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2023-06-02 23:58:26 阅读: 评论:0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古代史(史七年
一、元谋人
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 )河姆渡遗址:
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炎帝和黄帝是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考试说明:国家的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五、夏朝建立的史实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六、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七、西周分封制
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由诸侯管理当地的事务。分封制规定了受封者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因此,他们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各诸侯国保持密切联系,共同抵御“蛮”、“夷”、“戎”、“狄”等。
分封制的作用: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林立的状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西周的影响不断扩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八、商鞅变法
1.主要内容;战国时期的改革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整体内容: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做奴隶。奖励军功;立了军功的人,按照功劳的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承认土地私有,用法令的形式保护土地私有制;推行县制,把乡、邑、聚合并成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由国君任命;统一度量衡,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2.历史作用或影响:经过变法,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说明:统一国家的建立]
九、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吴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十、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十一、丝绸之路
从长安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通往中亚、西亚,直到欧洲。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十二、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二级行政机构,把全国分为分为36郡,郡下设县。
思想上:焚书坑儒(小字部分)经济、文化上: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是六尺),书同文(统一小篆为标准文字,后推行隶书),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
军事上:修万里长城
作用: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十三、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上:采纳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在中央设司隶校尉,在地方在13个州部设刺史。
军事上:出击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胁。
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交往: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拓了丝绸之路。
作用: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十四、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及评价秦始皇、汉武帝
[考试说明: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十五、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年份
人物
国号
京都
220
曹丕
洛阳
221
刘备
成都
222
孙权
建业
P102 官渡之战
P103赤壁之战
P105《三国鼎立形势图》魏、蜀、吴建立
十六、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南方比较安定。
十七、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改革内容:(1)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2)要求南迁的鲜卑人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改革作用: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和发展,如胡食、胡服、胡床、胡乐、胡舞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23:5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721506638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七上)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七上)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加强   统一   中央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