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育课堂实施寓教于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摘要: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融入快乐体育理念、模式,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兴趣爱好合理设定体育活动内容与形式,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能真正有所成长与发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小学快乐体育教育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展现出自己的指导和组织作用,展现出小学生体育运动的主体地位,构建融洽、欢乐的体育教学氛围,这样才能够取得理想的体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体育课堂实施寓教于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乐体育;应用;策略
课题名称: 体育课堂实施寓教于乐教学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JYKT2021098
引言
素质教育理念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解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小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活动中,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很多小学生普遍缺
乏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无法达到理想化的小学体育教学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运动需求和身心发展需求,合理设定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活动,在促进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使他们感知到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真正体现出快乐教育的优势,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小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关键,通过将兴趣教学法融入其中,能够打造充满趣味生机的体育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其以最饱满的情绪参与到体育活动中,确保学生骨骼健康发育,身体素质也得以快速提高。而小学体育课程中包含大量集体体育活动,通过应用兴趣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间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任课教师采取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能够带领学生切身体会运动带来的乐趣,使其自发地学习体育课程知识,在此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不断丰富自我、认识自我,继而以积极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每日锻炼任务。在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也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好表现,教师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特点,设计体育活动的内容及环节,能够进一步提高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二、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一)快乐教育普及性有待加强
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虽然大力提倡体育快乐教学的重要性,但是依然存在快乐教育普及性有待加强的问题。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快乐教育元素的运用仅仅停留于理论层面之中,无法全面落实到体育活动中去,对于快乐体育的理解更是不够全面、深刻,无法展现出快乐教育的优势。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缺乏对快乐教育的深入钻研、探究,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来开展体育活动,学生无法感知体育活动中的趣味性。除此之外,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快乐教育理念只用在了体育课堂的开始或者结束环节,通过放松活动、热身活动来实施快乐体育教育,快乐体育教育无法全面融入体育课程教育中,体育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化。
(二)体育教育内容有待丰富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学校、教师都意识到了改革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体育教育活动中,相关的体育教育内容有待丰富,特别是快乐教育内容依然停
留于基础层面之中,没有深层次去探究挖掘小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升。同时,在当前的小学体育教育活动中,部分教师依然习惯于体育理论知识讲解为主、体育练习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依然局限于体育教材之内,无法摆脱体育技术教学的单一局面。除此之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快乐教育教学内容的创编与研讨,无法让快乐教育全面融入体育教学中去。
三、“快乐体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必要性
(一)加强趣味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水平
在引领小学生自主感知基础的体育动作之外,教师还需要深化基础运用技能训练,并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和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同样需要应用趣味教学指导方法,以有趣的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参与运动。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在小学体育与趣味田径教学的结合中,一些教师存在着“小学阶段向学生讲解基础体育知识就可以了,不需要向其传授过多运动技巧”的错误认识,因此不愿意主动设计趣味技能训练环节,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和运动浮于表面,严重阻碍了他们对技能的掌握和运动水平的提升。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存在着“让学生掌握越多的运动技巧越好”的错误认识,一味地向学生传授大量的
技巧知识,忽略了趣味田径教学法的巧妙融入,导致技能训练呈现出较强的刻板性,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技能训练压力,进而降低了课程授课质量。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以增强小学体育趣味田径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为目标,改变技能训练课程的设计方法,一方面根据学生的成长实际,平衡技能训练与基础授课之间的关系;另一边在技能训练中融入有趣的元素,如通过做游戏、比赛的形式练习运动技巧等。
(二)将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
游戏是一种内容充足、形式多变的活动形式,因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发展仍处于萌芽状态,故而游戏一直倍受学生青睐,小学体育教师在应用兴趣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时,通过将游戏融入其中,既能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也能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的活动观念。鉴于此,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懂得各种游戏的精髓与玩法,并根据课程讲解内容,班级内小学生的特点,有效、合理地将游戏渗透进教学过程中,打造有生机且活泼的体育课堂,使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体,稳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比如,常规的课前准备活动,大多以慢跑或活动关节为主,此种单调乏味的活动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为下一步的体育教学活动打下基础,针对此
种问题,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你追我赶”“接力赛跑”等趣味小游戏,使学生在活动筋骨的同时,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
(三)善用体育器材,激发学生兴趣
在体育课堂中,体育器材有着关键的作用,很多体育教学的开展都需要借助体育器材。但是很多教师可能出于对小学生安全的考虑,以及小学生性格活泼的特点,并没有在体育课堂中充分借助体育器材进行教学,这也导致了在课堂上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能够善用体育器材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提升。例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针对投掷技巧让学生进行学习时,老师除了用简单古板的口头教学模式教授学生投掷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投掷球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是体育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必经之路,为进一步提高此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任课教师需要围
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发展特点,制定趣味性的、有目的性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被侵犯,并巧妙设置课堂导入,适当引入小游戏,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以此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付延霞.让寓教于乐走进体育——小学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之我见[J].家长,2020(34):56-57.
[2]丁仁东.让寓教于乐走进体育——小学体育教学兴趣教学法之我见[J].田径,2020(10):59-60.
[3]林平.谈小学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A]全国科研理论学术研究成果汇编:社会科学(六)[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20:2.
[4]王艳波.兴趣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普童话,2019(34):86.
[5]史满龙.“兴趣教学法”视角下小学体育教学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0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