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家和中医对梦的认识
第一讲中医对梦的认识(上)
最近一百年来,中国的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文化冲击,其中包括淡化和忽视了有关中医对梦的认识,而一直跟从西方所谓的科学理论研究分析梦,为人们所熟悉的弗洛伊德理论就是西方对梦的解析的典型代表。
弗洛伊德理论对梦的解释思路主要概括为两点:一是oedipus情节,就是孩子都有恋母情结;另外一种就是性的激素对人的影响。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当回到中医对梦的理解和认识上时,才发现其实中国人尤其是道家对梦的解析有更为独到之处。之所以是道家而不是道教,是因为二者有一些区别。道教是公元纪年以后汉朝张道陵创立的宗教,而道家的传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华民族从神农、黄帝、老子、庄子到现在都存在着道学思想的传承。在老子之前就已经有很多伟大的道家,如中医方剂的发明人伊隐,周朝的姜子牙等。所以,道家思想是与中华民族的起源完全一致的。
本书就是从道家和中医的理论出发,讨论中国人对梦的认识,通过对梦的深入分析,深入到中国人对人的心理、精神、情绪、情感的认识。这样做的目的,用一句话来讲就是:“知心”。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肉身还不够,还要知道自己的气,而且应该知道推动气的背后有一种信息和主宰,就是人的本心。这是悟道的一种途径。
一、真梦与假梦
甲骨文中“梦”字的写法就能体现它的意思,它是一个象形字,字的右边指的是床,上面是水汪汪的大眼睛。甲骨文的“梦”字,意思就是一个人躺在床上睡觉。现代科学研究睡眠发现,人在睡眠的时候有脑电波,而且分为快波和慢波。当人的眼球快速转动的时候,说明这个人在做梦。
早在我国清朝就有一位著名的医家写了对梦的论述。清代的石寿堂在《医原》中有一句话是:闭极则神明昏乱,呓语不休,目睛频转。“目睛频转”就是眼珠子在快速地动,根据人睡在床上目睛频转的快慢,就能够得知这个人在做梦。如果这时候把他叫醒,问他:“梦见什么了?”他会告诉你所梦到的事物。但是如果等到第二天早晨他自己醒来,你再问他:“做梦了吗?”他可能会回答:“没有做梦”。就是因为没在他做梦的时刻把他叫醒,他已经不记得梦到什么了。
梦的反义词是觉,“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宋朝诗人杨万里看见钱塘江浪头打来的时候,有一个弄潮儿手把红旗立在涛头上,于是他说到:“我梦觉上心寒”,意思是做梦时候梦到这个场景都觉得心里面有点发凉,表达出一种惊恐的感觉。“觉”的另外一个发音是“睡觉”,把“觉”蒙蔽了以后你就睡,“觉”总是醒的时候你就睡不着。
庄子说过一句话叫“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意思是不做梦还是不觉得做梦,人人都会做梦,只分觉与不觉。庄子这句话遭到很多人诟病,因为曾经有个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子号称是道家的高人,写出了
《南华经》,居然也做梦,于是人们说他不算是真人。
每个人都会做梦,只分觉与不觉。我在临床上治疗过很多人,这些人大多都是睡觉的时候一晚上都在做梦,说明他没有睡实。有的人也睡着了,也做梦了,但是梦见什么都不记得了,也算是睡实了。还有乱梦风云的人接受我的治疗以后,慢慢梦少了或者记不住了,这就说明他的睡眠质量提高了。这就是假梦。
道家的另外一位高人叫列子,他有一本书叫《列御寇》。通常人们把列子的文章当作寓言和神话来读,其实这些文章都是道家修炼的真实记载。书中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就是《愚公移山》。
列子有句话是“同样古之真人,其觉不忘,其寝不梦。”意思是觉得自己做梦了,但是不记得了。这是对庄子的“古之真人,其寝不梦”的另外一种阐释。
道家将人睡着了的状态叫“小死”,人没有小死也就没有大活,睡不好的人活得也不好。人在小死的过程中会发生一些变化,“死”的含义是全部功能活动都停止,小死是部分功能活动停止。
二、与睡觉有关的文字释义
中国汉字和文化里面有关睡觉的描述有很多,通常人们将睡觉了称之为“寐”,范仲淹有句诗“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寐”意思与“拾金不昧”中“昧”的意思相似,此处的“昧”是隐藏起来了。人们还会说一
