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卫视《教导有方》第五期 百度文库独家合作《学习力成就未来》访谈部分
访谈嘉宾:上海青浦区协和双语学校执行校长黄莹
大家好,我是黄莹。因为工作的原因,所以我有很多的机会去接触到不同的家长,我就会发现,其实他们担心的问题都不是大的教育问题,而是一些非常小的细碎的问题。有人说孩子(写)作文像挤牙膏一样,怎么也写不出一篇像样的好文章;也有的家长会担心孩子坐在课桌前,没有办法安心地做作业,还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怎么教也都教不会。其实我们很多家长的最后这一点点耐心和信心,都是被这些细碎的事情磨光了。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
这个一地鸡毛的琐碎的教育上面的问题。
自古到今,我们一直在说教育是一个因材施教的事业。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我们当中有一些人天生在数理逻辑上面有非常强的天赋,也有一些人他在音乐、在体育、在运动方面,有他们的擅长,因此我们要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分数和考试,培养学习的能力非常重要,而针对我的孩子不同的个体去培养他的学习力更为重要。
我们作为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更多一点,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做些什么?去怎样培养他们的学习力呢?今天我想从一句古话开始跟大家谈一谈,那就是耳熟能详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老话放在今天我们应该对它有新的解读,这里我想说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那么什么是直接经验呢?我们大家通过亲身的一种体验,亲身的实践所获得的知识。那么相反了,间接经验就是我们从他人或者说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读万卷书这是间接经验,其实这正是于平时的一些阅读和积累,我建议家长在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之前,能够陪伴孩子去读。孩子在无形当中他的认字能力,他的理解能力,就配合着插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我们把书翻到一半的时候,那你猜猜看结尾是什么吧。这你是在锻炼他的什么能力?他的一个推理能力,他需要根据他前面读到的内容去思考,后面会发生什么样的,比较合乎逻辑的结论。你想等到咱们的孩子可以读书破万卷的时候,他还会为一个选词填空犹豫不决吗?他还会为一个概括段落大意而头疼难当吗?一般来说不会了。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说行万里路这件事情,行万里路这是直接经验。但凡有的假期我翻开我的朋友圈,那简直就是一个全球动态展。各个地方的旅游的风情风貌,孩子们获得的特别的体验,都在微信朋友圈里面有所显示,那么既然当孩子已经去旅行了,为什么我今天还要在这里去谈行万里路这件事情呢?因为有家长跟我说,我现在都不想带我的孩子去旅行
了,因为去兜了一圈以后,发现他一直在刷手机,然后看完了以后根本没有什么感受,回来告诉我说妈妈作文我还是写不出来。她说那这样的旅行还不如不去了。我就想问她两个问题,第一,你是否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教会了你的孩子如何进行观察;第二,你的孩子有发呆的时间吗?大家一定会觉得很奇怪我为什么会提到观察,观察能力其实对提升学习的品质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观察的能力是可被培养的。我们学校曾经带着学生去做竹文化的探究课程,那么当我带着孩子到了竹林里面去兜一圈,喊他们仔细观察的时候,有的孩子进去出来只需要一分钟,他就跟我说我观察好了。我就问他,那你观察到了些什么?他说很多啊,竹子是绿色的,竹竿是一节一节的,这竹叶看上去确实像我们汉字当中一个两个的“个”字。他说的是事实吗?是的。但这些事实都是浅而易见的,这和我们所期望的观察是大相径庭的。那么在观察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指导他们一个观察的技巧,很简单,要教会他有顺序的进行观察可以是从前到后,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但是更重要的是从表面到内在,我们要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感官,可以通过鼻子去闻,可以通过嘴巴去尝,可以通过耳朵去听,只要这个事物是安全的,孩子就会发现,竹叶闻上去有淡淡的清香;如果我去尝一尝,它有一点微微的苦涩感;当我去触摸的时候,我发现竹叶如果是从上往下摸还挺光滑的,但是如果倒着摸,不对呀,这上面怎么感觉有一个个小钩子在钩住我的手呢?
再比如孩子可以刨开竹子旁边的土,会发现原来有竹编将很多根竹子连接了起来,你想这样的观察是不是就让竹子意向变得非常的具体、非常的生动了呢?
今天我们似乎在谈的是这句古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与其教会孩子知识,不如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方法非常非常的多,我们不可能在一天在一个节目当中去穷尽,但是如果我们这一点给了您一点启示,您可以不断的去学习,那么我们一定会掌握比较好的方法。
不论如何,我们都不要忘记教育的初心,让孩子享受教育的过程,毕竟只有他们乐意了才能更努力更高效的学习。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