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流派大全

更新时间:2023-06-01 13:01:53 阅读: 评论:0

豫剧流派⼤全
  主要流派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豫东调因受其邻近的兄弟剧种⼭东梆⼦的唱腔的影响,男声⾼亢激越,⼥声活泼跳荡,擅长表现喜剧风格的剧⽬。豫西调因遗留了部分留了秦腔的韵味,男声苍凉、悲壮,⼥声低回婉转,擅长表现悲剧风格的剧⽬。细分⼤致如下:
  代表
  1.祥符调:以开封为中⼼带地区流⾏的豫剧,为标准的中州正韵。
  2.豫东调:豫东调也称之为“东路梆⼦”、“下路调”,它是祥符调传⼊豫东后形成的⼀个豫剧地域流派,因邻接鲁南等县,亦近⼭东梆⼦,咬字较重,弦⾼,故有“⾼调梆”之称。
  3.豫西调:在洛阳、郑州等地,⼜称之为“西府调”,⾳味略带秦腔,优美悦⽿动听,吐字清晰,字字⼊⽿。
  4.豫北调:在彰德、怀庆等地,梆⼦特⼤,反扛肩上,若夜静时,梆声可闻数⾥,弦⾳低,故有“⼤平调”之称,亦称“⼤悠梆”。
  5.豫南调:种类繁多,南阳⼀带,盛⾏曲⼦,其它越调、道情及另⼀种俗名“靠⼭黉”亦有演出。
  1927年以前的河南梆⼦没有⼥演员。出现了⼥演员后,逐步形成了陈素真、常⾹⽟、马⾦凤、阎⽴品、崔兰⽥五⼤名旦表演流派,陈派古朴典雅、常派激昂奔放,马派刚健明亮,崔派深沉含蓄,阎派细腻委腕。⽬前,五⼤流派桃李天下。
  豫剧流派⼤全
  ⾏当代表剧⽬
  常⾹⽟常派青⾐、花旦《拷红》、《⽩蛇传》、《花⽊兰》等
  陈素真陈派青⾐、花旦《宇宙峰》、《三上轿》、《洛阳桥》、《⼥贞花》、《春秋配》《三拂袖》等
  崔兰⽥崔派青⾐、花旦《桃花庵》、《三上轿》、《秦⾹莲》等
  马⾦凤马派帅旦、⽼旦《穆桂英挂帅》、《花打朝》、《花枪缘》
  阎⽴品阎派闺门旦、⼑马旦《秦雪梅》、《游龟⼭》、《西厢记》等
  桑振君桑派青⾐、花旦《⽩莲花》、《桃花庵》、《对绣鞋》等
  张岫云张派花旦、⽼旦《杨⾦花夺印》《平辽东》、《阴阳河》等
  宋桂玲宋派花旦《抬花轿》、《⼋件⾐》、《蝴蝶杯》等
  王秀兰王派花旦、青⾐《王⾦⾖借粮》、《风雪配》
  安⾦凤安派青⾐《⽩莲花》、《铡美案》、《斩岳云》等
  唐⽟成唐派红脸《反徐州》、《杨河堂》、《闯幽州》等
  唐喜成唐派红脸《洛阳令》、《三哭殿》、《辕门斩⼦》等
  李斯忠李派⿊脸《下陈州》、《司马⽭告状》等
  ⽜得草⽜派官丑《⼗⼋扯》、《七品芝⿇官》、《卷席筒》
  ⾼兴旺⾼派⽂丑《卷席筒》、《推磨》、《喝⾯叶》等
  王素君王派⼩⽣《必正与妙常》、《⼩⼆姐做梦》等
  王敬先王派⼑马旦《梁红⽟》、《涤耻⾎》、《三拂袖》等
  赵义庭赵派⼩⽣《南阳关》、《⼋郎探母》、《贩马记》等
  刘法印刘派武⽣《黄鹤楼》、《提寇》、《⼋⼤锤》等
  刘忠河刘派红脸《打⾦枝》、《三打⾦枝》、《⾎溅乌纱》
  艺术特点
  豫剧⼀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眼上都安排有⼤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语化,⼀般吐字清晰、⾏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出特有的艺术魅⼒。豫剧的风格⾸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善于表演⼤⽓磅礴的⼤场⾯戏,具有强⼤的情感⼒度;其次是地⽅特⾊浓郁,质朴通俗、本⾊⾃然,紧贴⽼百姓的⽣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物性格⼤棱⼤⾓。
  早期豫剧表演的舞台装置极为简单,往往只⽤芦席、箔⼦⼀挡,台上⼀桌⼆椅,即可开演。打⼩锣、敲梆⼦的⼈员兼"检场"。进⼊城市后,有较固定的剧场,舞台装置才有所改进。豫声剧院已采⽤⼀些布幕、布景,旦⾓服饰讲究"⽼旦清,正旦俊,花旦风流"。此后⼜受京剧服饰的影响,已基本与京剧服饰相同。
  豫剧传统程具有浓厚的河南地⽅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新,创作由粗到细,粗中有细;由俗到雅,雅俗共赏,表演艺术⽇臻完美。同时,各⾏当也涌现了⼀⼤批艺术上有成就的演员。