个民族或者一个人处于蒙昧状态,所以“昧”是不清不楚、隐藏的状态。“寝”也是形容睡觉的一个字,比如“就寝”、“安寝”。中医有一句名言叫“人卧则血归于肝”。意思是人躺下睡着的时候,多余的流动的血就会藏在肝里面。“肝藏血,血舍魂。”“寝”是浸的意思,当人的心神入到血里面的时候就是睡觉了。很多人即使很困也睡不着就是因为难以入寝,就像螺丝跟螺母要叩在一起但是扣不上一样,睡了之后又醒了,神又跳出来了,魂或神进不去,这就叫难以入寝。
“睡”也是象形字,由一个“目”字和“垂”字组成,眼睛垂下的意思就是睡了。可是现在有多人合着眼皮也睡不着,有人得一种精神病,其中一个症状就是翻白眼。《黄帝内经》中说,癫狂病是抑郁症发作的早期,得这种病的人会翻白眼,眼睛往上翻,绝对睡不着觉。所以,道家修心要让人睡眠的时候有一个功法,垂帘闭眼,有意识地让你往往下看。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采用这种办法有助于增进睡眠。所以,“睡”字指控制人的眼球或者气的方向的力。“肝开窍于目”,而且“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睡”对人体有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个形容睡觉的字是“眠”,有一个词叫“死不瞑目”。据考证,在古代使用奴隶的时候一定要把奴隶的一只眼睛刺瞎,作为奴隶身份的标志。那种被刺瞎眼睛的人就叫“民”。所以,眼睛视而不见的状态叫“眠”,人不一定非要到晚上才会眠,也有人做白日梦。
“卧”字也是用于形容睡觉的。古代的医书中专门有一种病症叫“不得卧”,这是失眠的一种比较典型的病症,得这种病症的人属于心火太旺,躺不下来,躺下又要翻身坐起来。
从中医对梦的认识来看,主要涉及到了上面这几个字。
三、与清醒有关的文字释义
人在清醒状态下的第一种状态叫“觉”,例如梦是主观感觉,这里的“感”和“觉”都是主观的,但是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例如“我觉得怎样,你不觉得怎样”,“我觉得冷,你不觉得冷”;在同样一间屋子里面“我感动了,你没感动”。通过这些简单的例子就能看出,二者的区别是“觉”不在心,“感”需要动心。
再比如以前流行一段讽刺的打油诗“摸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都没有。”如果非要拆字分析就发现在这首诗里用错字了,左手摸右手的时候至少还有“觉”,只是心里没有“感动”,没有那种触电的感觉了。所以,应该是“有觉无感”的一种状态。我们睡觉的时候会觉得冷或者热,热了会蹬被子,冷了会拉被子,这是有“觉”,这个“觉”不影响睡觉。可是当人睡着了以后,总能听到洗手间内水龙头没关严产生的“滴、滴”的声音,别人都听不见,唯独他能听见,这就说明他心神外跃过于敏,有了“感”,所以他睡不着。外面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他都能“感”到,说明这个人的心神有问题,心神不“宁”。《字里藏医》这本书中描述了“宁”的意思,宁的繁体字是“寧”,上面有一个屋子,这是有房子住,有饭吃,人丁都回家了,心就宁了。因此,女儿回家省亲叫“归宁”。再如“鸡犬不宁”的原本意思就是鸡狗都不回
窝。在汶川大地震之前,很多鸡和狗都不回窝,这就是“不宁”的表现。
所以,当人在睡觉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心神收回到身体内,具体来说就是收回到人的肝里面。如果心神藏在血里面的时候往外放,还有所感,身子就会有所觉,就睡不着。
四、中医的魂和魄
现在人们很少能够懂得什么是人体的魂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一些相关的词语。下面就详细阐述这两个字在中医里面的含义。
1.魂和魄的含义
现代医学把“觉”称之为脊髓神经反应系统,就是不动心、不动脑子。比如有一杯开水放在桌子上,手一碰很烫,手就会立刻收回来。这就是“觉”,是身体本能的一种反应。从中医来讲这种脊髓精神的反射不经过大脑,比如看到一个漂亮姑娘忍不住多看一眼也是“觉”,中医把这套不动心的系统称为“魄”。指挥更高级层次的、涉及到情绪、情感动心的那套系统,中医称之为“神”。晚上睡觉之后人“小死”了,一大部分“神”都休息了。但是还有一部分“神”在工作,这部分“神”被称之为“魂”。这就好像一个硬币的两面,白天的那一面叫“神”,晚上的另外一面叫“魂”。什么叫“神魂颠倒,逆于生乐”?就是白天睡觉,晚上工作,不按阴阳变化的规律来。
“魂”和“魄”都带一个“鬼”字,“鬼者归也”,人死了以后回归到的原点状态就叫“鬼”。世界上本没有鬼,也
