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礼泉岁月记忆》更进一步认识马腾驰
礼泉县,大唐帝国唐太宗李世民寢陵所在地,谁人不晓?
正是因为长眠着帝王的缘由,王者风脉的恩泽,使得这方宝地人杰地灵。
当代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阎纲老人就生长于这方宝地。耄耋之年的他回到养育自己的故乡,带动、活跃了故土的文化气氛:礼泉县众多的子民,无论身份是干部、工人还是农民,哪怕是学生,爱好文学者的他们,更有了从事创作的信心,创作出了更多的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文学素养深厚,备受人们尊重的阎纲老师回到家乡后,依然保持着资深编辑家敬业的习惯。礼泉县档案局(馆)编纂的反映礼泉过去人们生产、生活情景的散文集《礼泉岁月记忆》终于出版了。
——《礼泉岁月记忆》封面
阎老师在《礼泉岁月记忆》序言中写到:“余生也早,是三零后,生于斯,长于斯,啼于斯,
歌于斯,少小离家却牵挂,总角的记忆与缱绻的乡情像一根长长的脐带通向乡愁,年年惦着家乡的浇汤烙面羊肉泡。少小离家老大回,山亲水亲人更亲,报恩乡亲,终老于九嵕山下。”
一部由政府档案馆编辑,礼泉本土作家作品构成,体现礼泉人“生产、生活、习俗、童趣”的151篇散文,或本人亲身经历、或是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反映了礼泉人的真实生活,代表着礼泉文化的坚实基础。
——摘录马腾驰先生文章目录
仔细阅读这本“档案”般的作品集,马腾驰先生的作品频频跃入眼帘:“生活篇”中的《背粮》《下锅菜》《钉锅》;“习俗篇”中的《大年初一浇汤面》《正月三十燎慌慌》《年画记忆》《糁子》《油泼辣子夹馍》《'烧’娃》《躟院》《打铁花》;“童趣篇”中的《看电影》《对鸡》《打纸炮》,共14篇佳作,篇篇精彩。礼泉人不懈奋斗,顽强、节俭生活的往事,化石般的传统习俗,乡野小吃的回味无穷,物质与精神生活相对匮乏时期礼泉孩童们完美自嗨的场景……所有的这些,通过他的文字,生动地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阎纲老师是这样评论马腾驰散文《打铁花》的:
“马腾驰的《打铁花》威武雄壮。一声长啸,八个人的动作整齐划一,那身姿和动作雄强奔放势不可当,多么潇洒,多么张扬,多么忘我!天地间只有我,我要让铁花开得更加丰艳更加俏丽更加神采,至于什么愁苦悲辛,一概抛到九霄云外。
“又一条礼泉汉子!”
被阎纲老师妙笔美评的佳作,记录的是礼泉民间文化娱乐活动的珍贵场景。
——贾平凹先生作序并题写书名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封面
马腾驰先生的佳作,尽管在网络上屡屡拜读,在著名作家贾平凹作序并题写书名的《背馍记》里N多次读过,而打开还散发着浓浓油墨香味的《礼泉岁月记忆》又一遍阅读时,被阎纲老师、贾平凹老师、白描老师等大家肯定的马腾驰佳作,当之无愧地再次出现在家乡档案级的书中。马腾驰先生的佳作响当当!
《礼泉岁月记忆》是真真正正的礼泉人记录家乡事的资料!书中满满的“熟人”:
文友商策先生;“壮美昭陵”赵晓萍女士;“关中樵夫”袁炳刚先生;30年前就多次同一张报纸
发文的丁纪龙先生;张公显先生;崔存文先生;微信公众号壮美昭陵上经常欣赏到他作品的董志振先生……
《礼泉岁月记忆》,一部了解礼泉的难得的好书。期盼她再出姊妹篇,更全面更多地收录反映礼泉人精神风貌、礼泉风土人情与礼泉故事的作品。使她成为永远不会消失的礼泉记忆。
——《礼泉岁月记忆》为他人作嫁衣裳幕后英雄编辑老师们
礼泉的文化,文化的礼泉,礼泉档案局(馆)编辑老师们为编辑这本书抛洒了辛勤的汗水,抛洒得值!为幕后工作的编辑老师们点上大写的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