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散文二篇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的特点。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的层次,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2)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理解议论性散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点,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多媒体课件,两篇散文的作者相关资料 。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的观点。
2.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文章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教师:(出示课件1)
古往今来,人们千百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而活着?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生活?有的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搜古寻今,苦思冥
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聆听两位作家是怎么说的。
教师引出新课,顺势写出课题:
16* 散文二篇 (出示课件2)
二、预习检查,扫清障碍
1.读一读生字词。(出示课件4)
教师提示:注意“涤”“臼”“濒”的读音。
2.分一分多音字。(出示课件5)
3.辨一辨形近字。(出示课件6)
4.解一解词语。(出示课件7)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卑微:地位低下。
炫耀:照耀;夸耀。
濒临:紧接,临近。
俯瞰:俯视。
永久的生命
三、自主学习,知识备查
1.走近作者
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篇散文的作者,了解本文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出示课件9)
严文井(1915—2005),作家。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2.写作背景
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本文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出示课件10)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选集》下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略有改动。这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是作者对生命的严肃认真思考的总结,充满乐观情绪。
四、新课学习,整体感知
教师: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读课文,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出示课件11)
(学生默读课文,课本勾画回答。)
学生1:第1段: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学生2:第2段: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学生3:第3段: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学生4:第4段: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
学生5: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五、细读课文,精读细研
课文标题为《永久的生命》。生命本是有限的,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是永久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观点的。(出示课件12)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分析回答。)
教师: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13)
学生:时光一去不返,个人生命是有限的。
教师:这和题目矛盾吗?(出示课件13)
教学:不矛盾。
教师:为什么?(出示课件13)
学生:这是伏笔,为后面写永久的生命蓄势。
教师:第2、3、4段是如何从正面论说“永久的生命”的?(出示课件14)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分析回答。)
学生1:第2段以小草和小牛犊为例从外在现象论说“永久的生命”的。
学生2:第3段以生命本体的流转从生命的内部特征论说“永久的生命”的。
学生3:第4段议论现实从批判暴君,赞美永久的生命。
教师:第5段在文中起了怎样的作用?(出示课件15)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学生:以一个精警的句子收住全文,令人印象深刻。
六、深读课文,合作探究
教师:文中有很多富有哲理的句子,请同学们画一画,圈一圈,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出示课件16)
(学生朗读句子,讨论分析回答。)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17)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学生: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个人生命与衬衣作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语言生动通俗,耐人寻味。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18)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教师点拨:同学们可以从修辞角度去分析回答。
学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生命的顽强,以此证明作者的观点:我们应该看到生命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语句展示:(出示课件19)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学生: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牛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牛犊为拥有“遍身金黄的茸毛”而欣喜的情态,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教师:“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怎样理解“分开来”“合起来”的意思?(出示课件20)
教师提示:我们从对重点词语意思的分析着手。
学生1:“分开来”指的是一个个体。
学生2:“合起来”指的是永不休止的繁殖、蔓延的精神。
教师:“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凋谢”和“永存”矛盾吗?(出示课件21)
(学生默读课文,同桌相互讨论。)
学生:看似矛盾,实则充满哲理:花儿凋谢,只不过是生命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儿用自己的生命滋养下一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生命的消逝与不朽比作花朵的凋谢与永存,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命的价值。
七、课堂小结
1.这课我们已经学习完了,下面请你们概括本文的主题。(出示课件22)
教师:要求一至两名学生归纳,最后教师指正。
预设:通过感慨个人生命的短暂,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
生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和赞叹。
2.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有着怎样的感悟呢?(出示课件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