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意义下的价值选择
作者:王凯凯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5期
摘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文学创作无一例外地关注人的价值意义,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人生派”作家群的一员也在实践着这一创作追求,本文从其代表作《春桃》出发,阐述在特定时代影响下底层民众生存意义下的价值选择,进而说明现代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现代性。
关键词:人的发现;个体意识;生存意义;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9-0006-01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以“人的发现”和“人的觉醒”为话语中心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起了很关键的先锋作用。而于1921年1月成立的文学研究会,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以“为人生”的文学观实践着五四“人的文学”的观念,他们关注民生,提倡
写实,肯定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一员,也在实践着这一创作理念。
许地山是“人生派”作家群中个性鲜明的一位作家,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生活阅历让他的作品题材多取自异域生活,充满了一种宗教哲学的理性意味,也因此富有一种浪漫主义的传奇性和神秘感。他的《命命鸟》《缀网劳珠》等作品总能让我们感受到平凡的生活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生存哲理,而最能代表其思想深度的无疑是写于30年代的《春桃》。这篇小说将一个女人和两个男人同居的故事写得自然而平和。大胆的题材,没有落入俗套的结局,让我们开始慢慢明白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坛的影响和冲击,这部小说也因此在文学史中具有了独特的价值意义。
春桃是一个年轻、纯朴、美丽又泼辣的劳动妇女,从乡下财主的女儿到捡破烂的底层劳动人民,她经历了身份地位的差异转型,社会大环境的逼迫让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开始养活自己。仅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叹服许地山笔下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在春桃艰苦探索生存方式的困苦辗转中,她遇到了逃难时认识的同乡刘向高,没有经过任何手续,两个人便“像一对家雀”般地住在了一起,而于偶然间春桃又碰到了在逃难中分开的已失去双腿变成叫花子的丈夫李茂。一边是一起生活了四五年的同乡向高,一边是多年不见失
去双腿的丈夫李茂,春桃面对的不仅仅是两个简简单单的男人,而且还有五千年的传统流传下来的道德约束和自己的情感指向,这对于一个年轻的底层劳动妇女是一个两难的选择。然而,春桃的选择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她爱着向高,也同情李茂,所以她选择三个人住在一起,而两个男人在春桃的调解下,接受了她的安排,从他们自己的境遇出发,确立了合乎他们的新的道德规范:一女两男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活下去,做起了在废纸中讨生活的营生。不同寻常的大胆选择不禁让我们为春桃捏了一把汗,表面上看这个故事似乎是荒唐的,然而荒唐背后,却蕴含着作家更深刻的思想指向。