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培养中学生对田径运动兴趣之初见
摘要:田径运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历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青少年学生掌握体育锻炼技巧和常识的必修课。它几乎贯穿着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阶段,其意义不言而喻。实践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培养学生对田径教学学习兴趣有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田径运动;兴趣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为学生积极创设学习环境,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田径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然而实践中田径项目和其他项目不同,田径项目总会让人感觉到枯燥、无味,得不到中学生的欢迎。我们要及时发现中学生不喜欢田径教学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
1问题分析
1.1 缺乏发挥中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目前中学田径教学没把学生作为主体,在安排教学内容上没有按照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很严重。这样既没使中学生发展已有的技术,也没拓展田径项目与其他项目的联系,出现了教学内容单一的现象,导致中学生学习田径的积极性不高。
1.2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中学生没意识到学好田径对学习和提高其他运动项目的益处,不懂得田径运动的文化内涵。且现在的中学生在家庭中总是处于被保护、被溺爱的状态,他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愿望被家长视为是非常痛苦的选择,在学生的心目中也逐渐形成了怕苦、怕累的思想,加上田径运动主要在露天运动场,学生认为烈日当头、高温炎热的条件很艰苦,从而更是提不起兴趣。
1.3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目前大多数普通中学田径教学仍然延续以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忽视了根据中学生的需要发展中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没有围绕“以
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没有发挥田径课的健身作用,没有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让田径运动有效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来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