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上巳节教学课件
三月三上巳节简介
上巳(sì)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节又称女儿节。上巳节和花朝节一样,正逐渐被大家所淡忘。
";上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文献。《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渐趋森严,上巳节风俗在中国文化中渐渐衰微。另外,三月三上巳节与九月九重阳节相对应,正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一个在暮春,一个在暮秋,踏青和辞青也随之进入高潮。
三月三上巳节起源
上巳(sì),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别称《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后汉书·礼仪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为大絜。"《后汉书·周举传》:";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因知在先秦时,这个日子已成为大规模的民俗节日,主要活动是大家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此后又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魏晋以后,该节日改为三月初三,故又称重三或三月三,杜甫《丽人行》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云云,就是对唐代长安曲江风景区内节日盛景的描绘。此节在中国流传时间甚长,不少地区至今尚有余韵可寻,当然在节日性质和内容上已发生了不少变化;此外,一般多认为当前南方许多少数民族中盛行的各种以三月初三为期的节日活动,也与古代的上巳节有渊源关系。为此,对上巳节的起源及其原初涵义的探索,成为民俗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汉代学者应劭对上巳节的起源和意义作过阐述,大意是:这种活动远在殷周时就已经形成,政府还专门设置女巫之职进行主持。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而阳气";蠢蠢摇动",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选在巳日呢?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
",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这在楚辞中有生动的描写。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于是兰汤、兰草便与神灵有了联系。当兰汤沐浴成为一种辟邪法术时,这种沐浴活动就必须由专职的女巫进行组织和领导。三月上巳到河边洗除邪秽的";祓禊";风俗,从起源上看正与兰汤辟邪术密切相关。由《诗经·郑风·溱洧》的描写可以看到,春秋时期郑国的祓禊活动最为典型:每到三月上巳日这天,郑国男女倾城而出,来到溱水、洧水之滨,手执兰草洗濯身体,祓除不祥。同一时期,其他区也有河滨祓禊的风俗。总之,早期的河滨祓禊礼俗与兰汤辟邪术属于同一巫术体系,因其皆以兰草可辟不祥的观念为基础的,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
早在周朝,每逢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上巳日),大家就要到水边去祭祀,并用香熏的草药沐浴。后来大家称之为禊。《周礼春官》说:";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意思是:女巫职掌每年祓除仪式,为大家衅浴除灾。郑玄注说:";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到)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熏草药沐浴。";这个日子除了宗教作用,
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好处。
三月三上巳节风俗习惯
上巳节起源于兰汤辟邪的巫术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兰草被用作灵物。兰草有香气袭人的特点,古人在举行重大祭神仪式前,须先期进行斋戒,其中包括采用当时最好的沐浴方式--兰汤沐浴,这在楚辞中有生动的描写。祭神必斋戒,斋戒必沐浴,沐浴用兰汤,区别仅在于兰汤沐浴是个人行为,多在室内,并可随时实施,祓禊则是集体活动,必在河滨,并须定时举行。
王羲之《兰亭集序》就是写的一次文人雅士从事禊的活动。";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吴自牧《梦梁录》卷三《三月》云:";三月三日上巳之辰,曲水流觞故事,起于晋时。(就是指王羲之写《兰亭集序》的事)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描写三月三盛况的诗篇更是数不胜数。在后期,大家可以常用兰草点水洗身或用柳条沾水点头或沾花瓣的水以祈福之用。
三月三上巳节主要活动
祓禊
(指去灾病,上古女巫给去晦,唐宋时流行泡温泉,以前是在水边河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点头身的仪式,为去灾祝福之意)因为此时正当季节交换,阴气尚未退尽,人容易患病,所以应到
水边洗涤一番。所谓";禊",即";洁",故";祓禊";就是通过自洁而消弥致病因素的仪式。为什么要
选在巳日呢?应劭解释说,";巳者,祉也",既除掉致病因素,又祈求福祉降临(《风俗通义·祀典·禊》)。这种看法为许多学者赞同,如现代学者乌丙安认为该节日的原初意义是";古人春季驱邪祛瘟的卫生保健古俗。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大家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畔浴
(沐浴,上古大家去河边水边,唐宋时流行泡温泉尤其露天温泉池)以春水洗涤污垢,认为这样作可以除去整个冬天所积存的病害,在新的一年里清洁免疫,吉祥如意。当时大家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
修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大家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大家认为妇女不育是鬼神作祟,就
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