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轴压构件
一、选择题
4.1.1(Ⅰ)工字形轴心受压构件,翼缘的局部稳定条件为,其中λ的含义为。
(A)构件最大长细比,且不小于30、不大于100 (B)构件最小长细比
(C)最大长细比与最小长细比的平均值(D) 30或100
4.1.2(Ⅰ)轴心压杆整体稳定公式的意义为。
(A)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
(B)截面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强度设计值
(C)截面平均应力不超过构件的欧拉临界应力值
(D)构件轴心压力设计值不超过构件稳定极限承载力设计值
4.1.3(Ⅰ)用Q235钢和Q345钢分别制造一轴心受压柱,其截面和长细比相同,在弹性范围内屈曲时,前者的临界力后者的临界力。
(A)大于(B)小于(C)等于或接近(D)无法比较
4.1.4(Ⅰ)轴心受压格构式构件在验算其绕虚轴的整体稳定时采用换算长细比,这是因为。
(A)格构构件的整体稳定承载力高于同截面的实腹构件
(B)考虑强度降低的影响
(C)考虑剪切变形的影响
(D)考虑单支失稳对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4.1.5(Ⅰ)为防止钢构件中的板件失稳采取加劲措施,这一做法是为了。
(A)改变板件的宽厚比(B)增大截面面积
(C)改变截面上的应力分布状态(D)增加截面的惯性矩
4.1.6(Ⅰ)为提高轴心压杆的整体稳定,在杆件截面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杆件截面的形式应使其面积分布。
(A)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形心处(B)尽可能远离形心
(C)任意分布,无影响(D)尽可能集中于截面的剪切中心
4.1.7(Ⅰ)轴心压杆采用冷弯薄壁型钢或普通型钢,其稳定性计算。
(A)完全相同(B)仅稳定系数取值不同
(C)仅面积取值不同(D)完全不同
4.1.8(Ⅰ)计算格构式压杆对虚轴x轴的整体稳定性时,其稳定系数应根据
进行计算或查表。
4.1.9(Ⅰ)实腹式轴压杆绕x,y轴的长细比分别为,对应的稳定系数分
别为若则。
(D)需要根据稳定性分类判别
4.1.10(Ⅰ)双肢格构式轴心受压柱,实轴为x-x轴,虚轴为y-y轴,应根据
确定肢件间距离。
(D)强度条件
4.1.11(Ⅰ)当缀条采用单角钢时,按轴心压杆验算其承载能力,但必须将设计强度按规范规定乘以折减系数,原因是。
(A)格构式柱所给的剪力值是近似的
(B)缀条很重要,应提高其安全程度
(C)缀条破坏将引起绕虚轴的整体失稳
(D)单角钢缀条实际为偏心受压构件
4.1.12(Ⅰ)轴心受压杆的强度与稳定,应分别满足。
式中,A为杆件毛截面面积;A n为净截面面积。
4.1.13(Ⅰ)轴心受压柱的柱脚底板厚度是按底板。
(A)抗弯工作确定的(B)抗压工作确定的
(C)抗剪工作确定的(D)抗弯及抗压工作确定的
4.1.14(Ⅰ)确定双肢格构式柱的二肢间距的根据是。
(A)格构柱所受的最大剪力
(B)绕虚轴和绕实轴两个方向的等稳定条件
(C)单位剪切角
(D)单肢等稳定条件
4.1.15(Ⅰ)细长轴心压杆的钢种宜采用。
(A) Q235 (B) Q345 (C) Q390 (D) Q420
4.1.16(Ⅰ)普通轴心受压钢构件的承载力经常取决于。
(A)扭转屈曲(B)强度(C)弯曲屈曲(D)弯扭屈曲
4.1.17(Ⅰ)轴心受力构件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是来衡量的。
(A)构件的变形规定(B)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C)构件的刚度规定(D)构件的挠度值
4.1.18(Ⅰ)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应进行。
(A)强度计算(B)强度、整体稳定、局部稳定和长细比计算
(C)强度、整体稳定和长细比计算(D)强度和长细比计算
4.1.19(Ⅰ)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是按何种条件分类的?。
(A)按截面形式(B)按焊接与轧制不同加工方法
(C)按截面长细比(D)按截面板件宽厚比
