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若瑀:练鼓以修身,静坐以修心

更新时间:2023-06-02 14:07:29 阅读: 评论:0

栏目编辑:郝军志**********************
刘若瑀:
练鼓以修身,静坐以修心
⊙ 本刊特约记者 赵非一
她曾是80年代初兰陵剧坊一炮而红的“荷珠”,凭借骄人的演技摘得金钟奖的桂冠;她为了探求现代戏剧的新思维远赴纽约,跟随波兰剧场大师果托夫斯基进行了“非同寻常”的“心性训练”。而今的刘若瑀,身披长袍、手持鼓槌,风采更胜当年。她带领着自己引以为傲的艺术团队——“优人神鼓”,跑山、打拳、静坐、击鼓,两度云游台湾、溯心印度,毅然决然地走着一条“道艺合一”的禅修之路。
淡泊所欲所求
刘若瑀原名刘静敏。1956年生于台湾的她,自嘲成长的过程懵懵懂懂,上了大学还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些什么,直到加入兰陵剧坊后,受一班活跃于剧场和电影界朋友的影响,才激发了她对于戏剧的热情。
四年的戏剧生涯使她获益匪浅,也一度将她捧红。正当事业如日中天时,刘若瑀却开始醉心于思索“现代戏剧”的新思维。为了寻求答案,她远赴纽约进修,也就是在那段日子里,她有幸与李安相识,并从此改变了自己的戏剧之路和人生。
“李安当时是我在纽约大学时的学长,他学电影制作,我学表演。”刘若瑀自豪地告
诉记者。当时李安正和一个意
大利裔演员Pat合作,但其毕业
制作《分界线》的拍摄却是因
为刘若瑀。“当时纽约运河街
南边与北边,分别住着China
Town和Little Italy,而我跟Pat刚
好凑成这样的组合,所以我也
就成了他心里出演女主角的不
二人选。”
之前在兰陵剧坊,刘若瑀
接触的多是“心理剧场”,即
透过心理学先解决演员个人的
问题,进而解决在舞台上的问
题。但自从遇到了李安,两人
便一同接受了感官记忆训练,
即透过演员的记忆、经验,达
到真实内心产生的情感冲动。
有趣的是,据刘若瑀介
绍,感官记忆训练除了是一种
表演技巧外,也引导人的生活
态度。“导师会让我们通过弱
化感官效应、弱化欲求来放空
身心。这有点像《黄帝内经》
里说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即淡泊所欲所求来达到真气内
守,净化身心的效果。”
宁心克制浮躁
如果说刘若瑀与李安的成功
合作,是两个艺术天才之间的
“华丽邂逅”,那么师从剧场大
师果托夫斯基“训练心性”则是
她一生中最大的机遇。
“果托夫斯基是一个有大
智慧的人,是他开启了我对于
生命的探求。”当时果托夫斯
基受邀到纽约教学,同时,也
是为了参与一个“探索人类力
量源头”的研究计划。为了开
展研究,他需要从300多名前去
应征的学生中挑选12位,而刘
若瑀最终凭借不菲的实力赢得
了这次机会。
“当时,果托夫斯基要求
我们用身体编故事,我选的是
《庄周梦蝶》,我事先想好
了每一个动作,甚至每一步
走位。原本信心满满,可是他
却大声呵斥我说,你这是想出
来的,不是靠身体原动力做出
来的,这样像极了一个西化的
中国人。”刘若瑀还没来得及
辩驳,老师又是当头一棒,
“《庄周梦蝶》做的什么梦,
又是谁在做梦?是庄子,还是
你?”刘若瑀顿时哑口无言,
只有心里还在嘀咕,“我不
是庄子,怎么知道庄子的梦
呢?”但果托夫斯基对于东方
智慧的深谙,却着实令当时的
刘若瑀惊叹。
而之后的“心性训练”更
是让刘若瑀直呼“太奇怪了,
太特别了”。原来,“心性训
练”是利用白昼、黑夜的自然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76快乐养生 2014.08
更替训练学员们对于外环境的感觉:果托夫斯基让学员置身于黑暗的森林中奔跑、吟唱;不让使用任何日光灯,仅能用油灯,籍此唤醒学员内在的“醒觉”、激发潜能。
“他还要我做到随时处于‘有意识’状态,要我看着自己,我当时并不明白,只好让同学在我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对着我拍照片。”刘若瑀坦言,直到很久之后才明白,所谓“有意识”状态即是要随时都明白自己在做什么、想什么,要懂得克制内心涌动的浮躁。“随遇而安还不够,更重要是能随时安静下心神来。”
顺应四时养生
结束了在大师身边的学习,拿到纽约大学表演学硕士学位的刘若瑀返回了台湾。最初,她只是想学狮鼓,朋友便介绍她去找黄志群。谁都未曾想到,就是这一次随意为之,不仅促成了鼓坛的一对“神仙美
