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凉山庄》:“进步”浪潮中的“现金联结”
摘要:狄更斯作为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工业小说”创作者的代表,其作品历来受到评论家的极大关注。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荒凉山庄》在我国处于相对冷落的地位。重新审视作品中众多人物间的人际关系,可以揭示出狄更斯既批判了中产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的又一部巨著。
关键词:《荒凉山庄》;互文性;现金联结;人际关系;进步
19世纪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整个国家已成为麦考莱所宣称的"最伟大、最高度文明的民族"。然而,繁荣景象的背后越来越多的穷苦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英国涌现了一大批以狄更斯、乔治·艾略特为代表的关心社会的小说家。这些小说家的作品被划归为"工业小说"(the industrial novels)或"英国状况小说"(The Condition-of -England novels)的范畴之内,因为他们是"一批有良心、有洞察力、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小说家"。[1] 10其中,狄更斯的许多作品自诞生之日起便受到国内外批评界的高度关注。与其他作品相比较,《荒凉山庄》在我国处于相对冷落的地位。在赵炎秋先生的"建国后狄更斯研究述评"中我们仅发现一篇关于《荒凉山庄》的专论,既朱虹女士所著"《荒凉山庄》中的法律机器的描写及其他"一文。最近几年,殷企平教授从对"进步"
话语的质疑和解构这一角度出发对狄更斯的作品如《艰难时世》、《董贝父子》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表明在展现英国由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这一特殊历史转型时期人们随之变迁的社会价值观时,狄更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或许由于篇幅的原因,殷企平教授未将《荒凉山庄》纳为研究的对象。本文将以互文性为理论依据,采用托马斯·卡莱尔对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价值观变迁的回应论——"现金联结"(cash-nexus),重新审视作品中众多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出狄更斯既批判了中产阶级以钱财为主导的价值观又塑造了伊斯特和乔治这样的正面人物,作为对卡莱尔所批评的"现金哲学"的有力呼应。以此证明《荒凉山庄》是狄更斯回应"进步"话语创作的又一部巨著。
一、《荒凉山庄》与互文性
美国文学批评家J.希利斯·米勒对小说中的重复现象有过精辟的阐述:
任何一部小说都是重复现象的复合组织,都是重复中的重复,或者是与其他重复形成链形联系的重复的复合组织。在各种情形下,都有这样一些重复,它们组成了作品的内在结构,同时这些重复还决定了作品与外部因素多样化的关系,这些因素包括,作者的精神或他的生活,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心理、社会或历史的真实情形,其他作家的其他作品,取自神话或传说中的过去的种种主题,作品中人物或他们祖先意味深长的往事,全书开场前的种种事件。[2] 3 毫无疑问,《荒凉山庄》就是这种重复现象的"复合组织"。作品
中人物众多,但大多数的人物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匆匆忙忙地追寻各自的物质利益。这种现象即对卡莱尔所提出的"现金联结"的重复。对于工业革命带给英国的影响,卡莱尔感叹至深:十九世纪工业化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繁荣,但同时人们付出了惨痛的精神代价,其中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沦为赤裸裸的"现金联结"。
