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语文《我为什么而活着》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哲理散文。第四单元是一个散文单元,其单元目标是体会作者的感悟和思考,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此篇是哲理性散文的一个代表性作品。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篇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的目标。二、说教学目标
1、理解罗素认为活着目的的观点,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哲理性散文的写法。
二、说重点难点
1、部编版教材落实了党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以我把重点确定为:理解罗素的人生追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2、八年级学生从议论性散文的视角来解读文本,在以前是很少有的。所以我把难点设定为: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哲理性散文的写法。
三、说学情
我处于农村地区,学生普遍存在见识不广阅读量狭窄、知识储备不丰富的问题。所以我安排的目标尽量小而实效性强,培养他们主动的探索精神,能真正的有所领悟,从而打开认知的一扇窗。
四、说教法学法
基于以上的学情,我制定了下列的教法学法:朗读感受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讨论分析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进入课堂,我会提问三个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学生在这个时候可能会
大笑,回答的非常浅显。我是某某某,从余姚村来,到涝店中学去。然后告诉学生,这三句话在哲学领域,是一个人生哲学的终极问题。上帝创作了人,作为在地球上拥有着最高智识的我们,What are we going?我们到哪里去?我们追求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今天,就让我们听听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而活着?
2、简介
罗素(对作者的认识我一般会布置在预习中,上课时我会问到关键点,比如,他有哪几重身份?他为世界和平都做了什么?)
3、检查生词预习
(二)正课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在安排教学的时候,尽量锻炼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及合作探究的精神。
1、认真的听配乐朗诵。
2、学生再次配乐朗诵。(让学生深深地进入情境之中,做到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3、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用PPT展示问题。让学生们在书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然后教师做抽查提问。
(1)作者为什么而活?
(2)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是什么?
(3)作者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4)作者认为人世间的苦难都有哪些?为什么同情苦难是他的人生追求?
要求全部都做,8分钟后来随机提问小组。
这三个问题123是很简单的,所以只做对照。在这里我认为对爱情的见解,这是一个说来话长的问题,在课堂上没必要谈老师的见解,遵循作者就是)
而4需要详细的去引导,老师在这里列举罗素为世界和平所做的事(1955年,他向各国科学家征集签名,召开了一次世界性会议,商讨采取什么实际步骤来应对由原子武器出现面临的危机,该会议直接演变为著名的维也纳宣言。1961年,他因煽动非暴力反抗运动再次入狱。1960年,反对越南战争,与让保罗萨特一并成立了罗素萨特特别法庭。他写在生命的最后时期的声明,是有关中东的,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个巴勒斯坦难民营。)进而引导学生认识这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生的价值,是博爱的精神具体体现,是人类最高贵的品质。在西方,有我们在第八课刚刚学过的列夫托尔斯泰。在东方,有孔子,他一生追求的社会目标是“老有所依,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们一代代的领导者都在这样的追求,让各个阶层的人都能幸福生活。博爱思想,这是人类历史的终极关怀。
突破了这一点。也就实现了教学的第一个目标,理解罗素的人生追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接下来该是对文法的学习了。
(三)PPT展示问题。
1、你能发现本文用了什么结构吗?
(这点凭学生以往积累不难。总----分-----总。开头部分摆出观点,中间部分阐明观点,最后总结升华全文。)
2、找出中你认为写得好的比喻句来赏析。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这是说作者为了人生的追求,总是让自己深受其苦,经历了心灵的煎熬又无能为力。从这里你能感到哲理散文的语言特点吗?哲理散文的语言不像议论文那样的严密客观,而是是用了大量的描写抒情等语言,让文章活泼生动有感染力,这就是哲理散文和议论文的区别了,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做一做。
(四)仿写 “我为什么活着”
要求:不必像哲学家那样深刻,内容上积极健康就行。
可以从对生活的热爱,对万物的感恩,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社会的作为等方面去写。
十分钟后做展示。可以写一个角度,也可以是多个角度。(在这里我认为模仿是最好的领会语言的一种方法,艺术的起点都来源于模仿,文章也不例外)
(五)各个小组展示,未完成的课下完成。
老师做适度点评。
六.小结
你在本课学到了什么?每次总结课我会用这样的一个问题,不管他们回答的全面与否,能够说出来就是自己内化了的,而由老师说出来的,可能大多数都是老师的。最后老师做总结发言:希望我们从生活中找到美好,感受生活的意义,拥有积极健康的生活观,价值观。
七 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
冰心的《谈生命》。周国平的人生的高贵在于灵魂。安排扩展阅读。旨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协调他们的人生观,对人生的问题有一个更丰富的认识。
2、完成课堂中的仿写练习。
八、板书设计。
在板书设计上做到结构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对文章有宏观的认识。
总之,自读课文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做。老师在关键处点播就够了。如果老师的过分讲解代替了学生的读和圈点勾画做批注,那么自读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锻炼这个意义就失去了。散文是最能给学生写作以借鉴的,课文是很好的范本,利用好课本,就能做到教学效果的最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