不要相信那些封建迷信,“鬼”只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种状态。人在活的时候是申张的,有“神”,是阳性的。人死了以后叫“鬼”,是阴性的。人在小死的状态下,在神明的小火苗熄灭的状态下出现的精神活动就带一个“鬼”字边了。“白”和“云”都是说话的意思,例如在古代常见的说法是“某某云”、“不知所云”、“对白”等。
魄的另外一个意思是月亮、月光。例如在完全没有月亮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月亮,一旦月亮反射出一点太阳光,出现了月牙形状,就形成心月,C型的心月叫残月。心月逐渐从一点点慢慢变大,最后到满月。古代天文学将这个阶段称之为“生魄”。之后月亮从满月慢慢变小,直到看不见,这个阶段叫“死魄”。
白天人“活在神的照耀下”,到晚上“人卧血归于肝”,“魂”藏到肝里面,大脑的某些神经或者大脑皮层的一些区域属于休息状态,而“魄”还在工作,也就是脊椎神经反射还在工作。
第二讲中医对梦的认识(中)
道家理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三魂是神的三个组成部分,丢一个魂没关系,丢两个魂人还能活着,丢三个魂就成了行尸走肉了。
中医判断人生死的标准是什么呢?在二三十年前,现代医学判断人生死的标准是看是否还有心跳和呼
吸。后来,人们发现很多没有心跳和呼吸的人过了很长时间又被抢救过来了。于是把判断人生死的标准改成脑死亡。但是一些被判断为脑死亡的植物人又被中医抢救过来。所以,到现在西医还在纳闷到底该如何确定生死。中医判断人的生死与西医不同,中医认为当一个人失神以后,尽管他的肉身还在走,还在动,还在吃,还在喝,但是他已经死了。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写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是形容一个人如行尸走肉般的状态。
2.三魂
“三魂”中最重要的一个魂叫“胎光”,这是生命之光,是三魂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如果胎光没有了,这个人就死了。
【案例】
有一部电影小说叫《黄连厚朴》,写这本书的人有很深的文学和医学功底,里面描写一个老式中医给他儿子的一个朋友看病,病人是一位老总,他给病人号完脉以后就说:“你准备后事吧。”
那人一听不相信,说:“你这中医也太神了,那你说我哪天死?”
老中医告诉他那天会死去,结果这位老总当场就说:“我到那天要在王府饭店摆几桌,专门请你吃饭。”
这个老头的女儿也是学中医的,毕业于中医学院,她跟这位老总解释说:“我爸这人老派,说话您别介意,他是胡说八道呢。”
最后这位老总要给老中医钱,结果老头说了一句:“我不收死人的钱。”
结果那个人真的就没活过老中医说的那天,还没摆宴席就死掉了。
案例中说明的就是中医判断人生死的标准:一个人的神是否还在,胎光是否还在。
第二个魂是“爽灵”,“灵”的繁体字是“靈”,下面是一个“巫”,通过动嘴念咒语乞求下雨,古代叫“祝由”。如果念的咒跟天地沟通好了,果真下了雨,这叫“灵”。每个人都有爽灵,灵的反应很快,很多人包括一些白痴天才都有心算的本事,随便说一个日子能他迅速说出是星期几,这是逻辑推理推不出来的,是一种天赋的本能,就是爽灵。爽灵决定了人的智力、慧力和反应的快慢。很多孩子有天生呆傻痴年的,也有生而神灵的,每个人的禀赋都不一样。这里的禀赋就来自于“爽灵”这一部分的魂。孔子说“生而知之为上,学而亚之。”天赋是无法比拟的。很多弱智的孩子或自闭症的孩子就是丢了“爽灵”。
第三个魂叫“幽精”,对照胎光就能够知道幽精的含义,“幽”通常表示曲径通幽处,而且还“精”,这决定了人的性取向和性能力,决定他将来会爱什么人,被什么人勾了魂。幽精决定了人的性取向。很多人失恋以后痛不欲生,看谁都不顺眼,再也没有爱的欲望,就是丢了“幽精”,其实是伤神了。通常形容一个人“黯然销魂”、“黯然神伤”、“魂飞魄散”都是指丢了“幽精”。
3.七魄
当人睡觉以后,胎光由原来照耀着全身的一种状态开始转变成熄灯或者把灯光调暗的状态。但是人在睡觉之后“魄”还在工作。人有七个魄,中医理论认为“肝藏魂,肺藏魄”,人到死的时候“魄”也会离体,从“魄门”也就是肛门离开。所以,在古代,抢救快死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塞住肛门,而很多人在死的时候的表现也是屁滚尿流,大小便失禁。
七魄主宰着人体的七大功能。当人睡着了还有呼吸,就是有一个魄在起作用,在工作。那些睡着了以后打呼噜的人就是主宰呼吸的魄有问题,经常形容一个人有魄力,到底有没有魄力可以看他睡着时候的样子,如果他睡着了像一个Baby一样呼吸均匀,不翻身不扭动,一觉到天亮,这才叫有魄力。所以,第一个魄的功能就是主宰人的呼吸,呼吸有问题的人不是被憋醒就是被痰堵得闷醒,或者在睡觉时候总是咳嗽、喘、不能平卧等,都是这个魄有问题,治疗这个魄的办法主要是调整肺和大肠系统。
