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与小学体育大课间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01 22:26:27 阅读: 评论:0

学科核心素养与小学体育大课间研究
大课间作为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及促进健康意识和体育技能的培养,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就要从小学抓起。在基本的学科素养下,将小学体育的大课间内容进行丰富,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和学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而且能丰富校园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基于大课间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教师应不断创新,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高健康意识和保证身体健康。教师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基本导向,根据创新性原则,不断提高小学体育大课间的有效性。
一、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我国各个阶段的学科教育都逐渐将核心素养贯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并根据学科发展,制定和研究出适合学生的培养体系。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教育早已不是不值得重视的学科,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意识以及体育技能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工作能力,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体育教师应该围绕小学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思考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模式,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日常教学中。核心素养主要
有三项内容,第一,健康意识,健康意识主要包括参与活动的爱好与兴趣,教师应通过体育活动,让学生主动体会到运动的乐趣,让每个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当中,并且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确定出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项目。第二,体育知识,在体育活动中应穿插适量的体育知识,让学生了解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增加学生对体育人文知识的了解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常识以及对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第三,体育技能,主要是由体育锻炼技能和自我技能评价能力等组成,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具备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并且掌握两种以上技能,在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还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包括运动素质和健康素质两大方面,运动素质主要是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让自己拥有体育运动的能力,同时体育素质也影响着学生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例如,在小学田径教学中,大课间时就可以将田径这一最基本的体育科目运用其中,围绕小学体育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设立趣味田径的情境,提升学生的兴趣。在尊重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规律的同时,将学生的喜好以及田径练习融入游戏当中,使简单的跑步转变为多样化的情节,例如,在教授站立式起跑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独立尝试不同的起跑姿势,教师辅助学生在第一阶段的练习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比较哪种起跑方式更为适合。趣味的田径情境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大课间,
提升学生对跑步的兴趣,在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之后,再将它置于教师设计的情境中,强化练习,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充分利用大课间进行身体锻炼。
二、基于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体育大课间活动策略
体育运动是学生健身的重要途径,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练习与课间活动,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进行有效的体育训练,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小学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初步形成的阶段,教师就应该牢牢抓住这一阶段,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为达到这一目的,小学教师在体育大课间活动的设计中,应该基于小学体育核心素养的要求,尊重学生的差异,设置趣味化的运动,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优化教学策略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一样,没有两个同学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是一样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
同的教学措施,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层,例如,在体育课间,就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锻炼项目,例如蛙跳、自由跳、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以及跑步等,将这几种练习交替进行,让学生自由发挥。例如,对于柔韧性好的同学,就可以对他们的体前屈提出更高的要求,并适当地对他们的耐力进行一定的训练;对于弹跳力强的学生,对他们的蛙跳、立定跳以及自由跳等加强培训,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长。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划分好不同的区域,将操场分为几段,形成不同的练习区域,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练习。在这个环节中,不同的教师要对本区域的学生进行观察和管理,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这种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更好的发展,而且不会产生压抑情绪,并且学生能以主动乐观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大课间活动当中,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身体素质健康意识的培养都有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二)设置趣味化运动,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
小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注意力不集中,停留时间短,所以在大课间的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兴趣为主。但在当前的课间活动中,由于大部分体育教师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技能的教育,因此往往会存在教师在大课间活动中注重传统教学方式,导致体育教学存在明
显的程序化,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状态,降低学习兴趣。因此,在大课间的实践操作中,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所关注的点,通过趣味化的体育活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例如,在练习乒乓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一个乒乓球桌的对面设置一个小盒,或者是一个小网,让学生通过控制乒乓球使乒乓球落入到小网中,同时还可以移动网的位置,让学生不断加强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增强了体育课间的趣味性,而且能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来优化体育课间,例如,使用自制沙袋和铁环等简单的教学器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结束语
提高学生在体育课间活动的主体地位和体育精神,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是要围绕小学体育的核心素养,充分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专业的个性化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康意识。其次,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设置趣味化的运动,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通过这两个方面,增强学生参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22:26: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6295871871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学科核心素养与小学体育大课间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学科核心素养与小学体育大课间研究.pdf

标签:学生   体育   活动   课间   素养   核心   运动   小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