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趣味因子”植入到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
倪法令
田径是“田”与“径”的统称,它包括跑、跳、投等一些基本的运动。同时,田径教学也是高中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提升高中生的身体机能、锤炼高中生的坚韧意志、磨练高中生的不屈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对田径运动存在非常大的抵触心理,这对于田径教学的顺利开展十分不利。基于此,本文针对将“趣味因子”植入导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及实施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希望本文能够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
田径运动是非常基础的体育运动,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然而学生最不喜欢的体育运动就是田径运动,他们普遍认为田径运动比较枯燥单一,只是跑来跑去、跳来跳去的基础运动。高中生在田径运动中除了能够感受到累,体验不到任何的运动乐趣。由此可见,将“趣味因子”植入其中,以此来增加田径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田径运动中能够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是十分可行的田径教学方式。
1 重要作用分析
1.1 激发了学生田径运动兴趣
田径的魅力在于它简单的运动,在于它自我的突破,也在于它公平的竞技,人人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
中。然而高中生却并不能发现田径的魅力,不能体验田径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采取一些措施,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激发,“趣味因子”就能发挥出这样的作用。高中生虽然已成年,但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仍然对他们产生有足够大的吸引力,他们仍然具有“爱玩”的心性。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中,以适当的方式将“趣味因子”引入体育课堂,如,不经意间的一句幽默话语、为学生开展的趣味性游戏、创新了田径运动的趣味形式等,这些“趣味因子”都能够让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兴趣。
1.2 丰富了田径教学趣味形式
以往田径教学过于单一的教学形式,这也是学生不喜欢田径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借助“趣味因子”,采用创新、变通、模仿的方式,对以往的田径教学进行改变,不仅会让田径教学的形式更为多样、丰富,还会更具有趣味性,有效活跃了以往田径教学乏味沉闷的教学氛围。由此可见,“趣味因子”对丰富了田径教学趣味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3 促进了学生参与田径运动
体育教师在田径教学中,引入任何教学形式,都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中。而将“趣味因子”植入到高中体育田径教学,就是教师以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为依托,根据学生的趣味方向与娱乐需求,开展具有趣味性的田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学生比较喜欢的田径运动方式,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会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中,乐于参与、喜欢参与,并享受田径运动。
因此,“趣味因子”的植入,可以起到促进学生参与田径运动的重要作用。
2 具体实施策略
2.1 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田径运动情境
教师在田径教学中,要多花些心思,基于高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生活认知,为他们创设有趣的田径运动情境,更改以往死气沉沉、乏味单一的田径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喜欢的故事、生活、情节来创设田径教学活动,把学生引入更具趣味的情境中,以此来让学生喜欢上田径运动,并在田径运动中享受快乐。
例如:耐力跑是高中田径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绝大多数学生不喜欢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入故事性的“趣味因子”,创设“绝命突围”情境,故事情节为某组织带领重要人员突破敌人的包围圈,突围2000米后,有友方接应。具体操作:教师把学生(男女分开,分别开展)分成均等偶数组(4或6组为宜,本文定为4组),每两组为一个小队,一小队为逃方(逃方的田径运动能力为最好与最差的组合),另一小队为追方(田径运动能力均等)。逃方先跑二十秒,追方在进行追赶,追方只要抓住逃方的重要人员就算胜利。逃方小队人员可以用身体进行阻挡,不过代价就是阻挡十秒后,就变成追方的人员(没有抓人的权力)。2000米后换组进行。
这样情境创设,会有给予学生很强的真实感,让学生在进行耐力跑训练时,感觉就像真实发生一样。教师实现了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也感受到了田径运动的乐趣。
2.2 为学生创新有趣的田径教学形式
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形式能够为高中体育田径教学锦上添花,能够为学生打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运动天地。体育教学,首先就是让学生能够感受体育运动的快乐,其次,是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为有趣的教学形式。因此,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新翁伟有趣的田径教学形式,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参与,让自身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例如:在田径教学开展前的热身环节,以往的热身模式都是先让学生在操场先慢跑,然后再做几次深呼吸,身体各部位进行拉伸,以此来让学生活动筋骨,防止运动中拉伤。这
