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周梦蝶寓言的哲学意涵解析
作者:王邦宇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6期
摘 要:庄周梦蝶作为一个寓言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化史上占据独特的地位,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群体意象。但自古以来,对庄周梦蝶的哲学意涵鲜有中肯而明晰的解说。从《齐物论》全篇来看,庄周梦蝶是庄子“吾丧我”思想的寓言式表达。从开篇提出“吾丧我”,到篇末点题“物化”,庄子展示了超越物我对立的精神境界。
关键词:庄周梦蝶;哲学意涵;吾丧我;物化
[中图分类号]:B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6--03
庄周梦蝶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寓言,出自《庄子·齐物论》末尾。从文字外观看,庄子在这个寓言中以诗意的笔触,解构了现实与梦幻的界限。它似乎在表达某种难以区分悲喜的人生如梦的感慨,透出一种很符合庄子本人精神的浪漫情愫。它文笔曼妙而简约,形象清新而
脱俗,思想婉转而含蓄,恰如一曲清歌,唱响了世俗中人心灵深处长久萌动的群体呼唤。难怪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为之陶醉,受之鼓舞,藉之获得各种灵感。然而,这终究只是一种表面现象。
一、“物化”是理解庄周梦蝶寓意的重要契机
从莊周梦蝶影响所及,以及人们对之感慨所系,可以见出这个寓言的真正寓意还没有得到领会。人们恰恰是在一种表面的,也即不明就里的层面,去看待这个寓言。庄子的思想寓意在这种错误的看待方式中隐匿了,丝毫得不到展示。然而以庄子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而首先是一个思想家的事实而言,他把自己(庄周)置入这个寓言中,定然大有深意,而绝不仅仅是表达某种人生如梦的感慨。人生如梦,这至多是一种情绪的抒发,符合一个文学家的身份。但作为一个哲学家,而且是庄子这样的哲学家,撰写一个寓言仅仅是抒发某种情绪,显然不符合事实。
寓言之为寓言,当然有所寓意。古来注家对庄周梦蝶的解说可谓汗牛充栋,其间有正解也有误解。误解且不说,即便是正解,也多是停留在一种空泛议论的层次,以不同的概念来置换另一个概念,缺乏明晰的论证过程,终究还需诉诸读者的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