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鉴赏+专项练习(原卷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知识点汇总
高频考点1:材料内容概括
概括归纳是阅读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而作为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概括,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阅读材料的多样性,可能是碎片化的材料,也可能是图片、表格等。所以,它在概括归纳时表现出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中考常考内容主要有:(1)对某一知识点的内容进行概括提取。(2)对某一板块的内容进行归纳提炼。(3)对几个板块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4)对某一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归纳。
【解题秘籍】(1)直接提取法。按照答题要求,从阅读材料中直接提取相关词句进行回答。提取的词句要能够概括相关的内容,或者表现出人物的态度或特点,事物的属性等。(2)归纳提炼法。有些内容散见于多则材料中,可以分别提炼,然后组合成句。(3)连缀成句法。运用材料中的词句,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归纳形成答案。(4)意思概括法。围绕答题要求,搜集信息,把主要意思进行归纳概括,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注意事项】解答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高频考点2:品读重要词句
非连续性文本中,选取的阅读材料,也有-些需要理解的词句,命题者通过命题来考查考生根据语境进行分析、理解重要词句含义的能力,以及品读、分析重要词句在文中表达作用及效果的能力。
中考常考内容主要有:(1)对词语进行辨析比较,判断其运用的准确性。(2)理解词句表达的意思(3)分析词句表达的作用。
【解题秘籍】(1)词义辨析法。根据词义比较辨析,确定选择对象。(2)语境理解法。
根据语言环境,理解它们在特定语境中表达的重思,(3)比较分析法。通过删去后的表达效果进行比较,理解词句的表达作用。
高频考点3:信息印证判断
信息判断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或印证,能够识别与区分其中的正误,在印证中作出正确的选择等。常见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判断题。
中考常考内容主要有:(1)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分析。(2)对不同板块内容的整合分析与判断。(3)对材料中的细部进行搜集处理。
【解题秘籍】(1)材料与选择项对照法。把阅读材料与选择项进行对照,判断它们的正误。(2)材料整合处理法。对板块材料进行整合与理解,印证选择或判断的正误。(3)关注细节法。对材料中的细微未节进行关注,特别是容易忽略的细部。
高频考点4:图表数据解读
解读的对象主要有数据图表,示意图、图片、漫画等。
中考常考内容主要有:(1)分析数据表格,获得结论。(2)解说示意图的内容。(3)揭示漫画的含义。
【解题秘籍】(1)数据解读法。根据阅读主题,理解数据表达的内容及其与主题的关系。(2)说明示意图。对图片或示意图等,要有顺序的解读出它表达的内容。(3)揭示寓意法。对漫画等,要揭示它的深层含义透过画面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蕴。
【注意事项】阅读时要先弄清楚这是一个什么图表,要表达什么内容或传速什么信息,解读时质要从整体着眼,从主体上去观察发现,又要从细部去观察,如附注的图例、漫画中的文字等。有时候这些细部的内容也是答题的关键。
高频考点5:分析探究
分析探究类试题大多是出示一则或多则材料,要求考生从提供的材料中去探究规律、并用文字写出探究的结果。题目提供的材料或文字,或图画,或表格等。
【解题秘籍】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认真观察图表,弄清题干中的相关信息,然后就材料或图表中的相关
信息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高频考点6:推断推理
推断推理能力,是对学生在阅读材料之后判断正误、推究原因、得出结论的考查。这类题目考查形式一般为:一类是据材料推断原因的简答题,一类对判断文意正误的选择题。
【解题秘籍】通读原文,了解文章大意,即了解说明或叙述的对象,各段落之间的联系,作者的见解及相关材料。
应做到:一找:找到与选项中句子所说内容符合的段落(材料)。二比:比较分析选项句子和文中原句,并准确整合信息,做出合理的推论。三结论:最后根据比对结果,找到符合或不符合的理由,即可下结论。
高频考点7:感悟启示
“感悟启示”即围绕主旨谈感悟,联系生活谈启示。这也是阅读的常见考题,主要形式有:
对描写对象、人物情感的感受;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解题秘籍】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
【注意事项】(1)围绕主题,要正确读懂语段。(2)观点要明确,不可模棱两可;理由要充分,要言之有理;正确达观,所表达的观点要正确、向上。(3)联系生活,感受评价不是空谈,有凭有据。
二、专项练习
同学们在参加杭州一年一度的西湖汉服文化节时,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关于汉服的大数据
注:饼状图右侧文字是按照百分比由高到低排列,“保留基本的形制就可以”占比最高。
【材料二】
汉服为何如此火爆?
①2017年国务院宣布要全面复兴传统文化,近几年,国家也在不断加大传统文化推行力度。无论是汉服热还是国学热,都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汉民族的复兴。
②现代汉服经过改良,有大量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款式,如上衣下裤,可以做到与现代常服同样清爽、简便又不失传统韵味,更加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及需求。
③随着古装热播剧、古风网游的盛行,穿汉服在年轻人中渐成风潮。不少网红穿着汉服拍短视频、直播,在抖音、B站等平台的推波助澜下,汉服这个“小众爱好”正急速膨胀,吸引追求个性化的年轻群体跟风模仿。
④网络上,汉服爱好者互称“同袍”或者“袍子”。“同袍”一词,意为挚友,来自《诗经·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他们大都喜欢传统文化,并且主张用汉服来作为他们最为重要的群体认同的符号。他们还展开了各类具体实践,如“汉服文化节”“带着汉服去旅行”等活动,促使汉服文化日益形成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⑤随着汉服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和喜爱,汉服制衣业及周边产业链也在近几年内迅速崛起,
带来了不少商机。预计2021年中国汉服市场销售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材料三】
关于汉服的议案
2021年3月7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湘绣非遗传承人成新湘提交《关于设立国家“汉服日”的建议》议案。成新湘认为,中国的汉服作为中国民族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因它引起的“汉服文化复兴运动”是当代文化全球化背景下,汉族的文化溯源之旅,最终目的是为了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为此,成新湘建议:拟定每年三月初三定为中国汉服日,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诞辰,也是古代节日上巳。
(摘自《中国新闻报》)
1.根据【材料一】的图表提炼观点。
2.根据【材料二】整理出“汉服火爆的原因”。
3.杭州潮生活微信公众号对于设立“汉服日”进行了意见征集。有人说好,有利于传承传统
文化,有人说没必要,请问你怎么看?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论证自己的观点,至少运用一种论证方法。
【材料一】
在地球上空正在运行的有两个空间站,一个是国际空间站,另一个则是中国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规模大约有423吨,由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等16个国家联合建造。中国空间站虽然在总体规模上不及国际空间站,但由我国自主建造,实现了产品全部国产化,部组件全部国产化,原材料全部国产化,关键核心元器件100%自主可控。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超时间服役的国际空间站或将在2024年停用。未来几年,中国的空间站很有可能会成为人类唯一在太空运行的空间站。许多网友表示十分看好中国的空间站项目,同时也很关心在完工后是否会有外国航天员进驻中国空间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