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的需求理论
经济091 贾友盛 099114227
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我们现今一直沿用的微观经济学,就是在马歇尔经济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1)边际效用。马歇尔用边际效用来说明需求。和边际效用学派一样,他认为效用就是一物品给所有者的愉快或其他利益。人的欲望是多种多样的,但每一个别的欲望是有限度的,人类的本性的这种倾向可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也就是一个人拥有的某种商品的数量越多,这种商品对于他的边际效用就是随着他已有该物数量的每一次增加而递减。
边际效用就是边际购买量的效用。而边际购买量就是,某人要买进一件东西的时候,他刚刚被吸引的那一部分。而我们现代微观经济学对边际效用的解释就是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所增加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的衡量。边际效用是表示购买者的主观评价,是一种心理活动,马歇尔认为,可以间接地用买着愿意支付的货币量即需求价格来衡量。于是,效用递减规律被转化为需求
价格递减规律:出卖的数量愈大,该数量出售的价格就愈低,以便找到这一数量的购买者。更普遍的就是:需求量随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价格的上涨而减少。
马歇尔对需求曲线的推导是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证明的。后来的经济学家对此进行了完善,即利用消费价格曲线(pcc)来推导。
(2)例外原理。马歇尔认为,需求量的变化与价格涨落成反比例变化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马歇尔把需求曲线不能解释的解释称为“例外原理”。例如,有些专为满足人们虚荣心的货物,如果跌价,购买者就难以再通过使用这一货物来显示高贵的地位,因此购买量反而会缩小。
“吉芬商品”也是另外一个典型,1845年爱尔兰马铃薯大欠收,价格上涨,需求量反而增加了。19世纪英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原来这是因为穷人太穷了,平时很少吃面粉,现在更吃不起,只好多买马铃薯这种比较起来还算廉价的生存必需品来维持生活。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把需求规律的例外情况称为“吉芬效应”。后来学者对吉芬商品的解释是因为负的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图形解释如下:
(3)需求价格弹性。马歇尔提出,需求量虽然随价格而变动,但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幅度,对不同商品和不同消费者来说是不相同的。马歇尔在此基础上提出弹性的概念。价格的上涨或下降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减少或增加的比率,就叫做需求价格弹性,
更通俗的说,就是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他还提出了需求价格弹性的数学公式:
(4)消费者选择理论。马歇尔研究消费者需求时,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提出消费者如何使用他所支配的收入来取得最大福利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他提出,一个人应把他悠闲的货币收入作妥善安排,使每一用途上所花费的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趋于相等,以便从这有限的收入中获得最大的满足。这就是消费者选择的基本原则。用我们所学过的微观经济学的数学表达式就是:
对于福利问题的深入分析,是由他的学生,庇古在其著作《福利经济学》中得到进一步阐释。他本人也因此被后世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5)消费者剩余。马歇尔还提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消费者剩余指的是购买者对某一商品所愿支付而不愿得不到该商品的价格超过其实际付出的价格的部分。马歇尔的解释比较晦
涩难懂,用我们所学过的只是解释,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为取得一种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他取得该商品而支付的实际价格之间的差额。用图形表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