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古代重要节日和习俗(下)

更新时间:2023-06-01 11:05:33 阅读: 评论:0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重要节日和习俗(下)
八、端午
又称“端阳节”,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上一期我们在春天重要节日中,提到“龙抬头”也跟天象崇拜有关。
很多童鞋不知道“端午”这个叫法是怎么来的,其实按照古代的地支纪月法,农历五月属“午月”,“端”又有“开始”的意思,“五月初五”算是五月的开始,故称“端午”。
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合了多种民俗。如扒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相传这两大礼俗都与屈原有关。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但无果。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于江河之上,此后逐渐发展为“赛龙舟”的民俗。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了“食粽”的习俗。
“端午”还是个祈福辟邪的节日。根据阴阳术数,午为阳,重午为至阳。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那么用何物辟邪?古人认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而端午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可以说遍地皆药。所以端午这一天人们有在门上挂菖蒲或艾草辟阴邪的习俗。
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汪曾祺的一篇散文《端午的鸭蛋》(大家的印象可能只剩鸭蛋了),其实里面就记载
了很多端午的民俗,很有意思,下面节选一小段:
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
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
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
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
九、乞巧节
即七夕节。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因拜祭“七姐”动在七月七晚举行,故名“七夕”。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七姐”何许人也?
七姐,其实也就是织女啦,是天上编织云彩的女神,也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其诞辰。女孩们在这天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拜祭,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
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11:05: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5887331824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代文化常识:古代重要节日和习俗(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代文化常识:古代重要节日和习俗(下).pdf

标签:爱情   开始   烟子   屈原   乞求   礼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