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诫子书》选择题【部编本七年级上16课】
班级:姓名: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夫君子之.行。辍耕之.垄上。
3、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文言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广.才
B. 腰.白玉之环
C. 长跪而谢.之
D. 轻.寡人与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5、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并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 . 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
C . 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D . 文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B.“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C.“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诸葛亮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正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表达中心思想的关键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C. 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①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②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③惜时:年与日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D. “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用的是一般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C.“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须学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
D.“俭以养德”诸葛亮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参考答案
1、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D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小大之狱,虽.不能明察。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安陵君其.许寡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夫君子之.行。辍耕之.垄上。
【解析】A来;因为。B即使;即使。C祈使语气,一定;代词。D助词,的;动词,去、往。
3、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文言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C )
A.非学无以广.才
B. 腰.白玉之环
C. 长跪而谢.之
D. 轻.寡人与
【解析】A词类活用,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增长。B词类活用,腰间佩戴。C 古今异义,道歉。D词类活用,形作动,轻视。
4、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解析】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
5、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
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后人留存有多篇《诫子书》。
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解析】B选项“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有误,除了治学经验,还有为人修养。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 本文作者主要是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述的,并把“静”与“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 . 从语言特点来看,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
C . 从写作手法来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D . 文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B选项“本文句式主要运用了整句”有误,本文应主要运用整散结合的句式。
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险躁则不能冶性”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
B.“年与时驰,意与岁去”诸葛亮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