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人才信息简报
(总第15期)
上海海洋大学人事处编 2008年12月31日
2008年度人事人才工作回眸
一、以内涵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吸引优秀人才
2008年,我校继续加大人才队伍引进的力度,创新机制,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是具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高层次人才。2008年新录用专任教师40人,其中6人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以色列希伯莱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等国外著名大学;引进教授7人(其中3人来自海外),引进副教授5人(其中3人来自海外)。
2008年引进人员情况
总人数 | 按岗位分类 | 按学历分类 | 按职务、来源分 |
专任 教师 | 辅导员 | 实验 教辅 | 管理 | 博士 | 硕士 | 本科 | 大专 | 教授 | 副 教授 | 海外引进 |
54 | 40 | 4 | 5 | 5 | 39 | 6 | 8 | 1 | 7 | 5 | 6 |
| | | | | | | | | | | |
截止2008年底,我校教师总数593人,其中专任教师520人,通过近几年队伍的充实,我校的专任教师净增加107人(增长了25.9%)。专任教师中博士率由2004年底的12.8%提高到41.5%,硕博率64.2%提高到83.5%,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66.7%。专任教师的博士率和硕博率已提前2年达到市教委对市属高校的要求(博士40%,硕博60%)。
教职工队伍2004与2008对比情况
各类队伍 | 2004年 (人) | 2008年 (人) | 增长数 (人) | 增长率 |
教职工数 | 860 | 982 | 122 | 14.2% |
专任教师数 | 413 | 520 | 107 | 25.9% |
思政教师数 | 45 | 75 | 30 | 66.7% |
其中:一线辅导员 | 26 | 46 | 20 | 76.9% |
学生工作教师 | 19 | 29 | 10 | 52.6% |
教辅队伍 | 119 | 117 | -2 | -1.7% |
管理队伍 | 165 | 181 | 16 | 9.7% |
后勤 | 118 | 93 | -25 | -21.2% |
| | | | |
专任教师队伍2004与2008年对比情况
指标 | 2004年 | 2008年 | 增加数 | 增加率 |
专任教师数 | 413 | 520 | 107 | 25.9% |
一年以上海外经历教师 (占专任教师比例) | 38 (9.2%) | 81 (15.6%) | 43 | 113.2% |
职务结构 | 教授 | 41 | 101 | 60 | 146.3% |
副教授 | 109 | 153 | 44 | 40.4% |
讲师 | 150 | 236 | 86 | 57.3% |
助教 | 113 | 30 | -83 | -73.5% |
学历结构 | 博士(博士率) | 53(12.8%) | 216(41.5%) | 163 | 307.5% |
硕士(硕士率) | 212(51.4%) | 218(42%) | 6 | 2.8% |
大学 | 148 | 86 | -62 | -41.9% |
年龄结构 | 35岁及以下 | 183 | 237 | 54 | 29.5% |
36-40 | 73 | 110 | 37 | 50.7% |
41-50 | 99 | 136 | 37 | 37.4% |
51岁及以上 | 58 | 37 | -21 | -36.2% |
| | | | | |
除此之外,通过柔性引进,吸引了美国麻省州立大学、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吾兹豪尔海洋研究所、美国缅因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海洋局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的12位资深学者教授为我校工作。通过学术交流、互派教师进修、指导我校教师在国外期刊发表SCI论文、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接收博士后、联合申报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多种途径,大大拓展了我校交叉学科的发展,提升了相关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二)以国内外进修为抓手,培养骨干教师
2008年我校继续推进教师国内外进修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素质与能力。2008年,共选派179人次参加国内外各类进修,其中国外进修36人,国内进修128人。国外进修中,国家公派3人,博士后研究2人,访问学者4人,其中在外进修12个月的有6人,赴澳双语课程培训的教师24人。国内进修中,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4人,参加精品课程培训的25人,参加第五期FD班的教师56人。在2008年中,我校还有6位教师在职获得博士学位,8人在职获得硕士学位。
