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2篇

更新时间:2023-06-01 11:56:30 阅读: 评论:0

第1篇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人的情感。
  2、了解诗歌的写作顺序和感情线索。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反复诵读,使学生掌握诵读诗歌的要领和技巧。
  3、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使学生增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并立志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
  【学习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体会诗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
  1、深情地朗读;
  2、细腻地品读;
  3、优美地解读;
  4、丰富地联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探究*探究
  (一)大声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二)这首《乡愁》诗,“借助时空的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结合诗的内容,写出“时”、“空”在文中的体现。
  (三)这首诗中,作者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乡愁?在笔记本中抄下这些比喻句。
  (四)这首诗除了在整体上具有“结构美”和“音乐美”,在细节上也有许多细致精妙的地方。请你任选一个角度,用这样的句式写话:“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例如……”。能写几句写几句。
  [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
  (五)诗歌的语言简洁凝炼,但却能传达出丰富动人的意境。这首诗的每一节都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下面是老师对第一节诗所表现出来的画面的解读。读一读,然后模仿着写写看(一组的同学写第二节,二组的同学写第三节,三组的同学写第四节;写有余力的同学可全写)。
  [示例]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解读]
  “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端坐在木桌前。如豆的灯火映照着他那双湿润的眼。窗外,清冷的月光如泻。
  他正在小心翼翼地粘贴着一枚小小的邮票。信封上,是他母亲的名字。——他给母亲写些什么呢?
  是叙说离家求学的艰辛,还是追忆儿时盘恒母亲膝头的亲密?是倾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还是应答母亲日日村头槐树下的翘盼?……
  他还在恭敬地粘贴着。他粘贴的哪里仅是邮票,他粘贴的是母子身处两地遥相思念的亲情!他邮寄的又哪里仅仅是信,他邮寄的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拳拳赤子之心!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正是一个少年——如烟如梦的乡愁啊!”
  (六)请你从古诗词中查找几句抒写乡愁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题目。读一读,背下来。
  (七)把自己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在笔记本上,在小组内探究交流。
  (八)比较赏析:请阅读席慕容的《乡愁》,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交流后面的问题。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
  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
  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席诗共用了哪三种意象表达乡愁?这三种意象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两首诗有何异同?
  (九)想象和联想是诗歌创作最基本的要素,请同学模仿《乡愁》以实写虚,以具体表现抽象概念的想象方式,就下面的句式作一下想象练习。
  乡愁是 (也可以写“友谊”“母爱”等。)
  (十)课外延伸:可以改写成散文,可以谱曲歌唱,有条件的还可以尝试用flash制成动画。
  【作家作品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诗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早期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反对变为亲切,显
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
  一般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便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土。”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
  【日积月累】
  乡愁,是深切思念家乡的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当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
  《 声 声 慢 》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 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丑 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 宋 辛弃疾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1:56: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91790622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2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乡愁一等奖教学设计2篇.pdf

标签:乡愁   诗歌   学生   母亲   诗人   故乡   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