4.1.20(Ⅰ)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与等因素有关。
(A)构件截面类别,两端连接构造,长细比
(B)构件截面类别,钢号,长细比
(C)构件截面类别,计算长度系数,长细比
(D)构件截面类别,两个方向的长度,长细比
4.1.21(Ⅱ) 工字型组合截面轴压杆局部稳定验算时,翼缘与腹板宽厚比限值是根据导出的。
4.1.22(Ⅱ) 图示单轴对称的理想轴心压杆,弹性失稳形式可能为。
(A)绕x轴弯曲及扭转失稳(B)绕y轴弯曲及扭转失稳
(C)扭转失稳(D)绕y轴弯曲失稳
4.1.23(Ⅱ) 纵向均匀受压四边简支矩形薄板的稳定系数为。当
a=3600mm,b=1500mm时,。
(A) 4.00 (B) 5.138 (C) 4.134 (D) 4.203
4.1.24(Ⅱ) 轴心压杆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两个区组成,I区为中小长细比部分,Ⅱ区为大长细比部分。改变钢材的种类来提高钢材的强度,。
(A)可提高I,Ⅱ两区的整体稳定承载力
(B)不能提高I,Ⅱ两区的整体稳定承载力
(C)只能提高Ⅱ区的整体稳定承载力
(D)只能提高I区的整体稳定承载力
4.1.25(Ⅱ) 在下列因素中,对压杆的弹性屈曲承载力影响不大。
(A)压杆的残余应力分布(B)构件的初始几何形状偏差
(C)材料的屈服点变化(D)荷载的偏心大小
4.1.26(Ⅱ) 当最大应力相等,构件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图中腹板局部稳定临界应力最低是。
4.1.27(Ⅱ) 其他条件相同,如图所示的四种轴力分布情况下,各压杆的临界力关系是。
4.1.28(Ⅱ)在确定实腹式轴压柱腹板局部稳定的宽厚比限值时,没有考虑。
(A)翼缘的弹性嵌固作用(B)临界应力进入弹塑性阶段
(C)材料的屈服点不同(D)材料屈服点与腹板局部稳定临界应力相等
4.1.29(Ⅱ)单轴对称轴心受压柱,不可能发生。
(A)弯曲失稳(B)扭转失稳
(C)弯扭失稳(D)第一类失稳
4.1.30(Ⅱ)理想轴心压杆的临界应力(比例极限)时,因,应采用切线模量理论。
(A)杆件的应力太大(B)杆件的刚度太小
(C)杆件进入弹塑性阶段(D)杆件长细比太大
4.1.31(Ⅱ)在下列诸因素中,对压杆的弹性屈曲承载力影响不大的是。
(A)压杆的残余应力分布(B)材料的屈服点变化
(C)构件的初始几何形状偏差(D)荷载的偏心大小
4.1.32(Ⅱ)格构式受压柱的换算长细比为,这里μ的取值为。
(A) μ=1 (B) μ=0.7 (C)μ>1 (D) μ=0.5
4.1.33(Ⅱ) a类截面的轴心压杆稳定系数值最高是由于。
(A)截面是轧制截面(B)截面的刚度最大
(C)初弯曲的影响最小(D)残余应力的影响最小
4.1.34(Ⅱ)对长细比很大的轴压构件,提高其整体稳定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A)增加支座约束(B)提高钢材强度
(C)加大回转半径(D)减少荷载
4.1.35(Ⅱ)两端铰接、Q235钢的轴心压杆的截面如图所示,在不改变钢材品种、构件截面类别和翼缘、腹板截面面积的情况下,采用可提高其承载力。
(A)改变构件端部连接构造,或在弱轴方向增设侧向支承点,或减少翼缘厚度加大宽度;
(B)调整构件弱轴方向的计算长度,或减小翼缘宽度加大厚度;
(C)改变构件端部的连接构造,或在弱轴方向增设侧向支承点,或减小翼缘宽度加大厚度;
(D)调整构件弱轴方向的计算长度,或加大腹板高度减小厚度。
4.1.36(Ⅲ)工字形截面受压构件的腹板高度与厚度之比不能满足按全腹板进行计算的要求时,。
(A)可在计算时仅考虑腹板两边缘各的部分截面参加承受荷载
(B)必须加厚腹板
(C)必须设置纵向加劲肋
(D)必须设置横向加劲肋
4.1.37(Ⅲ)双肢缀条式轴心受压柱绕实轴和绕虚轴等稳定的要求是,x为虚轴。
4.1.38(Ⅲ)格构式轴心受压柱缀材的计算内力随的变化而变化。
(A)缀材的横截面积(B)缀材的种类
(C)柱的计算长度(D)柱的横截面面积
4.1.39(Ⅲ)规定缀条柱的单肢长细比为柱两主轴方向最大长细比),是为了。
(A)保证整个柱的稳定(B)使两单肢能共同工作
(C)避免单肢先于整个柱失稳(D)构造要求
4.1.40(Ⅲ)如图所示的格构式轴压杆,确定分肢间距离的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