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夏之美——汉服设计》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六年级上册第十三课《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拓展课
一、教材分析:
(一)设计思想:
汉服,作为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绣在服装上的故事,不仅仅是纹样的故事,还有汉服汉文化的故事。人美版低、中、高段课本上都有民族文化和图案设计的不同层次的学习,本课属于高段民族文化的学习内容,从汉服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心。
(二)课程体系:
高段教学中,依据新课标对于5-6年级学生在“综合•探索”领域中提出的: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
展示,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强调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共鸣,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创作的乐趣。
1.单元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文化,感知民族传统文化的造型之美、色彩之美以及制作之美。学会运用立体裁剪,小组合作完成汉服设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小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以往所学美术知识,设计并制作汉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解读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学习目标:
本课《华夏之美——汉服设计》是以欣赏汉服之美为切入点,利用服装设计特色课程,渗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综合运用以前所学剪裁和图案设计知识,设计并制作一套汉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用自己双手来美化生活。同时还关注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为以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不陌生。《头饰设计》初步了解典型的民族头饰;《面具》了解欣赏不同民族的不同面具;《巧用对称形》学习剪纸技法,设计具有个性特征的剪纸作品;《剪纸中的吉祥纹样》学会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单独纹样;《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运用身边的各种媒介,利用单独纹样及适合纹样设计一个新颖的图形。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能力逐步增强,本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是,学习汉服的基本知识并能手工制作汉服,加之人台的立体呈现,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并且能真正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汉服的基本特点,欣赏并感知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和制作之美。理解并掌握汉服的基本特点,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的方法创作精美的汉服设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探究的形式掌握汉服的基本造型特点,采用直观的段视频自主学习立裁方法,看一看说一说试一试来获得如何制作汉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汉民族文化,了解汉族服饰的深刻内涵和美感。激发学生对民族传统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从小担当起对民族文化的学习、保护、传承和创新的历史重任。
(二)教学重点:
1.汉服的基本特征:交领,右衽,宽袖,系带;
2.运用手工的方式,初步了解并能设计传统民族服饰汉服;
3.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对汉文化的喜爱
(三)教学难点:
通过欣赏华美飘逸的汉服,结合所学美术相关知识,设计并制作汉服。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用具:PPT课件、视频、订书机、珠针、丝带、订书机、导学单、学生作品、教师作品、人台、板书教具、剪刀。
学生准备用具:手工纸、人台、导学单、铅笔、珠针、剪刀
五、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
2.讨论分析法:
3.直观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一)教学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2.小组讨论,欣赏分析;
3.学习讨论,体验分享;
4.观看视频,学习新知;
5.小组合作,艺术实践;
6.展示评价;
7.课后延伸
(二)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了解了《保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传统剪纸,这节课我们来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呢?
视频《汉服秀》
生:汉族
师:的确是汉族的传统服饰——汉服。这是2018年巴黎时装周现场,我们汉服大放异彩,让许多人都为之震惊。服饰和礼仪历来是一个民族最外在的文化。从黄帝开始,近四千年,以汉族的礼仪文化为基础,通过历代变迁,而形成的华夏民族文化的传统服装。汉服,并不是停留在古代的旧衣,而是沿袭传统的时代正装,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东方美。我们中国,有礼仪之大称为“夏”,有服章之美称之“华”。即将毕业的你们,今天就为自己人生的重要时刻“毕业”设计一套传统礼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