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质教育的提出和推进,让越来越多学校和家长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这也对体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田径是青少年体育的主要课程,但受当下田径课程枯燥、高强度训练等因素影响,导致青少年对田径运动训练无法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本文从课程、青少年身心、教师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探寻影响青少年田径运动训练的因素,并针对这几种因素提出解决方案。从课程改进、趣味性研究、激励法尝试等方面入手增强田径运动训练多元化,从而提高青少年对田径运动的积极性,让其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尝试”,为青少年田径课程研究探索新思路。
2019年7月8日,《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全文公布,意见中明确提出,在体育方面,应严格执行青少年体质健康合格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而且还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当下课业的压力下,体育课的改革有效提升了青少年的身,卜健康。而田径运动,作为全世界范围内最普遍、诞生最早、最容易上手的基础运动,如果能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进来,那么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1青少年迸行田鯉动的他
田径运动是最基础的体育运动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田径运动无需使用器材,而且随时随地都可以锻炼,它对人们的影响是积极和正面的。
1.1有效的田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
有效、科学的田径训练,不仅能锻炼全身肌肉,而且对促进新陈代谢、调节身体协调性、提高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神经系统、心血管、呼吸、内脏、消化系统等)均有一定作用。通过田径训练,还可増强人体的耐力、协调性、灵敏度、柔韧性等,使学生以更好的身体和精神面貌面对生活和学习。
1.2能塑造学生积极正面的性格
良好的性格和品质,通常都需要在后天的环境中磨炼和塑造,中学时代,正是树立三观、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拥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心态,对青少年来说弥足珍贵。田径运动训练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长期、高强度、不断重复的训练才能84达到锻炼的目的,这对磨炼青少年的耐力、持久性有重要帮助,田径属于竞技体育,通过比赛或平时成绩的不断鞭策,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不轻言放弃、失败不气馁,进而养成更好的心态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1.3可以使青少年树立自信心
青少年的自信心往往可以从学习、竞赛、鼓励中获得。田径运动是一个由简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是游戏闯关,成就感不言而喻。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可以针对每个青少年进行鼓励,让青少年的自信/卜获得提升,澈发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田径对于骨少年来说,是表达自我价值和成就感的运动,同时,通过田径运动塑造的性格,也将使其受益终生。
1.4田径运动可以放松身心、缓解学习压力
我国一直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在以往的很多时候,体育课常常被其他科目“征用",青少年无法通过体育课达到锻炼的目的,往往以"升学率""考试成绩"作为考核。田径运动是一项可以放松肌离、放松身心的运动,其简单易学,形式多样,是学生缓解疲劳、釋放压力的最隹选择。
青少年开展田径运动训练的目的在于让青少年通过田径训练强身健体,在田径训练中有所收荻,得到真正的放松。以上田径运动的种种优势表明,参加田径运动的好处很多,因此,教师要让青少年充分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性,可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模式,让青少年享受运动的乐趣,化被动为主动。
2nmiiss兴mg需m因索
青少年对田径运动训练缺乏兴趣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分为外因和内因。夕卜因包活体育教师、课程、场地等方面的因素,而内因则包活青少年心理、身体等方面原因。
2.1青少年训练兴趣缺乏的内因
2.1.1情绪影晌
青少年体育需要通过考试来判定青少年是否达标,很多青少年会因为考越绩不理想而质疑自己的运动水平,帧自身心題力过
体坛博览
大,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对田径运动有所抵触。另外,田径运动不需要任何设备辅助,且训练内容单一枯燥,对于青少年而言,重复的动作训练会让他们丧失田径运动的兴趣,甚至会产生负面情绪和逆反心理,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因此,传统训练模式难以激起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
趣。
己.1.己身伸因素
田径运动最考验人体的耐力,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或高强度的运动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身体上的疼痛也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动力。教师在进行田径运动训练时,没有进行针对性备课,所有学生的运动量、动作和课程内容都一模一样,这样会导致身体素质较差的同学跟不上进度,如果教师未能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这也会让青少年对田径训练产生抵触情绪。
2.2青少年运动训练兴趣缺乏的外因
己己1教师因素
很多体育教师对课程不重视,在教学环节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是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没有关注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同的训练方法和内容,久而久之会令学生丧失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教师忽略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将田径训练变成提升竞技水平或应付期末考试的工具,无法真正触及学生的基础需求,这也会让学生对田径运动失去新鲜感。身为体育教师,如果无法调动学生的情绪,不仅会影响教学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己己己田径市身因素
