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体育教学推广趣味田径运动的可行性分析
作者:骆万超
来源:《新生代·上半月》2018年第11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当前的主要发展趋势,小学在开展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还应当重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果,推出了趣味体育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契合了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需要,也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采用文献法等对趣味田径在小学学段推广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几点运用对策,希望能对趣味田径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推广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 体育课堂教学 趣味田径 素质教育
前言
时至今日,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主动
顺应时代发展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与创新,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趣味田径是国际田联推广的一种较为新型的运动方式,具体项目类型分为径赛和田赛,主要是通过强化运动型游戏的趣味性与丰富性来吸引青少年积极参加田径运动,从而不断提高其身体素质。最近几年来,趣味田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部分小学甚至将趣味田径纳入到体育课堂教学当中,而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应当推崇趣味田径运动,让更多的学生爱上田径运动、喜上体育锻炼,从而不断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少年强则国强,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一、趣味田径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传统田径教学趣味性差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但是学校、社会、家长比较注重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体力活动,从而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另人堪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虽然是综合因素造成的,但与体育教学还是有着重要的关系。同时,多数小学
的体育教师在开展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简单得引导学生压压腿、伸伸腰、跑跑步,仅此而已,课程教学缺乏趣味性与实用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课堂参与度较低,身体素质自然难以得到提高。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新鲜事物、没有接触过的情景都充满好奇心,恰恰趣味田径可以充分满足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新鲜感,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分组活动、分组竞赛等方式让其感受到运动的乐趣与价值,并爱上田径、爱上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