  豫剧的⾳乐属于梆⼦声腔系统,是板腔体式。据清朝李绿园于乾隆四⼗⼆年(1777年)成书的《歧路灯》和乾隆五⼗三年(1788)《杞县志》所记载,当时本地梆⼦戏已在开封、杞县⼀带盛⾏,并曾与罗戏、卷戏合班演出,⼜被称为"梆罗卷"。根据艺⼈们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的清河集,也都曾办过科班。豫剧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各地语⾳和民间⾳乐等因素的影响,在⾳乐上形成了带有区域性的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即以开封为中⼼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的"豫西调"(⼜称"西府调");形成于豫南沙河⼀带的"沙河调"。其中"祥府调"、"沙河调",从唱腔的板式结构、调式、旋律、节奏、句法组成和语⾳等⽅⾯看,都和"豫东调"⽐较近似,故统称"豫东调"。因此今豫剧唱腔韵,⼀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因此今豫剧唱腔⾳乐,⼀般分为"豫东调"与"豫西调"各⾃具有显著特⾊流派。"豫东调"唱腔主⾳为"5",以中州⾳韵和商丘、开封的语⾳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假嗓(⼆本腔),声⾳⾼细,花腔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点,"豫西调"唱腔主⾳为"1",以中州⾳韵和洛阳语⾳为基础,在传统演唱中多⽤真嗓(⼤本腔),声⼤腔圆,寒韵(哭腔)较多,具粗犷、浑厚、悲壮、深沉的特点。这两⼤腔系在豫剧早期发展过程中,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30年代开始有了交流。建国后,清除"门户之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以上是过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区,有豫东调、享福调、沙河调、豫西调的传统分类;另外也有按其唱腔⾳乐在演唱⾳区的不同,⽽将前⾯三类统归豫东调,俗称"上五⾳"。与这些相对应的是演唱的⾳区较低的豫西调,俗称"下五⾳"。  ⾳乐结构
  豫剧的唱腔⾳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板类有四种,即慢板、⼆⼋版、流⽔板、散板:⼆⼋板在豫剧的四⼤板类中表现⼒最强,变化最丰富。除⼆⼋板这个基本板式外,还可分为慢⼆⼋板、中⼆⼋板、⼆⼋连板、快⼆⼋板、紧⼆⼋板、紧打慢唱等板式。因过去是由两个⼋板(⼋⼩节)组成的⼀个乐段循环反复使⽤⽽得名。随着表现内容的不断丰富,这种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今⼆⼋板结合了豫东调、豫西调两⼤流派的唱法⽽构成,⼀板⼀眼2/4拍,可构成上百句的⼤唱段,主要⽤于叙事。⼜可据剧情和⼈物感情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既能表现明快、爽朗、喜悦,也能表现急切、紧张和激愤、悲痛的情景。此外⼆⼋板还可派⽣出呱哒嘴、狗撕咬、乱弹、垛板、搬板凳等。
  慢板类有[慢板]、[⾦钩挂]、[反⾦钩挂]、 [迎风板]等板式。⼀般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落于板上。上句落⾳较⾃由,下句落⾳豫东调和豫西调不同。[慢板]是豫剧唱腔中常⽤的板式之⼀。它的前奏过门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常⽤的有"六梆"、"四梆"、"导四梆"和"迎风⼀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分整板和散板两种。整板起的称为"头句腔",散板起的是将第⼀句(上句)唱"栽板"或"⼤板起",从第⼆句(下句)进⼊[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结构是将⼀句唱腔分为两个分句,中间有个⼩过门;全句唱腔之后,随句尾落⾳有⼀个"⼋梆"跟腔过门(也可以减少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外,还有通过局部的变化⽽产⽣出来的多种花腔。上句有"头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单过板"、"双过板"等。{慢板}的收腔⼜称"锁板",基本结构与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时速度⼤多渐慢,并随着收腔尾⾳有⼀个简短的过门。[慢板]的速度伸缩性较⼤,可以随其内容情绪的不同⽽⽤快、中、慢的速度。