2008年国内外进修情况
国外进修人数 | 国家公派 | 博士后 | 访问学者 | 攻读博士 | 业务研修 | 双语课程进修 |
36 | 3 | 2 | 4 | 1 | 2 | 24 |
国内进修人数 | 博士后 | 攻读博士 | 攻读硕士 | FD班 | 课程进修 | 业务进修 |
143 | 4 | 14 | 1 | 56 | 30 | 38 |
| | | | | | |
在新进教师培养上,为新进校教师配备指导教师,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使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尽快熟悉各个教学环节,认真练好教学基本功。2008年9月,我校举办了第五期FD班,并建立了FD专题网站,通过多种举措推进基层教学组织的FD活动,我校是国内第一家实施 FD活动的高校,FD品牌深入人心,我校的“构建FD制度平台推进师德建设”项目在08年入围“上海市十佳师德建设优秀项目”评选。
2005-2008年,我校专业技术人员在职各类进修的比例达到97.5%,参加国内外进修的专业技术人员共有860人次,其中国外进修110人,国内进修750人次(含FD培训387人)。
2005-2008专业技术人员在职进修情况
年度 | 各类进修总人数 | 出国进修人数 | 其中6个月以上 | 国内进修 总人数 | 其中 |
人数 | 比例 | 攻读博士 | 攻读硕士 |
2005年 | 301 | 12 | 9 | 75.0% | 289 | 12 | 10 |
2006年 | 202 | 30 | 10 | 33.3% | 172 | 14 | 3 |
2007年 | 177 | 31 | 8 | 25.8% | 146 | 16 | 8 |
2008年 | 180 | 37 | 12 | 32.4% | 143 | 14 | 1 |
合计 | 860 | 110 | 39 | 35.5% | 750 | 56 | 22 |
| | | | | | | |
(三)突出特色优势,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2008年,学校迎来了百年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2大发展机遇——更名和搬迁,同时也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面对挑战,学校提出了建设海洋科学、水产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三大国家重点学科的目标,并制定了聚焦重点、错位发展、突出特色、强化优势的发展思路。根据三大学科的定位,学校将“东方学者”的岗位设置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三大学科建设过程的重要工作来抓,几经讨论最终设置了重点培养和引进的“东方学者”岗位8个。7月9日,在我校召开了题为“紧密结合学科定位、打造高端优秀队伍”东方学者申报工作推进会,市教委人事处长周国明出席会议,并指出“上海海洋大学在面临重大历史机遇的同时,要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彰显特色,坚持“扶需、扶特、扶强”的原则,同时抓住“特色、新兴、交叉”三方面因素。”11月,在上海高校第二轮“东方学者”设岗中,市教委批准我校“东方学者”岗位3个——海洋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水产养殖。与此同时,我校在网上公布了在全球范围招聘“东方学者”特聘教授的公告,短短一周有来自海外及校内的应聘者8人,有的岗位是5个人竞争,这些应聘者都具有在国外高校、科研机构连续工作学习2年以上的经历。最终,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研究室的吕利群教授、来自加拿大基辅大学的张俊斌研究员分获“水产养殖”与“海洋生物学”东方学者特
聘教授。市教委对我校送审的3位候选人给予了较高评价。
2008年,我校还首次申报了“长江学者”特聘和讲座教授,我校在“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设置了“长江学者”岗位,推荐陈新军教授和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研究室的岳根华教授参选,虽最终因上海地方高校只有2个名额未入选,但这项工作为我们地方高校带来希望,只要学校不断发展,属于我们的机会就越来越多。
(四)人才奖励计划与人才激励全面开展
2008年,我校李思发教授因其在水产养殖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荣获“世界水产养殖学会终身成就奖”“全球水产养殖联盟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国大陆水产科技工作者获此两殊荣的第一人。
陈新军教授获“上海市领才”;唐文乔教授获第四届“上海市教学名师”;何培民教授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邹曙明教授获“曙光学者”;钱卫国副教授获“上海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刘利平副教授入选2008 “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同时,千方百计