当一个人睡着的时候心还在跳,这里有第二个魄,睡眠的时候心跳突然加剧、血压突然升高、心动过缓或者有间歇停跳的人都是这个魄有问题。
一个人在前一天晚上吃完饭,第二天早晨通常会饿,因为晚上已经把吃的东西都消化掉了。主宰这项功能的是第三个魄。那些早晨起来一刷牙就恶心,满嘴口臭不想吃饭,或者昨天吃的东西都顶在嗓子眼没有消化掉,就说明这个魄有问题。
第四个魄控制水液代谢,例如前一天晚上喝水之后,第二天早晨起来会撒一大泡尿,身体觉得很舒畅,这说明魄力很强,不仅能把水消化掉,而且能憋得住。魄力不强的人就会经常起
夜,严重的经常做梦找厕所,或者尿床。
第五个魄能够主宰生殖功能,例如前一天晚上有夫妻生活,累了睡一觉,第二天早晨仍然兴致勃勃,这种生殖功能的修复力强就是此魄的功能。如果此魄有问题,第二天会累得腰酸腿疼起不来,说明魄用得过多或者恢复能力太差。
还有睡着了之后觉得好冷,没有睡醒就裹被子,这种知冷知热也是一个魄。如果这个魄出现问题,第二天就很容易感冒。很多孩子都习惯晚上睡觉蹬被子,第二天流稀鼻涕,说明这个魄有问题。
有些人该热的时候不热,该冷的时候不冷,睡着了以后出一身汗,有严重的盗汗现象,都是魄有问题。处于更年期的人更容易有这些问题。还有那些睡眠时候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人也会憋出一身汗。
七魄主宰了人体的七大功能,在睡觉的时候仍然在工作,除此以外,魄还有警觉功能。魄过于警觉的人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察觉到,需要开着灯关着门睡觉,例如老公一出差就睡不着觉的人就是因为过于警觉,魄有问题。还有人过于不警觉,睡着了之后跟昏过去一样,小偷进来弄出很大动静也听不到,同样是魄有问题。
有魄力的人有一种表现,例如明天早晨要早起,现在人们都用上闹钟的办法,在宾馆就要一个morning call。但是真正有魄力的人只要在睡觉之前跟自己说一声明天早上六点起床,到第二天早上5点55分他就能自己醒过来。
4.意与魂魄
《庄子》里面有一篇文章讲“刻意”,中医认为人有先天天赋的神,它又分成魂魄。人出生以后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经验的积累等这一系列后天的东西形成了你的“意”。后天形成的东西和先天的魂魄区别在于后者不可更改,而后天的东西是可变的。例如生在巴勒斯坦的人从小被教育当人肉炸弹,把这种事当作十分神圣的事情去做。生在儒家的人会被教育要“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生在道家家庭会被教育要“贵生”,生命是第一位的。所以,后天的这些东西都是可变的,你所形成的“意”决定于后天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深浅。把“意”翻译成英文就是“mind”,“made up your mind”或者“never change your mind”是经常说的话,意思是都是可变的。
【案例】
禅宗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从小在山上的寺庙修行,没有见过女人。他第一次跟着老和尚进城突然看见姑娘,赶紧拉师傅手,问:“师傅,这是什么呀?”师傅说:“这是老虎,老虎要吃人的。”
晚上回到寺庙以后小和尚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觉,老和尚就问:“你干嘛呢?”
小和尚回答:“我在想老虎。”
在这个故事里,小和尚喜欢姑娘是先天的天赋的神。老和尚教他的是“意”。神和意在小和尚的脑子里开始打架,他要不停地跟自己先天本能的性欲和情欲斗争,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小和尚将来就会活得很痛苦。通常结果就是念佛人的多,成佛的人少。痛苦的人多,觉悟升华的人少。这就叫意志。如果人们后天受到的教育符合先天自然的本能,这辈子活得会很顺。可是中国人一直受的教育是儒家教育,总是在跟先天天赋的神圣的东西对着干,比如“饿死事小,失节事大”、“饿死不吃嗟来之食,渴死不饮道泉水”等教条。一个人饿和渴是先天本能,不吃不喝需要坚强的意志,最后不仅死掉而且还很痛苦。
这种意志会影响到心神和魂魄,最后会导致人们在梦中出现先天和后天的剧烈争斗。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心头想”。柳宗元被贬谪到柳州的时候心里不太痛快,总是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