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论城镇化与乡愁

更新时间:2023-06-01 12:10:20 阅读: 评论:0

散论城镇化与乡愁
作者:陈锦晓 冯丹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第17
        摘要:现代城镇化是一种以与自然对立和对乡村排斥为理论基础,城进农退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必然带来传统文化消失、人文精神匮乏等弊端,因此,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记得住乡愁的论断,不但为今后的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而且有可能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契机。
        关键词:城镇化;乡愁
        201312月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段表述与传统的官方语体颇有差异,感性而诗意。此表述一出台即引起广泛关注,随之引发了各界关于乡愁的讨论,这种关注的背后实际上折射出对城镇化道路的反思。
        一、乡愁的涵义及意象
        历史上,乡愁总是和社会变迁、远离故土、漂泊异乡等联系在一起,充满了无奈、哀愁和怀旧的思绪。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落后的交通条件使那个时代任何远离故乡的行为都显得极不寻常,不到万不得已,人们不愿背井离乡,漂泊异乡,即便是在外功成名就,总是要衣锦还乡,叶落归根,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当今的农民已经习惯了南征北战,东拼西杀,或半工半耕候鸟般在城乡之间迁移,或家庭分工,老幼在家,青壮在外已经成为当今农民的生活常态。精彩的外部世界,引得无数农村人主动或被动地离开故土,不断扩大的城乡差异、日渐萧条的农村似乎难以唤起农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农民对故乡的留恋。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价值取向被冰冷的现实消解,传统村落被各种小区取代,熟人社会被陌生人社会取代,乡风民俗被各种城市文化取代,传统有机的宗法社会和礼俗社会被法理社会取代,乡愁似乎只是文人墨客对土地的黄昏唱的最后的一曲恋歌。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2:1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92619622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散论城镇化与乡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散论城镇化与乡愁.pdf

标签:城镇化   乡愁   社会   农民   传统   取代   成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