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117)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高级研究人才。要求学生具有明确的 世界意识和眼光,熟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历史与现状,并能参与和世界的对 话。具有深厚的中外文学和文化修养,有较高的科研水平和外语表达能力,能够 独立地进行学术研究,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有良好的治学习惯和学风。 能够解决本学科领域中重要的学术问题,获得富于创见的研究成果。
二、 研究方向
1.世界文学
2.比较文学
三、 学习年限与学分
一般为三年,在职博士生及同等学力博士生可考虑延长一至二年。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并以此带动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 以及其他相关课程的学习。
四、课程设置
(一)学位课程(共26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
10002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 会思潮 | 54 | 3 | 1 | |
10001 | 第一外国语 | 144 | 4 | R 2 | |
10004 | 第二外国语 | | 3 | | |
11701 | 欧美经典作家作品研 究 | 54 | 3 | R 2 | 王忠祥、聂 珍钊 |
11702 | 英语诗歌研究 | 54 | 3 | 2、3 | 聂珍钊 |
11703 | 中西诗学比较研究 | 54 | 3 | 2 | 胡亚敏 |
11704 | 西方文论研究 | 54 | 3 | 2、3 | 孙文宪 |
| | | | | |
(二)选修课程(共5学分)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 时 | 分 | 开课学期 | 任课教师 |
11705 | 文学伦理学批评 | 54 | 3 | 3 | 聂珍钊 |
11706 | 易卜生研究 | 36 | 2 | 3 | 王忠祥 |
11707 | 文学中的政治 | 54 | 3 | 4 | 胡亚敏 |
11708 | 比较研究的范例与方法 | 36 | 2 | 4 | 孙文宪 |
| | | | | |
五、 调査研究
调查研究的形式为参加学术会议、访问专家,査阅、整理研究图书资料等。 调研工作由指导教师根据教学、研究和博士生论文写作需要安排。调研实施前博 士生需在导师指导下拟立调研计划,完成调研后博士生应写出调研报告,由导师 评泄成绩并存入学习档案。调研时间拟立在第3、4学期,累计时间为4周,共3 学分。
六、 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1、 本专业博士生在学期间应至少完成3篇课程论文、2篇学年论文。其中应 至少有3篇论文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2、 本专业博士生至迟应在第3学期始确泄学位论文题目,通过开题报告,并 订岀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3、本专业博士生学位论文选题及学术水平的要求为:
论文选题应是对学科领域里某一重要问题的专门研究,有比较重大的理论意 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结论要富有创新,反映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对本学科的 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突破和超越。
七、 培养方式与方法
1、 参加导师主持的课题研究;
2、 课程学习和研讨并重:
3、 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
4、 帀绕论文写作和研究专题作调研、讨论。
八、 其他
1、 凡以同等学力或跨学科录取的博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硕士生课程至少3 门,考试须与硕士生同堂同卷,不计学分。
2、 本专业博士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参加2次学术活动(学术讲座、学术报 告会、学术会议等),并将有关情况记入《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 表》。学业结朿前,由导师对其考评。
3、 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考核方式、成绩评泄 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左》 执行。
4、 每位博士生必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 际,在入学后六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个人培养(学习)计划 经导师和专业指导组组长审泄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
5、 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和博七生个人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上博士生能 否毕业和授予学位的依据。
文学专业博士生阅读书目
《形而上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著
《范畴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著
《解释篇》,(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著
A《诗学》,陈中梅译注,商务印书馆本
《修辞学》,(古希腊)亚里士多徳著
《纯粹理性批判》,(徳)康徳著
《实践理性批判》,(徳)康徳著
A《判断力批判》,(徳)康徳著
《道徳形而上学基础》,(徳)康徳著
《精神现象学》,(徳)黑格尔著
《小逻辑》,(徳)黑格尔著
△《美学》,(徳)黑格尔著
《共产党宣言》(与恩格斯合著),(徳)马克思著
A《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徳)马克思著
《费尔巴哈论纲》,(徳)马克思著
《诗艺》,(古罗马)贺拉斯著
《论崇髙》,(古罗马)朗吉奴斯著
A《拉奥孔》,(徳)莱辛著
《査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苏鲁支语录》),(徳)尼采著
《悲剧的诞生》,(徳)尼采著
《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伊徳著
《释梦》,(奥)弗洛伊徳著
△《论文学与艺术》,(奥)弗洛伊徳著,国际文化岀版社本
《文学论文选》,(俄)杜勃罗留波夫著,上海译文出版社本
《十九世纪文学主潮》,(丹麦)勃兰兑斯著
《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
《发生认识论原理》,(瑞士)皮亚杰著
《金枝》,(英)弗雷泽著,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本
《原始思维》,(法)列维一布留尔著
《逻借研究》,(徳)胡塞尔著
《纯粹现象学通论》,(徳)胡塞尔著
《存在与时间》,(徳)海徳格尔著 A《诗・语言・思》,(徳)海徳格尔著 A《艺术作品的本源》,(徳)海徳格尔著
《真理与方法》,(徳)伽达默尔著
《审美经验和文学释义学》,(徳)姚斯著
A《伊利亚特》,(古希腊)荷马著
A《奥徳赛》,(古希腊)荷马著
《阿伽门农》,(古希腊)埃斯库罗斯著
《被绑的普鲁米修斯》,(古希腊)埃斯库罗斯著 A《安提戈涅》,(古希腊)索福克勒斯著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索福克勒斯著
《美狄亚》,(古希腊)欧里庇得斯著
《阿卡奈人》,(古希腊)阿里斯托芬著
A《新旧约全书》,(《圣经》)(古希伯来)
《沙恭达罗》,(印度)迦梨陀娑著
《云使》,(印度)迦梨陀娑著
《一千零一夜》,(《天方夜潭》)邙可拉伯) 《源氏物语》,(日本)紫式部著
《神曲》,(意大利)但丁著
△《哈姆雷特》,(英)莎士比亚著
《麦克白斯》,(英)莎士比亚著
A《堂吉诃徳》,(四班牙)塞万提斯著
A《达尔杜弗》,(法)莫利哀著
《吝啬鬼》
A《浮士徳》,(徳)歌徳著
《巴黎圣母院》,(法)雨果著
A《红与黑》,(法)斯丹达尔著
《髙老头》,(法)巴尔扎克著
《恶之华》,(法)波徳莱尔著
《罪与罚》,(俄)陀思妥也夫斯基著
A《卡拉玛卓夫兄弟们》,(俄)陀思妥也夫斯基著 《战争与和平》,(俄)列夫•托尔斯泰著
A《安娜•卡列尼娜》,(俄)列夫•托尔斯泰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