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剧大师梅兰芳
教学内容:
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两个唱段,学习相关京剧知识。
学情分析:
高二(7)班是个文科班,虽然比较活跃,但整体音乐基础不是很好,对于京剧知之甚少,更谈不上兴趣,因此调动学生的兴趣应该从课堂的一开始就要入手。接这个班的音乐课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了,了解到他们比较喜欢老师带着唱歌,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他们学唱京剧唱腔,拉近学生与京剧艺术的距离。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
2、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学习相关知识。
3、通过聆听和学唱京剧,感受、体验作品的艺术特点。体会“梅派”京剧艺术唱腔的魅力。通过学习,认识到京剧不仅是国粹,更是属于世界的,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重点:
1、聆听京剧唱段,体验作品的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学习京剧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文化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体验梅派唱腔的美。
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讨论京剧艺术特点,学唱京剧唱腔。
教学方法:
利用视、听结合,教师精准讲解,鼓励学生学唱京剧唱段,加深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培
养喜爱此国粹艺术的情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李玉刚《新贵妃醉酒》
提问:视频中演员是谁?他借用了哪种戏曲艺术形式?
结合学生的回答导入新课。
二、新课
1、京剧的起源
提问:同学们了解京剧吗?知道京剧的起源吗?
出示课件,结合教材54面的导言和59面的知识进行讲解。
备注: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它是通过汉剧、徽剧、昆曲、秦腔相互影响,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而成的。
1790年徽班“三庆班”入京为乾隆的八旬“万寿”祝寿。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 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在不断的同台演出中,逐步以徽调的“二簧”和汉调的“西皮”为基调,又吸收昆曲、秦腔以及梆子等戏曲的曲调、演技,揉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戏种——京剧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古希腊的悲剧与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对后世的戏剧发展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我国的戏曲依然活跃在我国乃至世界的艺术舞台上。其中,京剧不仅被炎黄子孙称之为“国粹”;也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推崇、所热爱,并被他们视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2、京剧的脸谱
出示课件讲解。
备注: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 脸谱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关于脸谱的来源,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一门艺术,国内外都很流行,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3、京剧的行当
提问:大家知不知道京剧的行当?有哪几个 行当?分别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结合教材64面知识讲解。
备注: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之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4、介绍中国四大名旦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中国京剧的四大名旦?
出示课件。
备注:京剧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荀慧生、程砚秋
那么中国京剧男旦是如何形成的?因为古代封建思想严重、男尊女卑,古代女子在台上只准许弹唱歌舞,不能粉墨登场演戏。大家认为男旦扮演女性,与坤旦比起来有没有优势呢?男旦从嗓音条件、武功条件都明显优于坤旦,甚至男旦的艺术生命要比坤旦长的多。经过近代戏曲改革,以梅兰芳为首的艺人将男旦表演艺术推到完美的化境,并因其高尚的艺德,奠定了男旦在艺术史上的地位。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行征集评选四大名旦的投票活动,选出了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人,上海的《戏剧月刊》又从扮相、嗓音、身段等对四人排了座次,结果梅兰芳位列榜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我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
红色脸:一般指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形象人物:关羽) 黑色脸:一般指性格严肃,
不苟言笑。(形象人物:张飞)白色脸:表现的是奸诈多疑的人。(形象人物:曹操)蓝色脸: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形象人物:窦尔墩)紫色脸:一般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 (形象人物:张郃)金色脸: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形象人物:大鹏)绿色脸:指勇猛,莽撞,冲动的人。 ( 形象人物:徐世英)黄色:一般表现性格猛烈。(形象人物:典韦) 褐色粉红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银色:用于一些比较有法力的精怪。其他:绿林好汉。
5、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
出示课件:(1)梅兰芳的生平;
(2)勤学苦练鱼泡眼;
(3)懂大义蓄须明志。
6、欣赏作品《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播放课件视频。
探究:(1)作品的旋律有什么特殊?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结合学生的发言做引导:旋律柔和、细腻,表现了剧中虞姬抑郁、愁烦、沉思等情绪。
(2)这一唱段在音色上有什么特点?
备注:圆润明亮、吐字清晰、温柔含蓄、雍容大方。
《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是《霸王别姬》中虞姬的一段唱段。这个唱段表现项羽被围核下,又闻四面楚歌,非常犹闷,虞姬为项羽解愁,劝酒舞剑,直到项羽睡稳,而自己也很愁苦的心情。这是梅派一段著名的唱腔。梅兰芳扮演虞姬。该视频为1955年梅兰芳录制的梅兰芳舞台艺术。
南梆子:南梆子是属于西皮类的唱腔,这种唱腔细致优美、旋律性强,擅长于表现细腻、欢悦的心情。 所以在京剧的传统剧目中,只有旦角和小生两个行当才有南梆子唱腔,其他行当没有这个板式的唱腔,只有在京剧排演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后,才有过尝试。《霸王别姬》中“看大王”是南梆子原板唱腔,南梆子的另一个板式是南梆子导板,在《白蛇传》和《打焦赞》等剧目中都有南梆子导板唱腔出现。南梆子只有两种板式。
“西皮”与“二黄”:京剧也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和昆曲曲牌。它的表演艺术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之一。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7、欣赏作品《海岛冰轮初转腾》
播放课件视频。
探究:(1)理解作品的情绪、色彩。
备注:华丽多姿、委婉缠绵。
(2)分析梅兰芳是如何通过动作神态来雕塑人物形象的?
备注:甩水袖——表现贵妃生气时的投袖动作。
四平调:“四平”是指江苏省句容县附近的四平山区,句容的民间艺人以余姚腔为基础,吸收戈阳腔的唱法,形成独具特色的“四平高腔”。四平高腔被融入京剧之后,形成京剧“四平
调”。四平调的唱腔、伴奏与二黄很相近,擅长表现委婉缠绵、哀怨凄凉、激越愤怒的情绪。
8、艺术实践——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
方法:(1)学唱之前,对坐姿要求:端坐,两手放在腿上,抬头挺胸。
(2)教师范唱,教唱。
(3)学生齐唱,试着做手势动作。
(4)请两名同学展示。
师生共同小结学唱感受。
设计意图:进一步拉近学生与京剧艺术的距离,培养喜爱此国粹文化的情趣。
备注:《海岛冰轮初转腾》是《贵妃醉酒》的一个唱段。剧情是:唐玄宗与杨玉环相约在百花亭饮宴赏花。杨玉环在亭中久候,而唐玄宗迟迟不来。杨玉环哀怨自伤,乃在亭中独酌,最后沉醉而归。
三、小结新课。
(1)课后探究:收集京剧形成、发展的相关资料,列一个年表记录在书上。
(2)小结梅兰芳的戏剧特点及艺术成就: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剧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代表戏京剧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昆曲有《游园惊梦》《断桥》等。所著论文编为《梅兰芳文集》,演出剧目编为《梅兰芳演出剧本选集》。梅兰芳的艺术不仅在国内备受赞誉,在国际上上也颇具盛名。他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
(3)结语:
京剧不愧是国之瑰宝,它实在是博大精深,我们今天这节课欣赏的京剧,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它的民族精髓足以让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为之骄傲和自豪。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发现京剧的美,了解京剧的魂!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我们要继承祖国的灿烂文明,将京剧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