  流⽔板亦为豫剧常⽤的板类之⼀,可分为流⽔板、慢流⽔板、快流⽔板、流⽔连板等。唱腔⼀般都是眼起板落的⼀板⼀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曲调⽐较⾃由灵活,旋律流畅,节奏跳荡,既适⽤于表现欢快活泼的情景,也适⽤于表现压抑、忧伤的情感。它还派⽣出垛板、两锣钻⼦等。它的主要特征是旋律中跨⼩节的切分节奏特别多,⽆论是唱腔的起落,还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转折,⼤多出现在眼位上。[流⽔板]的上句落⾳较⾃由,下句落"5"或"1"⾳,在普通的上下句结构中,随着唱腔尾句的'落⾳,⼀般都有跟腔过门。其前奏过门与[⼆⼋板]基本相同,知识起板簧头不同。[流⽔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板类重点附属性板式主要有[流⽔连板]和[两锣赞⼦]等。
  飞板也作"⾮板",⽆板⽆眼,节奏⾃由,是⼀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此外,还有滚⽩、栽板、叫板等。⼜有"哭韵"、"⾏韵"、"绝韵"三种格式。"哭韵"表现悲痛、哀怨的情感;"⾏韵"多⽤于吐诉叙述,"绝韵"适⽤于表现果断、激昂的情感。⼀般⽤飞板的唱段都较短,四、六、⼋句即转⼊其他板式。
  以上四⼤板类的唱词⼀般都是⽤"三、三、四"格律的⼗字句,或"⼆、⼆、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飞板中的滚⽩即为有唱有⽩的散⽂体句式。
  豫剧⼀向以唱功见长,它的唱腔流畅,节奏鲜明,近⼏年来,演员多以真声演唱,所以⼀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腔酣畅,易于为观众听清。加之表演细腻,真切感⼈,⽂辞通俗易解,故⼀跃⽽成为梆⼦腔
系中最吸引观众的剧种。如今,豫剧除遍及本省外,⼜传播到邻近各省及⽢肃、青海、天津、吉林、江苏、新疆、西藏等省、市、⾃治区,并在各地组成了不少专业剧团。
  河南梆⼦戏的特征,主要重在唱词与动态,纯全合于河南的风俗习惯,⽽起为观众所爱好者,则在表现风俗习惯中鄙俚粗俗之⼈与事物的关系,与观众的⽣活⾏动打成⼀⽚。虽然不免有些俗⽓,但俗有俗的风格,俗的趣味。豫剧的剧词不能专重⽂⾔,以合本剧之声调节奏为第⼀。其叙事⾔情,喜怒哀乐,委婉曲折,⼊情⼊理,感化⼒之甚伟,间杂以⽅⾔,尽⼈皆解。豫剧具备历久不衰,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点:(⼀)娱乐性强豫剧锣⿎声响,丝弦⾳⾼,唱⼯多,⽩⼝少,男⾓是⼤蹦⼤跳,⼥⾓是满台⾛扭。劳动⼤众在多⽇⼯作之余,逢年过会,许多⼈挤在⼀起,听听看看,就感到⽆限的轻松愉快。(⼆)接近群众形式简单,表演真实,舞台形象⽐较接近农民的实际⽣活,合乎劳动⼤众的脾味。(三)易懂易学调⼦简单,词句通俗,容易听懂、学会。(四)富于地⽅性腔调⾼亢硬直,表情慷爽率直,是表现河南⼈民的地⽅戏。
  国家⾮常重视⾮物质⽂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20⽇,豫剧经国务院批准列⼊第⼀批国家级⾮物质⽂化遗产名录。2007年6⽉8⽇,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获得国家⽂化部颁布的⾸届⽂化遗产⽇奖。
【豫剧流派⼤全】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3:01: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95713622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豫剧流派大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豫剧流派大全.pdf

标签:豫剧   唱腔   豫东   表现   流派   豫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