重复作为西方文论的关键词之一,自从其诞生之日起随着发展就慢慢与"怪异"(Uncanny)、"互文"(Intertext)等概念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重复与互文的关系,国内有学者曾经在评论米勒的《小说与重复》时指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重复理论就是互文性理论的翻版"。
[3]152"互文性"这个概念是由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提出来的。她给该术语下了这样一个定义:
互文性意味着任何单独文本都是许多其他文本的重新组合;在一个特定的文本空间里,来自其他文本的许多声音互相交叉,互相中和。
[4] 145
根据米勒和克里斯蒂娃对重复及互文性的解释,这两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由此可见,《荒凉山庄》里对"现金联结"的重复也即与此有互文关系。据卡扎米安所说,卡莱尔虽是英国当时最有洞察力的思想家,但是只有少数人理解这位天才的伟大思想。真正传播他的思想的正是像狄更斯等关心社会的小说家。因此,《荒凉山庄》中夹杂卡莱尔的声音就不会见怪了。
二、形形色色的“现金联结”
首先,大法官法庭那些精明的律师与当事人之间就是赤裸裸的金
钱关系。霍尔斯先生像所有其他的法律执事一样,尽管非常了解当事人理查德的情况,但是他满心欢喜地看着他跳入火坑,因为他真正关心的是他所谓的"劳有所得"。对霍尔斯的描写生动而又富有讽刺意味。霍尔斯办公的地方被称为"洞穴",他携带的塞得鼓鼓囊囊的布袋好像刚填饱肚子的蛇,而他本人回到"洞穴"后,"像给手剥皮那样,脱下了他的过紧的黑色手套,像剥掉头皮一样取下他那过紧的帽子"。
[5]606霍尔斯蛇一样的装束,也像蛇蜕皮一样脱掉他的黑手套黑帽子。在大自然,蛇蜕皮是一种生理现象,蜕皮次数多,则生长发育快。霍尔斯的"生长发育"则需要靠理查德给他源源不断的提供"养料"——金钱。理查德囊见羞涩时,霍尔斯的一席话将他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如果卡斯顿先生继续要在这场游戏中下这么大的赌注,他必须得有本钱。你不要多想,他手头还有本钱。我什么东西都不需要,他现在还有本钱。但是要想继续住下去,就必须得有更多的本钱;除非卡斯顿先生打算前功尽弃——这完完全全是由他来考虑。作为卡斯顿先生的朋友,我现在利用这次机会,把这件事对你开诚布公地说出来。万一没有本钱的话,我还是愿意为他办事,只要律师费肯定能从遗产里面扣除,不超过那个范围就行……[5] 760
短短几句话中"本钱"一词连续五次重复出现,还有两处与金钱有直接关系的词语——"赌注"和"律师费"。可见,在霍尔斯的心目中钱财就是一切。因此总是"忙忙碌碌,奔来奔去",希望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以便捞取更多的金钱。在麦考莱等人所描绘的"进步"神话这一光环的笼罩下,淘金者们可以毫无顾忌地在致富道路上狂奔。像越来越
多的英国人那样,霍尔斯生成了一种一往无前的"豪迈气概"。阿诺德曾把这种现象称为"现代生活的病态的匆忙"。[6]32
这种赤裸裸的关系不仅侵入了法律界,而且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观、宗教观和婚姻观。李增教授从道德伦理的角度对"放债世家"斯墨威德一家、代表着精神领袖的牧师恰德班德先生、文具店老板斯纳斯比先生为代表的中产阶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对于中产阶级而言,钱成了他们成功的最重要标准"。[7]此外,供职于肯吉-卡伯夷事务所的律师嘎皮也仔细谋划了自己的婚姻。当伊斯特幸运的受到荒凉山庄的主人加迪斯先生的悉心照顾、并将荒凉山庄交给她管理,从此过上平坦而安静的生活时,嘎皮先生便第一次向伊斯特求婚。求婚的基础是他本人的薪资和他母亲的积蓄,他的表白中充斥着"英镑""先令"等词语。随着故事的发展,伊斯特因同情、怜悯收留生病的乔染上疾病,最终惨遭毁容。当嘎皮发现伊斯特容貌尽毁时,对于先前的求婚便犹豫不决。在他看来好像美貌与金钱都非常重要,于是才有了第三十八章那副生动有趣的往返奔跑的场景。这一章的标题"斗争"已向读者暗示嘎皮在内心做了一番苦苦的挣扎。故事接近尾生时,嘎皮对婚姻有了彻底的认识,最终,金钱的力量战胜了一切。
第二次求婚时,他仍然以拥有的财产作为求婚的资本。身为律师事务所一名小职员,嘎皮看重的是加迪斯先生的财产和他良好的声誉,希望通过与伊斯特的联姻助他功成名就、快速"进步"。为了追求"进步",人们要割舍生活中许多宝贵的东西,如道德关怀、审美情趣和天伦之乐等等。
英国工业革命以后,主宰人们行为方式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