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学习方案

更新时间:2023-06-02 12:01:41 阅读: 评论:0

《伯牙鼓琴》学习方案
一、【文本解读】
《伯牙鼓琴》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故事荡气回肠、耐人寻味。伯牙喜欢弹琴,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伯牙把感情溶进乐曲中去,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琴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而钟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与他产生了共鸣。不管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上再没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种真知己的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
二、【选编意图】
(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
(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三)是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三、【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五、【教法、学法】
教法:运用“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
学法: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
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
读——熟读成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悟相结合,除此之外,为了突破教学难点还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读懂了课文内容。
六、【教学过程】
课前有一个想象词语意境的简单交流,“杨柳依依”“白云悠悠”“清风徐徐”“炊烟袅袅”让孩子想象出来优美的意境,用心读出这些词语的声音、画面、味道,感受语文是一门美的学科,不仅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加孩子的语言积累,而且能够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易于教学的展开。为课文的美读和拓展做好了铺垫,为帮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为孩子的说话训练铺好路。
(一)音乐引路,揭题激趣
1.播放《高山流水》。在大屏幕上播放高山流水的风景画,配上动听的音乐,让学生静静的欣赏聆听,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下来,同时也为下文伯牙与子期因音乐而成为知音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师介绍: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它记载了一段千古流传的佳话,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古文《伯牙鼓琴》。拉近了文本和学生的距离。
2.“鼓琴”什么意思?(弹琴)“伯牙鼓琴”呢?伯牙是谁?你了解他吗?(一个琴师,叫俞伯牙,是春秋时代人)
(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
1.自由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师巡视。
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有些语言,我们是因为不理解才觉得它难读,谁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指名生回答。
师:这里的“复”是什么意思?(再)
师:古文中的有些字眼确实不太好懂,没有注释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
师:那么“以为”呢?(认为)“足”呢(值得)
师:理解了之后,我相信能读得更好。(生读)
师:真有古文的味道。还有哪个句子比较难读?
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师:这个“乎”是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在这
样的词后边一停顿,一延长,古文的味道就出来了。不信我们来找个同学读读。(课件出示)(生读)
2.伯牙/鼓琴,锺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注意读好“乎”后边的停顿。(齐读)师:难读的句子都会读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古文读下来?(课件出示)(生读)
3.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师范读)
5.古文的诵读,讲究韵味,声断而气不绝,慢一点。(生齐读)
(三)高山流水明知音
1.伯牙/鼓琴,锺钟子期听之。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伯牙在弹琴,锺子期听他弹)
2.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之。
师:我们能从文中哪些句子形象的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又真的善听呢?(生默读,批句,师巡视)
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伯牙在鼓什么?钟子期又听出了什么呢?怎么理解?(提醒可借助注释)
师:这两个句子中的“善哉”什么意思?
师:这里的“善哉”是子期听了伯牙琴声后一种由衷的称赞。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指名生回答)
师指导学生读。
师:读的真棒!好像琴声都落到心里去了。我觉得你不仅“善哉乎”读得好!你这个“巍巍乎”、“汤汤乎”也读得真好啊!当你读着这个“巍巍乎”的时候,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怎样的画面?
师:古有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后有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生:(男生齐读,读出泰山的豪迈)
师引导生读第二句
师:这里的“流水”指什么?(大江、大河)在古诗文中,只要
没有点明,“江”指的就是长江,“河”指的就是黄河。
师:说到长江黄河,你又想到了哪些词或诗句呢?(气势磅礴、波涛滚滚、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汹涌澎湃)师:要表现长江黄河的气势磅礴,得把每一个字音拉长一点,再试(生读,齐读)
3.(出示句子)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4.“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
师引导生交流不仅说出了伯牙的心声,也说出了伯牙的琴声,还道出了伯牙的志向和胸怀。
(志)(板书:志)
师:原来钟子期不仅在说琴声,也说出了伯牙倾注在琴声里的——(出示)
5.巍巍泰山一般的志向,汤汤流水一样的胸怀。
生:(齐读)
师:老师课前去查过资料,我发现好多古书上都说到伯牙琴艺妙绝天下!许多人都以听到他的琴声为荣幸,他们也都能感受到伯牙琴声的美妙,但是伯牙寄托在琴声中的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他们能得之吗?
生:(齐答)不能得。
师:唯有谁能得之?
生:钟子期!
师:所以,“伯牙无论弹什么,锺子期都能听懂。听得懂伯牙借琴声所想的景物、听得懂伯牙借琴声所
寄托的心情、听得懂伯牙借琴声所表明的志向。这两个人之间的默契,用我们常用的一个成语讲就是——预设生: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师:(板书:心)是啊,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志、又知心的人,才可以叫做——预设生:知音。
师:(板书:知音)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6.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师生逐句对读,读完后换角色再对读。)
师:就是这样的心灵相契。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师:一句伯牙——生:一句子期!
师:这样的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生:一个听!师:一个倾诉——生:一个回应
师:写得多妙啊!让我们仿佛看到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的和谐!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象征,伯牙子期就成了知音的代表!
(四)破琴绝弦祭知音
师: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了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只可惜天意弄人啊!(背景音乐《伯牙悼子期》)伯牙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此时高山默默,流水无语,天地之间也为伯牙的痛失知音而黯然失色啊!
(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师:从此还有人能知我之志吗?(擦去板书:志。)
生:(齐答)没有!
师:还有人能知我之心吗?(擦去板书:心。)
生:(齐答)没有!
师:子期已逝,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啊!(擦去板书:知音。)一起读!
(生齐读此句)
(课件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师: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处觅知音啊! (生再次齐读)(p 出示: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五)千古传唱怀知音
师:同学们,正是这破琴绝弦,正是这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却又痛失知音,才使得这个故事更加荡气回肠。从此,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传诵着它!课文后边有个资料袋,就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源远流长,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学生阅读资料)
师:同学们,伯牙和子期,这知音的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就在故事发生300多年后的战国时期,古书《列子》就记下了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记下了这对知音的名字(出示)——一齐读!
生:(齐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师:时间在流逝,500多年过去了,秦朝的《吕氏春秋》依然为

本文发布于:2023-06-02 12:01: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6785011877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伯牙鼓琴学习方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伯牙鼓琴学习方案.pdf

标签:伯牙   学生   知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