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公共选择
所谓公共选择是指一种由政府为了改善社会福利水平而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种种私人行为转变为集体行为的过程。
当代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大致可分成两个时期,第一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末,属于传统公共选择范畴;第二阶段自80年代始,则属于现代公共选择理论研究范围。公共选择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它与传统经济学相比较,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强调政府对市场失效的纠正;第二,认为在对政府政策和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时,不能以效率的高低作为唯一标准,而应该考虑对福利影响的大小;第三,重视对公共政策和制度安排的分析,即强调对政策进行价值判断和分析,以寻找使福利增进最大化的政策和制度安排。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思想是“用民主的办法来达到最好的管理”,这表明,这种理论并非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否认政府干预对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只不过它侧重于强调通过政府政策和制度的改革,建立一套能够保证经济目标顺利实现的机制,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公共选择理论的兴起与发展,不仅适应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急剧变化,也适应了西方各国政治、经济改革的需要。到70年代末,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的福利经济学已逐渐取代
新古典经济学,成为各国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依据。公共选择理论将政治因素纳入其研究范围,为公共决策者在宏观层次上提供了许多决策参考,同时对市场力量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危机,工人失业严重,生活困难,社会矛盾激化,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进一步加深。人们迫切要求摆脱资本主义制度的束缚,探索一条符合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道路。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指出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历史必然性,同时批判地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必须按照客观规律运动,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础上,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