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3-06-01 23:26:42 阅读: 评论:0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
作者:***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07期
        【摘 要】 本文以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为依据,首先阐述了职业兴趣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的应用,为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参考。
        【关键词】 职业兴趣;霍兰德;职业生涯
        【中图分类号】 G6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8)07-00-01
        一、绪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我们做任何事情时,内心动力和快乐的最终来源。职业兴趣是一个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工作的适应能力,表现为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兴趣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职业兴趣是一个人职业生涯获得成功的一
个重要因素。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说过:“兴趣比天才更重要。”兴趣不但是个人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保证职业生涯成功和职场稳定的重要前提,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才能,保持身心健康。所以,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选择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符合的职业,就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和满足感,同时也更容易获得成功。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能发挥他全部才能的80%-90%,并且能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如果对从事的工作不感兴趣,则他的才能只能发挥20%-30%,并且容易疲劳。因此,大学生在择业的时候,应该尽量选择与自身兴趣相匹配的职业类型和职业环境。本文将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展开探讨。
        二、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简介
        195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以自己从事职业咨询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他人职业道路的深入研究,首次提出了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理论,并阐述了个人兴趣与环境类型相匹配的思想。霍兰德的职业兴趣理论,其核心是按照不同的职业特点和个性特征将人分为六大类:技能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交型、经营型、事务型,这六种类型的人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3:2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6332021872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pdf

标签:职业   兴趣   大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