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几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01 23:56:42 阅读: 评论:0

几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比较研究
作者:马舒宁 李莉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04期
        【摘 要】本文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发展的过程,大体可分为三种:生涯规划选择理论、生涯规划发展理论、生涯规划决策理论,对其主要内容、发展趋势、适用范畴等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和对比,从而探讨各种理论的不足和优点,并提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整合应用的假设,优化生涯规划的指导理论, 为实践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比较;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1-0004-05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美国,最初以“职业指导”的形式出现,1908年由弗兰克·帕森斯在创立“波士顿职业局”时提出。1909年,帕森斯将个体自身特质、社会环境与职业要求相结合,提出了“特质因素论”,也称“职业-人职匹配”理论,因此被称为“职业指导之父”。从20世纪
开始,人本主义理论在职业指导中占据了核心位置。至20世纪40年代,心理测验逐步成为重要的方法。20世纪50年代后,生涯规划开始呈现动态发展过程,职业指导向职业辅导转型,也是职业生涯指导的黄金期,大量的生涯发展理论涌现:1951年,金斯伯格提出职业生涯发展三阶段理论。自1953年,舒伯出版《职业生涯心理学》,提出职业生涯辅导这一概念以及职业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并对彩虹生涯图和拱门模式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1978年,施恩提出职业生涯周期理论。1987年,格林豪斯提出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1973年,生涯规划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约翰·霍兰德在帕森斯提出的特质因素理论基础上,提出职业性向论,并创作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量表。20世纪70年代后,克朗伯兹等人将社会学习理论应用到生涯规划中。20世纪90年代,盖瑞·彼得森将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运用到职业指导中。生涯规划理论的内涵在几十年的历程中得到不断充实和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3:5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6350021872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几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比较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几种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比较研究.pdf

标签:理论   发展   职业   提出   职业生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