田径运动是一项非常考验耐力的运动,在训练时比较枯燥,如果没有坚定的信念,学生很难坚持下去,对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三分钟热度、渴望新鲜感、意志不坚定是他们的"通病”,如果没有更好的方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那么就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接受田径运动训练。
己己m Iffi育谍程因素
对于现在的中学体育来说,体育是竞技也是考试,因此,在开展田径课程时,教师往往会注重其竞技性而忽略田径运动的本质,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体育训练的压力,完全达不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体育的终极目标是强身健体、锻造内心,而不是应付考试,本末倒置的体育课程显然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
3摄离运动训练兴建的对策
3.1对各种方法学会灵活运用
想要提高青少年参与田径运动的训练兴趣,最重要的是改变教学模式、创新训练方法,增强田径运动的趣味性。可采用组合训练法模式,将田径运动进行分类,例如将田径运动的动作和内容分解成训练核心力、训练下肢力量、训练耐力等,再通过趣味教学,采用排列组合的形式展现。
教师还可通过激励法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田径运动训练中获得成就感。例如,青少年在完
成阶段性动作和训练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口头表扬或通过其他方式予以鼓励,以这种形式不断引导和激发他们的潜力,调动青少年对田径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在田径教学环节,借鉴网络课程以及先进的教学理念,以课程创新加激励法的手段,为学生制订各个阶段的训练方法,并因材施教,学会挖掘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力,并为他们订制专属的田径运动内容。比如,对于耐心和体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建议他们学习长跑,而对于体质较弱但爆发力强的学生,可以尝试短跑。青少年可以凭借自身条件发挥特长,不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而且还能提升其对田径运动的训练兴趣。
3.2加强师生互动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加强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可以有效提高他们学习田径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可通过与学生比赛或设计班级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体会田径运动竞技的快乐,在制定教案时,还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在每个学生的运动负荷内,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男女同学由于体质原因,田径运动训练可以设计得更具针对性。在初中阶段要注重男女同学的特殊性以及心理问题,在正常的教学模式下,给予他们更多关注,使其真正融入课堂,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
同时,教师还应注意他们的思想教育,关注其身心健康,当发现他们有消极情绪时,就要及时沟通,
使他们积极面对问题。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要想让他们通过田径训练达到身心强健的目的,教师更应该以科学的训练方法来充分调动其兴趣,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课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对体育教师产生信任感。教师的角色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玩伴或朋友,这样才能让他们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让教师的授课变得更加轻松。
3.3学会合理运用网络资源
青少年时期正是对网络最感兴趣的阶段,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对网络资源加以合理利用。比如,学生喜欢明星的舞蹈动作或时下流行的运动姿势,这时教师就可以活学活用,通过与田径运动融合,变成田径的热身运动,在有运动比赛时,教师也可组织他们观看各类田径比赛,并分析他们的动作,进而激发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热情。
将竞技类的田径运动与趣味赛事、网红健身运动、游戏等结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设立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枯燥的田径运动变得生动起来。比如,在观看网红健身视频或舞蹈时,教师可以根据动作告诉青少年每个动作的具体运动范围以及可用于田径运动的哪些方面,将青少年感兴趣的事物与田径运动关联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课改的大趋势下,体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作为体育老师,要以帮助青少年强身健体为目的,让他们养成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并通过田径运动塑造他们的个性。为更好地激发
青少年对田径运动的热爱,教师应摒弃传统观念,对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和改进,从而帮助青少年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4结信
总之,田径教师在训练过程中,需要让青少年更加了解田径、热爱田径,同时创新教学观念和思维,用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让青少年体验到田径运动的乐趣,缓解和释放他们的学习压力,不断提高其学习田径的积极性。H
作者简介:
左阳,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体育。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