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作者:婉芸
来源:《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3年第10期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也是一个老人的节日,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重阳节之际,祝天下所有老人健康长寿,平安幸福!
重阳节的起源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自汉代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由此,求长寿及宴饮,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重阳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秋季九月隐退,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至今我们还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式中寻找到一些这方面的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灶便是家居的火神。
登高饮酒插茱萸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
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气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
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节感受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