统文化也必须寻找到适合的艺术形式作为载体,一种传统文化必然有其特定的表达方式,但“特定”不是一成不变,要是河南卫视在“端午奇妙游”上请专人来朗诵《洛神赋》,恐怕不会获得《洛神水赋》这样广泛的影响力。转变并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艺术叙事是再造的刚需。 
当然,一切对传统文化的再造都不能背离文化的精魂,所有的创造都要建立在继承的前提下。“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是一种平衡,平衡传统与时代,平衡历史与青年,平衡理念与手段。相较于时代感极强的“新传统文化”形式,其背后恒常不变的文化才是真正的生命之
源。没有千年不易的中华审美,《洛神水赋》的柔美、灵动、轻盈、淡雅不会引起当代青年的共鸣。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00:09: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72217821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洛神水赋的成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启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洛神水赋的成功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启示.pdf

标签:文化   传统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801℃幽默笑话段子
  • 795℃恋爱说说
  • 782℃五儿孝母
  • 748℃陈大惠老师
  • 424℃银行印鉴卡
  • 411℃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70℃联想思维
  • 357℃分门别类
  • 353℃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