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大学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哈佛大学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
调查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环境等条件差不多的年轻人。
调查结果发现:
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经过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及分布现象有一定规律:
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他们大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10%有清晰但目标比较短期的人,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律师、医生、工程师、高级主管等;60%的目标模糊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那27%的没有目标的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的生活过得都不如意,常常失业,并且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调查者因此得出结论:
目标对人生有巨大的导向性作用。
25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他们的状况及分布现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更改过自己的人生目标。
25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
他们中不乏白手创业者、行业领袖、社会精英。
那些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在社会的中上层。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
而那些占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面,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
剩下的27%是那些25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成功发展的渴望。
如果你能发掘它,便能找到成功的方向,找到一种支持你不懈努力的持久力量。
然而,正如西方的那句谚语所说,“如果你不知道你要到哪儿去,那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为成功制定一份书面计划有的人将成功界定在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先天的环境条件上。
虽然这些也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之一,但远远不能带来真正的成功。
成功的事业还需要准确的、文字性的计划。
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制定自我发展的行动计划,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必不可少。
什么左右你10年后的“价值等级”哈佛大学对大学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收入变化进行了长期的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形成文字性计划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
83%的人对职业发展没有设定过目标。
他们的收入在这里作为参考基数。
14%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但没有书面记录下来。
他们的工资是前者的3倍。
3%的人对职业发展有清晰的目标,并书面记录下来。
他们的收入平均是第一类人工资收入的10倍。
从离开校园到职场人生,10年也许只是弹指一挥间。
然而,10年过去,当同窗好友再一次相聚时,在职场的地平在线,一个无可回避的现实是:
昔日朝夕相处、平起平坐的同学,有了明显的“社会价值等级”。
造成这种等级区分的,当然有机遇、关系以及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但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却是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刚刚步入社会,谁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毕业后,我可以干什么呢?做销售、做管理„„似乎做什么都可以。
那么今后的人生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呢?缺乏一个明确的规划。
大学毕业即在一家知名公司做助理工作的王军,5年间,不因周围公司高薪相聘的诱惑所动,一心一意钻研公司业务。
5年后便被公司聘任为总经理,而且,做得非常成功。
今年32岁的张洁,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被公司提拔为客户经理。
出入有车,手下统领着一班人马,隔三差五去美国总部“取经”,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10年过去,张小姐却因没有及时给自己“充电”,而被无情的“后来者”挤出了客户经理的宝座。
学财务专业的陈冬,死活都不愿从事财务工作。
通过咨询职业指导师,她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对空间敏感的人,每天都需要富有创造性。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索尼找到了一份工作,满足了她天生的创造性和表达需要。
不久,她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飞翔的天空—面向海外的公共关系主管。
缺乏设计的人生是打折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准确评价个人的特点和强项,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的差距,发现新的职业机遇,突破生活的网格线,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职业生涯规划是包装人生、创造个人价值的艺术。
没有经过策划的择业与职业发展是盲目的,没有经过设计的人生是打折的人生。
曾在里根政府担任过财政部长、白宫办公厅主任的唐纳德?托?里甘,在谈及他的成功人生时,常常对人讲起这样一个故事:
有三个人同时到了天堂,天使圣彼得只有供一个新来者住的地方,于是就说他只让那个从事最古老职业的人来住。
其中一人站出来说:
“我想我就是,因为我是外科医生,众所周知,上帝在6天中创造世界后就创造了人,上帝
还用亚当的肋骨创造了女人—这就用了外科手术。
”他还没来得及向前挪一步,第二个人就站出来说:
“稍等一会儿,我是工程师,在创造人之前的那6天里,万物一片混乱,上帝只好连着6天6夜工作去消除混乱,这就用了工程技术。
”圣彼得还未及作答,第三个人站出来说:
“得了,我是谋划家,要是没有我,上帝上哪儿找所有这些混乱?”圣彼得想了想,最后把地方让给了第三个人。
这个故事表明了一个精于设计、后发制人的道理。
其实,规划人生是一种运筹帷幄的艺术,是对自己所要达到的人生目标设定最佳的路径,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功的一种精心设计与安排。
它将宏伟的目标与现实的条件紧密结合起来,是沟通天才的构想和现实途径的桥梁。
然而,为人生确定方向是困难的。
但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不要将其推向父母、老师和社会。
不要为别人的愿望和期待活着。
要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让生活有一些新的样式,也是困难的。
但这恰恰是值得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有句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