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高校中的汉服热现象分析
作者:田秘 焦波涛 刘文玲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8年第04期
内容摘要:自2003年以来,汉服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并在全国各高校掀起了汉服热。汉服,是对中国古代汉族传统服饰的总称。它作为一种遗传已久的传统文化符号,其消失和再现代表了我国文化价值观念的重新塑造。自了解汉服及其文化意蕴以来,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知识阶层的中坚力量,在高校中逐渐掀起“汉服复兴运动”,形成一股“汉服热”的潮流。本文主要从汉服及其文化意蕴、当代大学生对汉服的态度、汉服复兴运动几方面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汉服 形制 传统文化 高校汉服热 汉服复兴运动
本文主要研究高校中的汉服热现象。以大学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因为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深远,对于新生事物也接收的较快,因此他们是汉服运动和复兴的主流。此外,当代大学生,具有传承中国文化的自觉和刻奇的心理。他们将汉服作为一种与时装不同的服饰,并着以环佩琅玕,以示自己和他人的区别。他们作为汉服的接受者和传承者,一方面扮演着受众的角色,另一方面则作为主流,吸引着源源不断的
汉服爱好者们,将汉服传承下去。
一.汉服的定义及其文化意蕴
到目前为止,中国文化界对于汉服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而标准的定义,它的服制体系也并不完备,对于古代汉服和现代汉服的界限不甚清晰,汉服体系具体包括哪些形制也并不清楚。总的来说,汉服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也叫华服和国服。它主要是指黄帝时期到清以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带有明显汉民族文化风格的服装。譬如春秋时期的胡服,秦的直裾和曲裾,汉朝的深衣、襦裙,魏晋南北朝的宽袖飘逸的服饰,唐朝的襦裙,隋唐的圆领衫,明代的袄裙。[1]总体而言,汉服有两个主要的服制体系,一是上衣下裳制,二是深衣制。[2]
现代汉服中的魏晋风服饰“冠小而衣裳博大”,(《晋书·五行志》)代表着魏晋名士的风流倜傥,虽源于深衣,并不能代表汉服厚重的文化意蕴,只是汉服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而深衣作为贯穿整个服饰史的一种服制,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因此我们主要以深衣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