为教师发展创造条件,推荐31位教师成功申报了“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资助总金额82万元。2005-2008年获市优青后备科研项目资助的共179位教师,受助面占我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60.3%,总经费442万元。
2005-2005市优青后备科研资助情况
年度 | 全校合计 |
人数 | 经费 | 理工科 | 文科 |
2005年 | 36 | 82万元 | 23 | 13 |
2006年 | 61 | 155万元 | 45 | 16 |
2007年 | 51 | 123万元 | 21 | 30 |
2008年 | 31 | 82万元 | 20 | 11 |
合计 | 179 | 442万元 | 109 | 70 |
| | | | |
2008年,为表彰教职工在搬迁、教书育人、就业等方面做出的突出成绩,学校评选出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4人,教学名师3人,师德标兵1人,师德先进个人2人,优秀青年教师8人,
优秀辅导员4人,优秀青年管理干部6人,就业先进个人3人。通过表彰和宣传,在全校进一步弘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全面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氛围,努力使教师成长为既会教书、又会教人、注重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
二、循序渐进,平稳推进综合改革
2008年,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考核制度、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总结和分析前一段改革的成功经验,研究制度导向及后续效果,继续推进稳步管理制度改革,完成2008年学院目标责任制任务书的签订以及教师个人岗位任务签订。分析2007年绩效考核情况看出,各级科教岗位任务完成情况特别是科研工作成果显著增加,综合改革正效应逐步显现。同时在两轮聘任考核的基础上,调研分析聘任、考核中的有关问题,提出聘期考核及岗位设置的思考。我处积极参与数字化校园建设,完成了人事系统需求分析,为下一步人事系统开发打下基础。
我处结合新的劳动合同法,修订了2009版聘用合同,在此基础上,完成800位教职工聘用合同的续订工作,将工作做在前面、做在细处,续订工作平稳有序,积极构建健康和谐的劳动人事关系。
三、以人为本,服务搬迁,服务基层
为配合我校整体搬迁临港新城,改善新校区的工作条件并鼓励教职工积极投身新校区工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调研并多方征求学院处室意见,制订了临港校区工作补贴的过渡性方案。该方案经教代会通过,全年投入预计1300万元。我处根据学校搬迁精神,认真做好三上三下资产清理工作,特别是确保人事档案室顺利搬迁。
2008年,我处继续加强为基层服务意识。以“创新、服务、效率”为宗旨,实行持牌上岗制度,每月例行召开处务例会,研讨工作,以人事人才年报、人事人才简报制度形式做好政务公开,建立人事处人员联系基础制度。以人为本,为2008年新进员工做好各项服务工作。为10名青年教师解决夫妻分居户籍的困难,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继续为退休人员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做好沟通与服务工作,每学期到学院及直属部门走访3次以上,主动服务。积极协助、配合其他处室其他工作。与工会、组织部组织副处副高体检活动,本次体检人数83名。
四、群策群力,多种途径稳定学校搬迁后的师资队伍
2008年,学校经历了整体搬迁以及搬迁后各项工作的适应期,教师队伍中也陆续出现一些不稳定情绪,我处通过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教师思想动态,认真研究对策,正面引导,积极宣传学校优雅的工作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通过自身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新老教师感到学校的亲切和家的温暖。
搬迁后,人事处倡导人事制度建设、操作更加规范化、人性化、法制化,把握学校集中控制与基层自主管理的平衡。首先要求处内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成为学法规、懂法规、守法规的表率,并要求不同岗位重点学习相关法规,如师资岗位人员要重点研究招聘录用、专业技术聘任方面的规定,劳动工资岗位要重点研究劳动工资、分配制度方面的规定,综合人事岗位要重要研究考核奖惩方面的规定,退管岗位要重点研究退休政策等,具体地、实实在在地想广大教职工之所想,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人事处还与学校的法律顾问建立了定期联系制度,重要政策、规定出台,聘用合同的条文,信访回复,人事争议,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应对等问题,事先都征求律师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