眷”,更是揭开了“优人神鼓”
的第一篇章。
刘若瑀回忆说,有一次黄志
群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修行时,正
巧有条毛毛虫爬到他身上,而他
只是随手拿起一片树叶,轻轻将
毛毛虫盛起,放到了一边。“如
果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肯定
会习惯地用手一拨,眼看着毛毛
虫掉到大石下,殊不知,这块石
头对它来说就像是万丈深渊。”
至此,刘若瑀方才恍然大悟,原
来,小至任何艺术、行为,大至
为人、处事的人生态度,都需要
先平静内心,再让自我尽力与周
遭的环境、生命、甚至一切融
合、产生共鸣,而这也即是“心
性训练”的核心和目的。
领悟到剧场艺术真谛、处事
哲理的刘若瑀,开始将毕生所
学应用到习鼓和修禅之中。1988
年,她在热闹繁华的台北城郊木
栅老泉里山上创立了“优人神
鼓”剧团。根据“先学禅坐,再
习击鼓”的训练理念,“优人
神鼓”每天都要在露天的环境中
训练8个小时。团员们几乎每天
都会跑山、打拳、静坐、击鼓。
中午便轮流负责烹饪,用山泉水
煮饭、分食,然后又是训练,直
至天黑方才下山。“我希望通过
与大自然的互动,训练团员的感
官,让他们学会沉淀自己、面对
自己。而且,顺应四时、天人合
一也是中医历来强调的修身养生
要则。”
采访的最后,我好奇“优
人神鼓”的名号由来。刘若瑀
是这样解释的,“优,在中国
传统戏曲中指‘表演者’;
神,是人在高度专注下所进
入的一种宁静、无我状态。
一千多年前,中国禅师们就说
过,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能将
‘道’(自己生命的修练)与
‘艺’(艺术技能的学习)融
于一身。优人神鼓,旨在道义
合一,意即‘在自己的宁静中
击鼓’。”
采访后记:
刘若瑀说,她信奉中医的养生理念,又以鸣鼓为一生的事业,晨起去山涧打水,晨训是少不了的。但是和黄志群一起鸣鼓前,还有几道“养生前奏”是少不了的,这不仅是为了有充沛的精力完成一天的训练,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心性训练。
一要饮水深呼吸。每天起床洗漱完毕后,即喝一杯温开水(或果汁水,或蜜糖水,或淡盐开水),可以增加血流量,促进血液循环,而且润肠、通便。而深呼吸是要到宽敞的庭院或旷野,先伸臂弯腰,踏步踢脚,活动一下身子,然后进行10~15分钟的深呼吸。此法不仅能增强肺活量,而且能清醒头脑,振奋精神。
二要远眺四方。刘若瑀每天晨起后,必定要多看看葱郁的绿色植被、远眺四方,她说这不仅有益于增强视力、防治老花眼,还能涤荡心灵。
三是叩齿揉腹。每天早上醒来时,放松全身,仰卧,做咀嚼状,轻轻叩齿60~100次,多则不限(平时在工作、学习时也可随便轻叩),有益于健齿、强身。而揉腹有利于增强胃肠功能,有习惯性便秘
者尤其需要。
四是“击鼓”揉鼻。此“击鼓”并非敲响优人神鼓,而是取坐位,用双手掌心紧按住两耳孔,两手的中间三指——食指、中指、无名指轻击后枕骨十几次,然后,掌心按耳孔、手指按枕骨几秒钟不动,再骤然抬离,过一会儿又如前法按耳、击枕骨,击时如闻鼓声,故名。这样重复多遍。可以清醒头脑、增强记忆。而揉鼻被古人称“浴鼻”,即两手拇指微曲,余四指握拳。用两手微曲的拇指背沿鼻梁骨两侧上下往复用力,各擦几十次至上百次(闲时随便可做)。它的作用是可使鼻腔血液流通,温度保持正常,从而达到防止感冒的目的。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rved.
77
快乐养生 2014.08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14:0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686048634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刘若瑀:练鼓以修身,静坐以修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刘若瑀:练鼓以修身,静坐以修心.pdf

标签:训练   剧场   戏剧   优人   艺术   增强   记忆   纽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