62
种方法虽然有效,但千篇一律,学生不免有些厌烦,造成他们再热身时无精打采,动作不规范,热身环节也没有什么效果。教师可以创新热身环节,采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舞蹈“趣味因子”,在热身环节让学生跳“鬼步舞”,同时教师在加以改进,让上肢也运动起来,以此来达到热身的效果。
“鬼步舞”动作简单,上“脚”容易,最主要的是这种热身运动更具青春活力,是学生喜欢的运动形式,教师在热身环节采用这样的方式,定会调动学生跳的欲望,进而达到热身的目的。
2.3 并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田径教学
体育教师并不像高中班主任一样,要保持严肃的态度,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体育相比于高中其它学科,更具有青春活力,体育教师也要更幽默、更风趣、更平易近人,才能与学生打成一片。特别是在田径这种较为枯燥的体育运动中,体育教师的语言更要具有幽默感,才能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趣味因子”无处不在。在学生跑步过程中出现疲惫,快要坚持不住,要有放弃的念头时,体育教师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激励他们;在学生认为没有希望,不会追赶上前面的同学时,体育教师更要用夸张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来给予学生引导,给予学生希望,以此来让学生重拾信心,奋勇向前,运动过后,学生也一定会享受突破自己田径运动极限的快乐,进而爱上田径运动。
例如:教师在进行短跑教学时,短跑时的摆臂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学生的摆臂都是左右摆动,动作十分不规范。如果教师只是用一句“注意摆臂”作为提醒,很多学生并不会十分在意。这时教师就可以用婉转、幽默、形象的语言进行提醒,“不要一边跑步一边捶胸”,这样的提醒,不仅会让学生下意识注意自己的摆臂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还会让学生感觉体育教师非常的平易近人,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语言的幽默风趣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是它也并非一瞬间就能掌握的技能。同时,不同的幽默语言对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有时候,教师认为是一句幽默的语言,可能就在无形中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了打击。因此,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了解学生不同的情况,并勤于钻研幽默的语言。
总而言之,将“趣味因子”植入到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教师要及时更新自身的田径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有趣的田径运动情境、创新有趣田径教学形式并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田径教学,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田径运动中,让学生可以在更具有趣味性的田径运动中体验田径的运动情感、享受田径的运动快乐。
(作者单位: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须包括技术和力量两个层面,特别是在力量训练的内容上,教练员不仅要进行基础的力量训练,还要重视队员自身的核心力量训练,进而队员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现实。
3 精心设计训练过程,确保队员训练成绩的最优化
学校田径队拥有了明确而又合理的训练计划,并不意味着已经取得了理想的训练成果,而是拥有了极为有利的决定性条件,训练成果的形成还要经过完整的训练流程来打磨。因此,精心设计训练过程自
然成为关键中的关键,也是田径队取得理想成绩最为复杂的一环。具体工作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准备部分必须要有情境创设作为支撑。众所周知,田径项目训练工作具有极为突出的枯燥性,队员在训练开始阶段通常情绪和状态较为低迷。因此,为队员打造出良好的比赛情境,或者通过相应的体育游戏进行人身运动,为队员创深处理想的游戏情境,显然可以激发队员训练参与的兴趣,调动起队员强烈的参与训练活动的欲望,队员也会在无形中顺利进入到训练工作的基本部分。
第二,基本部分必须体现出师生互动与生生合作。队员顺利进入到“核心阶段”后,教练员必须将队员训练兴趣的长期保持作为主要任务,由此方可为训练任务的高效完成提供良好平台。其间,不断扩展训练的自由空间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而这就意味着师生互动与生生合作环节必不可少。针对师生互动训练方式而言,教练员在进行每一项动作分解与示范时,都要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动作的标准性意义所在,为提高训练和比赛成绩会起到哪些作用。针对生生合作训练方式而言,教练员要善于开展“项目化”训练,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自行明确训练过程中的任务与角色,自行开展归纳与总结,教练员则要深入到每个训练小组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与示范。在队员形成训练成果后,要为之提供一个展示空间,最后再加以集中性的指导。
第三,结束部分必须要有“双主体”总评作为保障。总结与评价作为训练工作的最终环节,不仅承担着帮助队员明确训练成果与状态、为队员提供合理的巩固方案、指导队员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同时还肩负着了解队员训练所需和有效开展身心放松活动的重任,所以在该阶段中必须以“双主体”总评的形
式来进行,由确保队员训练成绩的最优化。
通过以上观点的论述不难发现,组建一支小学田径队并开展系统的训练工作并非易事,不仅要有明确的组建目标和方案作为支撑,更要有完善的训练计划与训练流程作为保证,由此方可达到全面提升学校体育事业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目的。为此,不断深化三项工作自然成为学校及体育教师今后努力奋斗的方向,更是全面增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着力点。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上接第61页)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